-
公开(公告)号:CN1158285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22807.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高炉炉缸渣铁滞留指数评估炉缸活性的方法,基于炉缸渣铁滞留率与死料柱体积的计算模型,构建渣铁滞留量模型,结合高炉炉缸参数得到渣铁滞留指数,以此评估高炉炉缸活性。该方法利用多因素耦合分析方法对影响渣铁滞留量的因素进行贡献度评估,构建集渣铁成分、渣铁温度、鼓风参数、出铁参数为一体的渣铁滞留指数模型,实现科学、准确评估高炉炉缸活性的目的。本发明从高炉冶炼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了高炉各生产参数对炉缸活性的影响,建立了科学系统地评估高炉炉缸活性的模型,其在实际应用时,可实现在线监测高炉炉缸活性变化,为高炉生产调控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04667.7
申请日:2024-02-24
Applicant: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抗熔渣侵蚀性能的测量方法。步骤包括:将原始的块状焦在105℃的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然后加工成圆柱形焦炭试样;采用分析级FeO、CaO、SiO2、MgO、Al2O3粉并添加制备了炉渣样品;采用钼坩埚和钼棒夹渣、装柱状焦炭;将盛有炉渣样品的坩埚置于电炉恒温区,在高纯Ar气体气氛中加热并保温;当渣样品的温度达到所需的值,焦炭样品安装在钼杆的一端,同时另一端连接在管式炉上方的旋转电机中;最后将焦炭放入了高温的熔渣中,在高纯Ar的气体氛围下焦炭与炉渣接触并发生反应。本发明以焦炭与炉渣的初始直径和最终直径之差为测量值,根据失重率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有效评价焦炭与熔渣的反应能力及劣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7537.3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炼铁用焦炭抗铁水侵蚀性能的测量评价方法,具体涉及高炉炼铁用焦炭技术领域,S1.测量焦炭试样质量m1、直径d1;将焦炭试样进行抗压试验,测得破碎功W1;S2.惰性气体保护下,坩埚中将铁加热至熔化并保温,再将焦炭试样置于铁水中进行溶蚀反应,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得溶蚀焦炭;测量溶蚀焦炭质量m2、直径d2,再将溶蚀焦炭进行抗压实验,测得破碎功W2;S3.计算溶蚀前后的质量差值,质量损失率,降解程度,破碎功的差值。该评价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为高炉炼铁过程中的焦炭选用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评价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简单,工业化成本更低,且更加高效,因此更加适应于快节奏的高炉炼铁环境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880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79219.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炉渣黏度的炉渣稳定性定量表征方法,基于实际高炉在相同原燃料条件下不同炉次现场渣成分及生产温度,对炉渣进行高温黏度试验,得到一系列不同温度下的炉渣黏度;通过作黏温曲线的135°切线得到对应炉渣熔化性温度及对应的黏度;根据获取的实际生产渣温,在黏度曲线上得到对应黏度,计算熔化性温度到实际渣温的温度区间内炉渣黏度的变化,取不同炉次炉渣在高温段黏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的变化率平均值来表征高炉渣高温段炉渣热稳定性。本发明基于炉渣黏度,在炉渣流动性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高炉渣的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量化黏度改变和温度波动对高炉炉渣稳定性的影响,为高炉冶炼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6399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50120.8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B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相反应润湿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卧式炉、悬挂组件、支撑体、处理器和至少两个图像采集器,支撑体顶部具有一个放置槽,两块碳质板相交放置于放置槽内,且两块碳质板夹角与放置槽开口朝向相同,两块碳质板的夹角之间用于放置第一熔体,悬挂组件设置在放置槽的开口上侧,用于悬挂第二熔体。两个图像采集器分别置于卧式炉的两端,用于记录两种熔体对两块碳质板润湿的角度变化,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的角度变化解析两块碳质板对两种熔体的润湿行为的交互影响。