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5239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063528.1
申请日:2018-01-23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A23F3/40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以精制茶为原料,基于美拉德反应原理,喷施氨基酸和还原糖的混合水溶液,在一定的混合水溶液的pH值、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的条件下,生成风味独特的产物。本发明制备的茶叶,直接泡饮,产生如“牛肉”味、“炸土豆”味及“鸡肉”味的挥发性产物,风味独特;茶汤中增加还原酮产物,提高茶叶抗氧化活性,去除茶叶苦涩味,提高茶叶滋味品质,尤其有利于提高中低档茶的滋味品质。本发明制备的茶叶产品还可进一步加工成超微茶粉、茶饮料等,拓展茶叶的深加工应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742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510390.2
申请日:2013-10-26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茶树盆景的栽培套装,其包含基质土、有机肥和营养液;其中按重量百分比为基质土:有机肥:3:1;所述的基质土的组成为:按质量百分比50%腐殖质土、30%蜂窝煤渣、20%米糠;所述的有机肥为按质量百分比50%厩肥和50%垃圾土混合的堆肥;所述的营养液每升含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30g,硫酸钙10g,硫酸镁5g,硫酸锌0.1g,硫酸铁0.3g,硫酸铜0.1g,硫酸锰0.3g,硫酸铝0.3g,硼酸0.2g,pH为4.5~5.5。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套装对茶树盆景栽培来说利于茶树生根,栽植养护容易,易于推广运用。
-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53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22937.0
申请日:2013-10-30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观叶茶树盆栽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1)茶树盆栽苗的繁殖;(2)茶树盆栽基质及营养液的制备;(3)茶树盆栽的造型。目的在于特色茶树观赏盆栽的开发及其提供其栽植养护方法,既满足了利用茶树作为室内观赏绿化植物的需要,又将茶文化与园林文化结合,更好的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本发明的显著优点:选取特色茶树白鸡冠或者紫娟,具有一定观赏利用价值;栽植养护容易,易于推广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088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49164.1
申请日:2023-04-24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桂花茶及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采用一连窨结合一窨制一提的工艺,有效提高了桂花茶成品的香气,提升了成品的质量,同时降低了鲜花的使用量以及窨制的时间,该加工方法的提出为桂花茶以及其他窨制花茶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花茶产业高质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378157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810528657.3
申请日:2018-05-29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紫红芽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它以紫红芽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摊凉、萎凋、揉捻、“超干发酵”、烘干、拣梗、焙火等工序获得成品茶。其干茶条索肥壮紧实有锋苗,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茶汤香气馥郁,花果香显,滋味醇厚甘甜,花果味显,汤色橙黄偏红、清澈透亮,叶底软亮,品质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茶的红茶。采用本发明技术加工红茶,制作过程中采用可控的“超干发酵”技术,通过改变发酵的温湿度因子有效改变发酵路径,更好、更快地降解茶叶中的花青素、儿茶素等苦涩味物质,从而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进而整体提高红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747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746464.2
申请日:2013-12-30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A23F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复式加工花香红茶的方法。以高香型乌龙茶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摊凉、冷做青、揉捻、薄摊低温高湿发酵、烘干,得到毛茶,适当拣剔去除梗、片后,提香,完成加工。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花香红茶,加工过程青叶减重率可控,缩短加工时间,尤其在不良天气条件下;增加了醇类、烯类、酯类、酮类花果香的香气物质,提高具有刺激气味的苯乙腈、吲哚、乌龙茶品种主要香气物质橙花叔醇含量,从而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质量,进而提高红茶品质。成茶感官审评可知,成茶外形肥壮紧实有锋苗、乌润;内质香气馥郁,花果香显,滋味鲜醇,杯底带花香,品质优于传统方法的红茶。
-
公开(公告)号:CN10917000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374532.6
申请日:2018-11-19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白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形—烘干—精制—成品,白茶萎凋分为前期中低温萎凋和后期高温萎凋,形成滋味鲜爽,豆奶风味明显的白茶,在白茶中复配乌龙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做形—烘干—精制—成品,控制白茶和乌龙茶的比例,提高白茶滋味厚度又不影响白茶豆奶香风味,中和其寒凉茶性,产品口感顺滑,使得复配后的茶叶兼具白茶、乌龙茶保健功效,茶性温和,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体质消费者对茶叶风味、品质的需求。本发明制备的茶叶产品还可进一步加工成超微茶粉、茶饮料等,拓展茶叶的深加工应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8352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859586.5
申请日:2018-08-01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A23F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红芽茶树品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将采摘紫红芽茶树品种鲜叶,经摊凉、程控萎凋、高温堆青、烘干,得到毛茶,适当拣剔、高温焙火,得到成品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紫红芽茶树品种白茶的加工方法,通过程控萎凋和高温堆青,提高鲜叶内水解酶活性,促进青叶内蛋白质、酯型儿茶素等物质的水解,增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等茶汤成分,产生奶香香气,再通过高温焙火,去除带青草气的低沸点醛醇类物质。通过茶叶加工工程技术定向发展白茶品质,保证不同批次成品的品质稳定性,使产品外形叶态紧卷、青绿匀洁,内质香气馥郁、奶香显,滋味醇厚、豆奶韵足,杯底带花果香,极大的提高紫红芽品种白茶的品质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3575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82064.1
申请日:2016-06-01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分类号: A23F3/06
CPC分类号: A23F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焙茶叶的装置和工艺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远红外加热炭焙茶叶的装置和工艺方法。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远红外加热炭焙茶叶的装置,包括底座、焙笼及盖体,所述底座上方设置焙笼,所述焙笼上方设置盖体,所述底座安装了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材料,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相比现有炭焙装置,具有轻便易携带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远红外加热炭焙茶叶的工艺方法,包括炭焙前处理后的炭焙工序,所述的炭焙工序采用碳纤维远红外线作为发热源对前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加热,并定时翻焙,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小,炭焙过程热量损失小,焙温可精确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