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3624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80037947.2
申请日:2015-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87 , B60K6/36 , B60K6/365 , B60K6/40 , B60K6/405 , B60K6/547 , B60K2006/4825 , B60Y2200/92 , B60Y2400/406 , B60Y2400/4244 , B60Y2400/426 , F16D13/52 , F16D13/72 , F16D13/74 , F16D25/0638 , F16H45/02 , Y02T10/6252 , Y10S903/909 , Y10S903/91 , Y10S903/914 , Y10S903/919 , Y10S903/952
Abstract: 在不使用旋转电机的驱动力而通过内燃机的驱动力驱动车辆那样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能够不使旋转电机共同旋转的机构,也能够抑制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在轴向上变长。第二接合装置(C2)使转子支承部件(3)与第二输入部件(2)连结或者分离。在比转子支承部件(3)的支承筒状部(31)更靠径向内侧配置有第一接合装置(C1)以及第二接合装置(C2)。第二输入部件(2)具有配置于外壳突起部(52)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输入筒状部(22),输入筒状部(22)对第一接合装置(C1)的第一油室形成部件以及第二接合装置(C2)的第二油室形成部件进行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