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19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780001418.2
申请日:2007-10-24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J17/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24 , H01J11/12 , H01J2211/245 , H01J2211/361 , H01J2211/4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障壁;所述前基板上布置有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所述后基板上布置有与该第一和第二电极交叉的第三电极;所述障壁位于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用来分隔放电单元。第一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第一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第三电极交叉的多个行部分、从行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和将至少两个行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设置。突出部分包括沿朝向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且连接部分包括与第一突出部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一连接部分和与第二突出部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二连接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083028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002924.5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32 , H01J11/12 , H01J11/24 , H01J11/36 , H01J2211/245 , H01J2211/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面板中,去除了由ITO形成的透明电极而减少了面板的制造成本,并可以减少显示图像的黑点以及亮点的发生、改善亮度以及色温。其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述上部基板上的第一、第二电极;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形成于上述下部基板上的第三电极和在上述下部基板上形成于上述第三电极的水平方向的第一隔壁;以及由上述第一隔壁划分的放电单元。其中,上述第一、二电极中的至少一者由单一层形成,划分多个上述放电单元中的第一放电单元的上述第一隔壁之间的距离,与划分发出与上述第一放电单元不同颜色的光的第二放电单元的上述第一隔壁之间的距离互不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1083196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610160836.3
申请日:2006-11-30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24 , H01J11/12 , H01J11/36 , H01J2211/245 , H01J2211/3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其具备:上部基板;形成于该上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介质层;与前述上部基板相对置地配置的下部基板;形成于该下部基板上的第三电极;形成于前述下部基板上且划分放电小室的隔壁,其特征是,前述第一、二电极当中的至少一个由单一层形成,划分有效显示区域的外部的放电小室的隔壁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与划分前述有效显示区域的内部的放电小室的隔壁相比宽度更宽。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因除去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可以减少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成本,且通过形成从扫描电极或保持电极线路向放电小室的中心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电极,可以降低初始放电电压,提高放电小室内的放电扩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90056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710005274.X
申请日:2007-02-12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32 , G09G3/2022 , G09G3/2927 , G09G2320/0247 , H01J11/12 , H01J11/24 , H01J2211/245 , H01J2211/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在等离子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面板中,去除了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可降低面板的制造成本,并改善显示图像的闪烁及亮点的产生。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部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覆盖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电介质层;与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和形成于下部基板上的地址电极,其中,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中至少一个由单层(one layer)形成,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复位区间内,向上述扫描电极供给2次以上包含逐渐下降的撤消区间的复位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563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780001380.9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9G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294 , G09G3/2927 , G09G2300/0452 , G09G2310/066 , H01J11/12 , H01J11/24 , H01J11/44 , H01J2211/245 , H01J2211/42 , H01J2211/4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用于驱动该装置的方法。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驱动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交的第三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具有单层结构。该驱动器在帧的维持期中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提供维持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第二电极的维持信号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1083197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098124.8
申请日:2007-04-13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24 , G09G3/2927 , G09G2310/066 , H01J11/12 , H01J11/28 , H01J11/30 , H01J2211/326 , H01J2211/4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基板;形成于上述上部基板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配置的下部基板;以及形成于下部基板上的第三电极和隔壁。并包括:与上述隔壁重叠地形成于上述上部基板的黑矩阵;在与上述第三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于上述黑矩阵上的第四电极。上述第一、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者由单一层(one layer)形成。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将由ITO形成的透明电极除去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成本,通过形成从扫描电极或保持电极线路向放电单元的中心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电极,可以降低开始放电电压,提高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扩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83196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610160836.3
申请日:2006-11-30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24 , H01J11/12 , H01J11/36 , H01J2211/245 , H01J2211/3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其具备:上部基板;形成于该上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介质层;与前述上部基板相对置地配置的下部基板;形成于该下部基板上的第三电极;形成于前述下部基板上且划分放电小室的隔壁,其特征是,前述第一、二电极当中的至少一个由单一层形成,划分有效显示区域的外部的放电小室的隔壁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与划分前述有效显示区域的内部的放电小室的隔壁相比宽度更宽。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因除去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可以减少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成本,且通过形成从扫描电极或保持电极线路向放电小室的中心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电极,可以降低初始放电电压,提高放电小室内的放电扩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218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054307.3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31/18 , H01L21/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864 , H01L31/0216 , H01L31/02167 , H01L31/02168 , H01L31/022441 , H01L31/0236 , H01L31/024 , H01L31/068 , H01L31/0745 , H01L31/105 , H01L31/1804 , H01L31/182 , H01L31/186 , H01L31/202 , H01L31/208 , Y02E10/546 , Y02E10/547 , Y02P70/521 , H01L31/18 , H01L21/32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氧化硅膜;以及将氧化硅膜连续地暴露于570℃至700℃的范围内的温度,以对氧化硅膜进行退火。
-
公开(公告)号:CN10565542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92086.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31/04 , H01L31/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22433 , H01L31/0201 , H01L31/02167 , H01L31/02168 , H01L31/022425 , H01L31/03685 , H01L31/0747 , H01L31/077 , H01L31/1824 , H01L31/1864 , H01L31/1868 , Y02E10/50 , H01L31/04
Abstract: 公开了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半导体基板;隧穿层,其在半导体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区域,其在隧穿层上并且包含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区域,其在第二表面上并且包括与第一导电类型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的杂质;第一钝化膜,其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区域上;第一电极,其在第一钝化膜上形成,并且穿过在第一钝化膜中形成的开口部连接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区域;第二钝化膜,其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区域上;以及第二电极,其在第二钝化膜上形成,并且穿过在第二钝化膜中形成的开口部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区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