本装置可深入分析渣、铁两种熔体在两种碳质材料表面之间的协同润湿过程,为提升高炉透气性和透液性提供有效指导,确保高炉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2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29799.1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热炭化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物料输送单元、预热单元、炭化反应单元、旋风分离单元及成品单元,旋风分离单元与预热单元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中压风机,以将炭化后高温混合气输送至预热单元内,对生物质进行干燥;该系统还设有为炭化反应单元输送高温水蒸气的供气单元,高温水蒸气作为传热介质直接接触生物质;供气单元与预热单元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二中压风机,以将干燥生物质后的混合气输送到供气单元再利用。本发明以水蒸气作为与生物质直接接触的传热介质,提高了生物质炭化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生物质炭的能量密度;同时通过协同配合的各单元,实现了能量的有效利用,降低了能耗,工业推广价值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78712.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复合喷吹熔剂造渣性能的实验装置与方法,包括物料反应单元、与物料反应单元连接的物料输送单元及控制物料反应单元温度的升温加热单元;当实验装置升温至样品开始滴落时,利用喷枪向炉膛内喷吹熔剂,使熔剂与滴落物接触并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反应,模拟了实际高炉冶炼过程中熔剂从风口喷吹后与滴落带的炉料接触并反应的行为,同时通过对熔渣与烟气综合分析,科学的评价了熔剂的造渣性能,对于高炉冶炼现场喷吹熔剂的选择与优化具有指导作用,进而提高了高炉冶炼的效率与质量。本发明最大程度的模拟高炉复合喷吹熔剂的工况,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更符合高炉生产实际情况,应用性强,为评价高炉复合喷吹熔剂造渣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13442.3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底炉生产工艺流程的能耗计算方法及参数优化方法,涉及转底炉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能耗计算模型包括转底炉本体能耗模型、转底炉生球烘干热风炉能耗模型、转底炉污泥烘干热风炉能耗模型和余热锅炉能耗模型。本发明提出了从整个流程出发来测算转底炉生产能耗的思路,并通过聚焦转底炉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高能耗环节,基于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原则设计了各环节中能耗的计算方式,建立了每个环节的能耗计算模型,进而得到整体工艺流程的能耗计算模型。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模型及方法,能够计算出转底炉生产中各环节的能耗及总能耗,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各环节的联动情况,并预测能耗降低幅度,以便从整体上调控降耗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6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410031144.7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F30/27 , C21B5/00 , C21B7/2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熔体性质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炉炉缸高温熔体粘度预测方法及系统,以历史数据集的高温熔体的温度、成分、固相析出、液态结构作为输入变量,将高温熔体的粘度作为输出变量;选择SGD算法作为优化器,划分神经网络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网络模型;调整隐藏层个数M、网络节点数目N,训练神经网络模型;选择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各项评价指标的判别标准,获得训练效果良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待测高炉炉缸高温熔体粘度预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半经验模型无法很好模拟多组元熔体粘度的问题,为高温粘度的预测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1426.3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5/08 , G06T7/00 , G06T7/60 , G06T7/62 , G06T7/11 , G06T7/136 , G06T7/174 , G06T7/187 , G06T15/08 , G06T17/00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焦点X射线的球团矿孔隙结构分类表征方法及系统,包括:S1:按照预设尺寸范围筛选球团矿样品;S2:对球团矿样品进行扫描,获得二维切片图像数据组;S3:对二维切片图像进行阈值分割,获取球团矿样品的基质和孔隙数据;S4:使用t算法对球团矿样品的孔隙数据进行运算,获取球团矿样品中连通孔隙和孤立孔隙数据;S5:通过二维切片图像数据组、连通孔隙数据和孤立孔隙数据进行建模,获取球团矿样品的三维图像模型和球团矿的孔隙网络模型;S6:对球团矿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本发明能够在无损条件下实现球团矿的三维可视化及其孔隙结构的三维表征,可行性强且操作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