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发共孔径的高光谱偏振成像激光雷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49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3418.9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收发共孔径的高光谱偏振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涉及成像激光雷达领域,该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离轴三反望远单元、分光单元、激光测距单元和成像单元;通过激光发射单元发射激光信号,离轴三反望远单元将激光信号反射到探测目标上形成混合信号并将其反射进入分光单元,分光单元将混合信号分离形成不同方向的两路信号;一路信号为激光回波信号,另一路信号为可见光信号;通过激光测距单元接收激光回波信号并对其进行探测,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并通过成像单元接收可见光信号并对其进行探测,得到探测目标的高光谱图像和偏振图像。本申请解决了高光谱成像与激光远场光斑的一致性匹配问题,同时实现了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250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37114.5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设计方法,涉及光学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反远距型变焦物镜光焦度分配模型计算变倍组焦距、前置变焦望远系统后截距、变倍组移动距离、前固定组焦距和后固定组焦距;根据变倍组移动距离设置变倍组和光阑之间的距离;将变倍组以滑动形式设置在前固定组和光阑之间;根据各玻璃组合对应的总光焦度确定最优玻璃组合,根据最优玻璃组合设置各透镜的材料;将各组合进行仿真,得到各组合下偏振探测器可分辨最小波长差,根据最小波长差计算成像镜焦距,根据最小波长差对应的组合以及成像镜焦距设计变焦成像光学系统。本申请可设计出兼顾高空间分辨率及高光谱分辨率快照式高光谱偏振成像仪。

    一种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19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976934.2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所述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包括前置变焦望远镜组、设置在前置变焦望远镜组出射光路上的数字微镜、设置在数字微镜出射光路上的中继镜组、设置在中继镜组出射光路上的棱镜‑光栅‑棱镜、设置在棱镜‑光栅‑棱镜出射光路上的成像镜组以及设置在成像镜组出射光路上的偏振探测器;前置变焦望远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前固定组、变倍组、后补偿组、光阑以及后固定组;变倍组在前固定组和后补偿组之间滑动,以实现变焦,本申请可快速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精细化识别。

    一种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1926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976934.2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所述机载快照式高光谱偏振变焦成像光学系统包括前置变焦望远镜组、设置在前置变焦望远镜组出射光路上的数字微镜、设置在数字微镜出射光路上的中继镜组、设置在中继镜组出射光路上的棱镜‑光栅‑棱镜、设置在棱镜‑光栅‑棱镜出射光路上的成像镜组以及设置在成像镜组出射光路上的偏振探测器;前置变焦望远镜组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前固定组、变倍组、后补偿组、光阑以及后固定组;变倍组在前固定组和后补偿组之间滑动,以实现变焦,本申请可快速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精细化识别。

    一种宽波段红外可调谐偏振器件及其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5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7942.2

    申请日:2025-03-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宽波段红外可调谐偏振器件及其成像方法,属于超材料和超表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偏振器件无法满足适用于宽波段红外范围内,且能获取全偏振信息的同时不损失偏振成像分辨率的问题。它包括介质层、多个二氧化钒光栅和设置于介质层上方的手性超表面结构,多个二氧化钒光栅均固定设置于介质层内部;手性超表面结构中,第一部件、第三部件和第五部件平行设置,第二部件的两端分别固连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分别位于第二部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二部件垂直,第四部件的两端分别固连第三部件和第五部件,第三部件和第五部件分别位于第四部件的两侧,且均与第四部件垂直。能实现获取全偏振信息。

    一种收发共孔径的高光谱偏振成像激光雷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499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33418.9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收发共孔径的高光谱偏振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涉及成像激光雷达领域,该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离轴三反望远单元、分光单元、激光测距单元和成像单元;通过激光发射单元发射激光信号,离轴三反望远单元将激光信号反射到探测目标上形成混合信号并将其反射进入分光单元,分光单元将混合信号分离形成不同方向的两路信号;一路信号为激光回波信号,另一路信号为可见光信号;通过激光测距单元接收激光回波信号并对其进行探测,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并通过成像单元接收可见光信号并对其进行探测,得到探测目标的高光谱图像和偏振图像。本申请解决了高光谱成像与激光远场光斑的一致性匹配问题,同时实现了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一种基于尾迹偏振特性的飞机飞行姿态识别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424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293463.1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尾迹偏振特性的飞机飞行姿态识别反演方法,涉及光学偏振探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确定飞机的飞速度、飞行高度和环境温度;采用步骤一所述的机械模型与参数,基于流体力学控制方程获取尾迹物理特性凝结参数数值仿真结果;建立三维空间粒子随机分布介质中的偏振传输模型,并将获取的尾迹凝结参数数值仿真结果带入到本模型中,获取尾迹介质的斯托克斯矢量;建立飞机飞行姿态识别反演模型构建飞机以不同仰角飞行产生的尾迹的斯托克斯矢量与探测天顶角和探测圆周角的解析关系;求解尾迹的线偏振度,并掌握飞机飞行姿态对尾迹偏振散射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实现基于偏振散射特性的隐身飞机飞行姿态识别反演。

    一种机载推扫高光谱偏振一体化成像系统及其装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945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97186.1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一种机载推扫高光谱偏振一体化成像系统及其装调方法,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该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组、狭缝、准直镜组、棱镜、光栅、成像镜组和偏振探测器;采用棱镜光栅型光谱结构,配合偏振探测器,利用机载平台的稳定前向运动,即可获得整个空间的目标信息,并利用简单图像重构的方法将同一波长的狭缝像按时间顺序依次拼接,即可得到目标不同波长对应的偏振信息。将强度、光谱和偏振信息相结合,其中强度信息反映了探测距离、目标形状以及目标尺寸等;光谱信息能够反应目标材质与特性;偏振信息能够反映目标粗糙度以及与背景信息的对比度,将三种成像方法联合应用,图像对比度可以提高1倍,从而提高工作距离,有助于提高目标探测概率。

    一种面向地物混杂背景的偏振光谱图像融合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7477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28793.2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地物混杂背景的偏振光谱图像融合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涉及图像融合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待融合的输入图像对;根据待融合的输入图像对,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得到变换后的输入图像对;对变换后的输入图像对采用非下采样塔式滤波器进行多尺度分解;根据变换后的输入图像对的高通子图像,采用非下采样方向滤波器组,分解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高频分量子图像;根据高频分量子图像和待融合的输入图像对,采用引导滤波器进行融合;根据变换后的输入图像对的低通子图像,采用稀疏表示方法进行融合;根据高频融合图像和低频子图像,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逆变换,生成融合图像。本发明能够生成视觉效果更佳的融合图像。

    一种基于金属与介质混合夹心结构的亚波长光栅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8465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48502.6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金属与介质混合夹心结构的亚波长光栅偏振器,涉及光栅偏振器技术领域,包括:双金属介质夹心结构、双介质金属夹心结构和混合用介质,按照周期堆叠在衬底层上;双金属介质夹心结构包括垂直布置的金属光栅、第一介质和第一金属;入射光在其中来回反射形成F‑P谐振腔;双介质金属夹心结构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二介质、第二金属和第三介质,混合用介质用于将第二金属分别与金属光栅和第一金属相联系,彼此之间形成强电场。本发明通过双金属夹心和双介质夹心的混合结构在大入射角下显著增强TM波透过率同时抑制TE波透射,并保证了偏振器的高消光比,TM透过率及消光比分别达80%与40dB以上,使其具有良好的偏振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