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SOFIX连接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474628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255646.6

    申请日:2021-06-07

    IPC分类号: B60N2/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ISOFIX连接装置,包括锁壳体及置于锁壳体内部且相互配合的卡板和开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臂借由一导向支撑部在锁壳体内部滑动;所述导向支撑部包括铆轴及由锁壳体一体成型的压持杆,所述铆轴与压持杆相对而设,所述开启臂活动夹持于铆轴和压持杆之间且在其二者所构建的导向空间内滑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ISOFIX连接装置,结构简化,将现有的铆轴和壳体成型结构作为开启臂的夹持导向部件,取代了传统的导向块,该夹持导向部件能够保证开启臂沿运动方向稳定可靠的滑动,在简化结构的同时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汽车座椅靠背锁的弹起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锁

    公开(公告)号:CN209240924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2085908.3

    申请日:2018-12-13

    IPC分类号: B60N2/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靠背与后面车体的锁止结构,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开启件,所述开启件枢转的安装于锁壳内,具有手动按压部、与锁止机构联动的锁止联动部、以及弹起控制部;一指示件,所述指示件滑动安装于锁壳体内,包括下部的联动杆和上部的指示块,所述开启件的弹起控制部活动联接于联动杆上,且在弹起控制部与指示块之间的联动杆套设有压簧。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簧对中弹起设计来替代传统扭簧,并通过托架实现开启件与指示件的弹起控制,当座椅未被锁止,指示器能使乘客获得警示并及时锁闭座椅,避免了行车过程中不必要的安全伤害。

    一种汽车门锁的空间运动转换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6205626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288167.3

    申请日:2016-11-29

    IPC分类号: E05B79/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空间运动转换机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被包覆于壳体内部的钥匙旋钮;以及内端受控联动于所述钥匙旋钮且具有预设的复合运动行程、外端输出连接所述锁体的锁止/解锁拨臂的钥匙连杆。所述钥匙旋钮具有一反向控制拨臂,所述钥匙连杆一端设有将所述反向控制拨臂嵌入其内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同轴心的连杆定位转轴,所述壳体上设有对所述连杆定位转轴提供导向并限定预定滑动行程的导槽。本申请零部件更加简捷,制造及装配简单方便,所用零部件少,占用空间小,结构轻巧可靠,能够有效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一种双档座椅锁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167813U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21510339.3

    申请日:2020-07-28

    IPC分类号: B60N2/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档座椅锁,其特征在于,具有开启手柄、第一凸轮、开启臂、卡板和支撑臂;开启手柄具有一个可扳动的上部,以及一个对动作部提供关联的下部;第一凸轮和开启臂均转动安装于第一轴,第一凸轮具有与开启手柄的下部相关联的第一凸轮触发端,开启臂具有与开启手柄的下部相关联的开启臂触发端,且第一凸轮触发端的位置相较开启臂触发端的位置更接近开启手柄的下部,第一凸轮具有将卡板向锁止方向推压的抵触端,开启臂具有将卡板向解锁方向拨动的开启端;卡板与支撑臂配合以实现锁闭功能。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构成科学合理、简捷可靠。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01394U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20630256.9

    申请日:2019-05-06

    IPC分类号: B60N2/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转动安装于基板上的止动爪和旋转卡板,所述止动爪和旋转卡板一侧依附于所述基板的内侧,另一侧各压装有一垫片并分别通过轴套翻铆固定。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盖板,改由两个独立垫片和轴套翻铆进行固定,使整个锁具的结构更加精简优化,重量更轻,而采用轴套翻铆限位可以直接利用螺栓将锁体进行固定,增加了整个锁体的安装强度。将独立的缓冲结构叠加于基板上,相较传统的缓冲块直接安装在盖板或基板锁口位置上,托架固定缓冲块的方式更加便于缓冲块的更换,在包塑件的重点部位进行气泡处理,通过挤压撞击气泡产生的变形进一步吸收消减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