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部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14346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480066158.7

    申请日:2014-12-05

    Inventor: 板谷壮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3412 F16C17/045 F16C33/72 F16C2360/44

    Abstract: 防止堆积物产生原因物质在滑动面上浓缩,进而防止堆积物产生,能够长期地维持滑动面的密封功能。其特征在于,在一侧的滑动面上设置有由入口部(10a)、出口部(10b)和连通部(10c)构成的流体循环槽(10),在由流体循环槽(10)和高压流体侧围着的部分处设置有正压产生机构(11),在多个流体循环槽(10)之间的低压流体侧设置有负压产生机构(12),在多个流体循环槽(10)之间的高压流体侧设置有辅助用流体循环槽(13),所述辅助用流体循环槽(13)由入口部(13a)、出口部(13b)和连通部(13c)构成,在由辅助用流体循环槽(13)和高压流体侧围着的部分设置有辅助用正压产生机构(14)。

    滑动部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9362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80066268.3

    申请日:2014-12-05

    Abstract: 提供滑动部件,其使负压区域与正压区域的比率在滑动面的径向上变化,确保负压产生力的同时减少正压区域,从而能够维持滑动面的密封功能。其特征在于,在由一对环状体构成的滑动部件的彼此相对滑动的滑动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作为负压产生机构的倒瑞利台阶机构(10),构成倒瑞利台阶机构(10)的负压产生槽(10a)以借助于台面部(R)与高压流体侧和低压流体侧隔离开的方式沿滑动面的周向设置成圆弧状,负压产生槽(10a)的上游侧端部(10b)和下游侧端部(10c)借助于台面部(R)被隔离开,并且下游侧端部(10c)经由深槽(11)与高压流体侧连通,负压产生槽(10a)的周向长度(a)与负压产生槽的上游侧端部和深槽(11)之间的台面部(R)的周向长度(b)的比率(x=b/a)被设定成在径向上不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