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0060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75757.6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载分接开关结构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真空管机构螺栓防松性能的有载分接开关结构,通过对有载分接开关系统内的真空管机构螺栓进行防松设计,能够更加适应真空管机构提拉动作产生的纵向碰撞冲击,保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真空管机构螺栓连接的稳定性,延长真空管机构的使用寿命,保障有载分接开关的准确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50991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63480.1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30/22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肤面模型与有限元的精密机械精度建模方法,包括:1)获取精密机械各零件的高精点云数据,包括几何尺寸参数与零部件材料参数;2)建立各零件的肤面模型,其中各零件表面误差数据由上一步测量的点云数据获得;3)依托上一步的肤面模型,计算各零件受载变形,得到考虑变形的装配精度预测模型;4)使用上述模型计算产生大量仿真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建立起装配调整量与装配精度之间的关联;5)建立精密机械精准装调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完成装配调整量计算,实现复杂闭链机构精准装调。本发明不仅考虑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将受载变形也一并纳入考虑,因而在正向的精度预测方面更加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44670.9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失效时间判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杂机构的失效时间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包括:确定复杂机构的退化类型,选取退化量,通过试验或监测方法获得复杂机构随工作时间变化的早期退化数据,如性能衰退量、磨损量;然后根据所述早期退化数据,采用随机过程模型评估复杂机构性能衰退程度;根据所述早期退化数据,基于Archard理论,提出一组递归函数,建立相应约束方程以得到磨损退化轨迹曲线;同时建立复杂机构的等效动力学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退化参数数据库及其等效动力学响应值构建Kriging模型,进而根据预设输出性能预测复杂机构的失效时间,减少模型调用次数,从而降低复杂机构运行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5902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05478.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R31/327 , G01D2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主触头预紧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升降机构,测力机构和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外框,升降外框内侧设置旋转升降台,旋转升降台能够在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在升降外框内纵向运动;测力机构安装于旋转升降台上,升降外框能够由有载分接开关主触头的中部伸入,使测力机构能够对有载分接开关主触头的多层多相主触头机构的弹簧施力,并采集压缩力数据和压缩距离数据;旋转机构安装于升降机构下方,用于驱动旋转升降台旋转,使测力机构能够在升降外框内旋转。经过本申请的检测过程能够完成对于主触头机构中位于多层多相主触头末端弹簧的压缩力与压缩距离数据的测量,进而为判断主触头预紧状态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092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766482.6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汪可 , 李刚 , 杨帆 , 张书琦 , 程涣超 , 李金忠 , 张进华 , 洪军 , 李戈琦 , 张荐 , 吕晓露 , 段金燕 , 李光明 , 孙建涛 , 王健一 , 刘雪丽 , 朱孟兆 , 王建 , 刘新华 , 赵义焜 , 遇心如 , 吴超 , 邓俊宇 , 汤浩 , 李熙宁 , 赵晓林 , 王一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触头及具有该隔离触头的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该隔离触头包括:开关外壳、驱动凸轮组和传动机构;其中,开关外壳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有两个静触头;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凸轮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置在开关外壳的内部,并且,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动触头。本发明将驱动凸轮组的转动转换成了动触头的摆动,相对于其他的在凸轮平面内运动的隔离开关空间占有小,结构更加紧凑,解决了现有隔离触头存在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5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1523.7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N3/006 , G06F17/11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高压分接开关触头及其优化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开关触头优化方法的目标函数和结构设计参数;构建特高压分接开关触头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获得多体动力学仿真系统中的碰撞接触对个数;根据碰撞接触对个数,选择正交试验方法或者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多体动力学仿真系统中的输入变量;根据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获得最优结构设计参数;本发明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虚拟试验设计,在特高压分接开关结构设计阶段,得到触头结构设计的最佳参数,抑制触头弹跳现象的发生,有效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需要在特高压分接开关制造装配完成后才能进行弹跳现象的监测,极大降低制造成本,缩短成品开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579615.X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锁止机构参数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建立锁止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展无扳机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飞轮碰撞吸振块后反弹的运动时间;开展锁止机构的机构力学分析,分析能够使得锁止成功的扳机位置;开展多次变扳机位置的锁止机构动力学分析,对临界锁止位置进行微调;建立扳机转动动力学模型,得到扳机弹簧刚度、扳机转动惯量等参数对扳机转动至临界锁止位置所需时间的影响规律;选取使得扳机运动时间低于飞轮运动时间的扳机参数;在所选取的参数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以保证锁止机构锁止的稳定性。从而完成锁止机构的参数优化。本申请可以实现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锁止机构锁止可靠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8410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393871.5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时变可靠性与EGO算法的多输出复杂机构公差设计方法,首先分析复杂机构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其失效模式,从而定义在此多失效模式下构件运动的输入与输出,构建失效模式与关键误差变量之间的数学映射关系;之后给定机构运动的时间区间,以及各输出角度的安全边界值;然后建立既能满足机构时变运动可靠性又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复杂机构尺寸公差离散优化模型;采用EGO优化算法对尺寸公差离散优化模型迭代求解,进而输出最优尺寸公差参数。本发明可实现复杂机构的尺寸公差高效准确设计,能够在最小制造成本下使机构的运动在多失效模式下满足规定的可靠度水平,同时为复杂机构系统级时变运动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217768144U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21677210.0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汪可 , 李刚 , 杨帆 , 张书琦 , 程涣超 , 李金忠 , 张进华 , 洪军 , 李戈琦 , 张荐 , 吕晓露 , 段金燕 , 李光明 , 孙建涛 , 王健一 , 刘雪丽 , 朱孟兆 , 王建 , 刘新华 , 赵义焜 , 遇心如 , 吴超 , 邓俊宇 , 汤浩 , 李熙宁 , 赵晓林 , 王一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触头及具有该隔离触头的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该隔离触头包括:开关外壳、驱动凸轮组和传动机构;其中,开关外壳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有两个静触头,各静触头均部分设置在开关外壳的内部,部分延设至开关外壳的外部;驱动凸轮组设置在开关外壳的外部,并且,驱动凸轮组的外周设有驱动槽,驱动槽沿驱动凸轮组的变径外轮廓线设置;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槽相连接,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置在开关外壳的内部,并且,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动触头。本实用新型将驱动凸轮组的转动转换成了动触头的摆动,相对于其他的在凸轮平面内运动的隔离开关空间占有小,结构更加紧凑,解决了现有隔离触头存在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