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32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75015.X
申请日:2024-03-29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宜宾西南交通大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T17/10 , G06T7/187 , G06N3/044 , G06N3/046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裂隙岩体隧道渗流场演化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属于裂隙岩体渗流计算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校准无人机采集的裂隙数据;S2、重建裂隙迹线和裂隙结构面;S3、识别裂隙的延伸路径和宽度变化;S4、构建裂隙结构面网络模型;S5、建立裂隙岩体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S6、分析裂隙岩体的离散裂隙网络连通性;S7、模拟计算裂隙岩体地下水渗流数值;S8、获取实际物理模型渗透参数;S9、比对模拟渗透参数和实际物理模型渗透参数,若结果不一致,则调整优化裂隙岩体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再迭代计算,直至结果一致。本发明能够对地下裂隙网络进行精确描述,提高渗流场数值模拟精度,从而能够有效的为隧道突涌水防治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65337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654454.6
申请日:2020-07-09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21F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地表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检测及收集技术系统,包括承载平台、电机、支撑块、连接杆、支撑杆、覆土铲、收集箱、编织袋、探测器、准直器主体、伸缩杆、气缸和输送板,在进行放射性污染环境治理过程中,将放射性监测单元及环境与安全监控单元二者集成组合地配置在由中型越野车改造的一个安装平台上,添加环境与安全监控单元是为指导现场作业和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可以显著减少操作放射性废物的环节,从而减少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可以减少投入使用的需开设废物暂存场地,无需使用传送带分拣分流设备等工程设施或设备,从而可以减少工程投入、提高整治工程的效率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674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70328.0
申请日:2024-05-09
申请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5 , G06N3/0442 , G06N3/08 , G01D21/02 , G01N33/24 , G01N17/00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湿热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涉及高地温隧道安全预警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布置在高地温隧道内的传感器组合采集的湿热环境数据;获取高地温隧道内掌子面的地质数据;根据湿热环境数据、地质数据以及预先训练的预测模型,确定高地温隧道内的预测湿热环境信息;根据预测湿热环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报警策略,进行安全预警。应用本公开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能够及时反馈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状况问题,自动对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安全预警,提高作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55347.1
申请日:2024-03-27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地下储能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在用电低谷开启压缩机将二氧化碳压缩至超临界态;利用高压泵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从注入井泵入地下高温储层,进行地质封存;在用电高峰从生产井将二氧化碳释放,并利用回收的热能对二氧化碳进行加热,驱动膨胀机对外做功,膨胀机通过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收集从膨胀机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在下一轮用电低谷时储能,在用电高峰时再次使用,此过程中部分二氧化碳封存于高温储层中。本发明的方法同时了满足二氧化碳封存、二氧化碳储能、废热利用多方面需求,实现了技术互补,提高资源整合度,改善经济性,降低能源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533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54454.6
申请日:2020-07-09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21F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地表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检测及收集技术系统,包括承载平台、电机、支撑块、连接杆、支撑杆、覆土铲、收集箱、编织袋、探测器、准直器主体、伸缩杆、气缸和输送板,在进行放射性污染环境治理过程中,将放射性监测单元及环境与安全监控单元二者集成组合地配置在由中型越野车改造的一个安装平台上,添加环境与安全监控单元是为指导现场作业和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可以显著减少操作放射性废物的环节,从而减少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可以减少投入使用的需开设废物暂存场地,无需使用传送带分拣分流设备等工程设施或设备,从而可以减少工程投入、提高整治工程的效率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355347.1
申请日:2024-03-27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地下储能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在用电低谷开启压缩机将二氧化碳压缩至超临界态;利用高压泵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从注入井泵入地下高温储层,进行地质封存;在用电高峰从生产井将二氧化碳释放,并利用回收的热能对二氧化碳进行加热,驱动膨胀机对外做功,膨胀机通过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收集从膨胀机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在下一轮用电低谷时储能,在用电高峰时再次使用,此过程中部分二氧化碳封存于高温储层中。本发明的方法同时了满足二氧化碳封存、二氧化碳储能、废热利用多方面需求,实现了技术互补,提高资源整合度,改善经济性,降低能源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2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36066.7
申请日:2021-10-22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智控温压差异性水岩作用对比监测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本发明的实验装置包括温压反应釜、负压组件和监测组件,温压反应釜包括大反应釜、小反应釜、釜盖、进气管、加热单元、温控转速仪、磁动力装置、搅拌磁子等,负压组件包括负压提供装置、集液装置、多通接头、负压开关等,监测组件包括两根导管、第一液压泵、第一pH计、第一EC计、第二液压泵、第二pH计和第二EC计等;实验方法为:通过温压反应釜提供温度和压力环境,通过负压组件抽负压,通过监测组件进行监测;该装置能够为反应物料提供温度和压力环境,对多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进行研究,实时监测变温变压复杂化学风化过程中溶液的变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3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99601.6
申请日:2021-06-23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7 , G06K9/62 , G06F111/08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裂隙网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产状的裂隙网络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裂隙数据数字化处理;将产状数据转化为球坐标表示;用法向量来表示结构面的产状;采用降维的方法,利用赤平投影,将结构面的法向量投影到赤平面上得到极点图;利用聚类算法和肘部法则实现自动分组,并得到极点中心;2)、裂隙数据模拟;3)、可视化建模;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圆盘坐标,再用三角曲面构建圆盘;利用圆盘进行裂隙的三维可视化,用产状表征圆盘的方向,迹长表征圆盘的大小,测量位置表征圆盘的空间位置。本发明能较佳地由圆盘模型实现裂隙网络的三维可视化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7409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83292.2
申请日:2023-09-14
申请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水化学和多同位素隧道涌水来源和循环示踪方法,属于隧道涌水防治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水样进行常量水化学指标和同位素测试;步骤B、揭示隧道涌水的补给高程、补给来源、径流路径、时间长短、更新能力和水岩作用的程度;步骤C、揭示控制隧道涌水的水化学形成和演化的因素;步骤D、揭示隧道涌水中锶、锂、氮和硫的来源和循环过程;步骤E、计算隧道涌水的矿物饱和系数,用于评估矿物与隧道涌水之间的平衡和反应性,验证隧道涌水中离子组分的来源;步骤F、绘制模型概念图。本发明能够定量解析大范围下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涌水中离子组分的来源,揭示循环机制,提高判别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40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42758.4
申请日:2023-06-01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岩体微裂缝渗流的注水采热热量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制作增强型热储开采过程储层损伤微裂缝岩芯试样;S20、对微裂缝岩芯试样进行渗流试验,得出微裂缝岩芯试样瞬态渗透率方程式;S30、确定注入的流体体积流量与微裂缝储层岩体中的渗流流速之间的关系式;S40、得到岩体微裂缝注水采热热能的最终计算式。本发明能实现对微裂缝岩体注水采热的采热热能的精确测量,明确微裂缝对干热岩注水采热的影响及贡献,为降低注水采热过程中流体漏失率、提升热开采效率等提供理论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