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汽车用液压筒式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1473081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13828.8

    申请日:2020-04-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汽车用液压筒式减振器,本发明在现有汽车悬架系统普遍采用的液压筒式减振器基础上,对其部分结构进行改进,在其内部设置了相关传感单元、传动及调整机构,在其外部配置微型脉冲控制的伺服电机和所需输入输出信号接口,通过这些设置,实现减振器伸缩行程和伸缩频率的测量和信息输出功能,同时,能够在外部控制程序的指令下,实现减振器自身阻尼特性的调整。通过这一智能型减振器,能够实时准确感知车辆运行中的振动状态,并依据控制系统的预置程序,通过改变悬架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提供最佳的悬架减振特性,确保最舒适的车辆平顺性,满足车辆悬架系统智能化控制需求。

    车辆智能联合制动管理控制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64413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410527675.1

    申请日:2014-10-09

    发明人: 武小卫 张文博

    IPC分类号: B60T17/22 B60T17/00

    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智能联合制动管理控制方法、装置,其包括带有行程电信号输出的制动总阀、控制电脑、排气制动电磁控制阀、制动器温度传感器等,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制动总阀内置的行程传感器记录驾驶员踩踏板行程,并将此信号输送至控制电脑.控制电脑根据行程信号和该信号持续的时间记录,判断驾驶员需求的制动减速度,控制电脑根据预置逻辑判断出此减速度需求状况下辅助制动介入的时机和强度,并在制动状态持续时对制动器温度进行监控,当制动器温度达到警戒值时,在向驾驶员发出警报的情况下,主动加大辅助制动的介入力度,并在整车设置允许情况下,间隔地停止实施气压主制动,避免车辆由于制动器温度过高而完全丧失气压主制动能力。

    一种双前轴集成式板簧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151644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366629.3

    申请日:2020-04-30

    IPC分类号: B60G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前轴集成式板簧支架,包括车架连接部,转向摇臂连接部、与一轴板簧吊耳和二轴板簧的销轴孔连接部、与车架横梁连接部。该双前轴重卡板簧集成支架使得转向摇臂支架、一轴板簧后支架、二轴板簧前支架与车架横梁支架连接为一体,增加了连接可靠性,使底盘布置更加紧凑,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支架质量,使底盘布置更紧凑,节省制造成本。

    一种货运车辆车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954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98180.2

    申请日:2020-09-21

    IPC分类号: B60K31/00 B60K31/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货运车辆车速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车载控制器以及与车载控制器连接的发动机动力装置管理模块、转速传感器、车载陀螺仪、语音提示装置和安装于车辆前端的雷达传感器,通过实时获取车辆行驶车速以及车辆行驶水平状态,同时结合车辆前方障碍物信息,通过调整发动机燃油供给控制车速,确保车速最大程度保持在最佳经济车速,并通过远距离断油滑行来降低制动装置的使用频率和强度,进而确保制动系统效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本发明通过车载陀螺仪获取车辆行驶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判断当前道路坡度,为驾驶员提供道路辅助信息,给货车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驾驶环境,有效的减少了长期驾驶带来的疲劳,提高了驾驶安全。

    一种双前轴集成式板簧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151644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66629.3

    申请日:2020-04-30

    IPC分类号: B60G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前轴集成式板簧支架,包括车架连接部,转向摇臂连接部、与一轴板簧吊耳和二轴板簧的销轴孔连接部、与车架横梁连接部。该双前轴重卡板簧集成支架使得转向摇臂支架、一轴板簧后支架、二轴板簧前支架与车架横梁支架连接为一体,增加了连接可靠性,使底盘布置更加紧凑,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支架质量,使底盘布置更紧凑,节省制造成本。

    一种汽车智能悬架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2500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307930.7

    申请日:2020-04-1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智能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悬架、控制单元及数据采集单元;空气弹簧悬架包括悬架本体、在悬架本体的四角安装的减振器、空气弹簧及储气筒,空气弹簧与储气筒连接;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脑及多个电磁阀,控制电脑与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电磁阀分别一一对应的安装于储气筒与每个空气弹簧的连接通路,本申请以常规空气弹簧悬架为基础,采用了一系列车辆态势感知传感器、带有行程传感器并且阻尼可调的悬架减振器、能够识别分析车辆运行状态,接收处理车辆制动及转向信息的控制电脑,通过这些部件,根据预置逻辑,实现对车辆最安全、最平顺的悬架控制。

    一种轮胎调压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3209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14131.X

    申请日:2020-05-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调压装置,通过束紧带在车轮轮辋内固定安装空气压缩机、挤压式发电机、控制器、气压传感器和电池,在车轮轮辋壁开设气门嘴,气门嘴与空气压缩机进气口之间设置连接控制器的第一电磁阀,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设有连接控制器的第二电磁阀,利用控制器控制空气压缩机、挤压式发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采用控制器自主调节空气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状态,以实现对轮胎进行充放气操作,空气压缩机设置于车轮轮辋内,无需从外部设置进气管结构,简化了车轮轮辋连接结构,同时利用挤压式发电机自主发电,大大提高了使用周期,实现汽车轮胎气压的智能化控制。

    机电一体挂车制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000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410163749.8

    申请日:2014-04-22

    发明人: 武小卫

    IPC分类号: B60T13/66 B60T13/6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挂车制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核心集成继动阀、电气控制切换阀、电磁比例阀、制动快速解除电磁阀和气压传感器,电气控制切换阀、电磁比例阀和制动快速解除电磁阀接收来自电控系统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核心集成继动阀动作,核心集成继动阀还接收来自制动总阀控制气压接口(42)和手制动阀供气口(43)的气控信号,其中,电气控制切换阀根据电控系统的控制信号和制动总阀控制气压接口(42)的气控信号控制核心集成继动阀在电控制动模式和气控制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通过在常规挂车控制阀的基础上集成电磁控制元件,能够实现电控制动模式和气控制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可靠性。

    智能空气弹簧悬置驾驶室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0075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63444.7

    申请日:2014-04-22

    发明人: 武小卫

    IPC分类号: B62D33/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空气弹簧悬置驾驶室控制系统,包括左前侧空气弹簧(3)、右前侧空气弹簧(16)、左后侧空气弹簧(7)、右后侧空气弹簧(9)和经由管路分别与上述空气弹簧气体相连通的储气筒(12),在储气筒(12)和上述空气弹簧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前侧空气弹簧充放气电磁阀(15)、右前侧空气弹簧充放气电磁阀(13)、左后侧空气弹簧充放气电磁阀(8)和右后侧空气弹簧充放气电磁阀(11),还包括用于检测上述空气弹簧高度的左前侧高度传感器(4)、右前侧高度传感器(14)、左后侧高度传感器(6)和右后侧高度传感器(10),其中,上述空气弹簧充放气电磁阀和上述高度传感器通过线缆与控制单元(5)电连接,控制单元(5)根据上述高度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上述空气弹簧充放气电磁阀的开闭。

    汽车车载称重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6809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93668.X

    申请日:2013-10-18

    IPC分类号: G01G19/08 B60P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载称重的方法,能够便捷、实时地测量车载货物质量。该种汽车车载称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车桥上加装多个应变式传感器;在车箱不同位置依次加装测试体,并读取每次加装时各传感器读数;根据测试体质量数组、传感器读数数组和各传感器的分配系数数组构成超静定方程,通过求解该超静定方程的最小二乘解获得各传感器的最佳分配系数;在车厢的任意位置依次加装测试体,记录每次加装测试体的实际质量,并读取每次加装时所对应的各传感器读数,确定每次加装的测量误差;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测量误差值与测量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载货的测量质量与载货的测量误差之和得到实际载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