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35337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3103714.3
申请日:2003-02-17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分类号: H03H9/02
CPC分类号: H03H9/0542 , H03H3/02 , H03H9/0561 , H03H9/1035 , H03H9/56 , H05K1/0306 , H05K3/403 , H05K3/4611 , H05K3/462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型电子器件,具有通过介入粘接剂层(3)把元件基板(2)与封装板(5)贴合在一起的结构,在元件基板2上形成露出在叠层体的端面上的端子电极(10),在封装板(5)的外表面上形成外部电极(12),端子电极(10)与外部电极(12)通过形成在叠层体的端面上的端面电极(21)构成电连接,该端面的电极(21)的厚度为粘接剂层(3)的厚度的1/2以上、5倍以下。由于通过端面电极使设置在元件基板上的端子电极与设置在叠层体外表面上的外部电极构成可靠的电连接,所以可实现电连接可靠性高的叠层型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4030C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00130579.4
申请日:2000-09-27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分类号: H03H9/177 , H03H9/02133 , H03H9/1014 , H03H9/1035 , H03H9/56 , H05K3/3442 , H05K2201/09381 , H05K2201/10083 , H05K2201/10636 , Y02P70/611 , Y02P70/613
摘要: 本发明以低成本提供了一种片型电子部件,能够以高密度安装,同时防止接合部由于焊剂带引起的分离,它不需要具有复杂结构的外壳构件。片型电子部件包含电子部件的元件板,它包含确定其中的电子部件的单片电路体,并具有一对侧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多个在电子部件的元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和下表面上延伸,并电气连接到设置在其内部的电路的外部电极。设置在作为每一个外部电极的电子部件的元件的单片电路体的下表面上的电极部分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宽部和窄部,并且窄部延伸至设置在其侧表面上的外部电极部分,并且满足关系L1<L2<L3,其中,L1是位于所述电子部件的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表面上的外部电极部分的宽度,L2是所述窄部的宽度,L3是所述宽部的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290066A
公开(公告)日:2001-04-04
申请号:CN00130579.4
申请日:2000-09-27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分类号: H03H9/177 , H03H9/02133 , H03H9/1014 , H03H9/1035 , H03H9/56 , H05K3/3442 , H05K2201/09381 , H05K2201/10083 , H05K2201/10636 , Y02P70/611 , Y02P70/613
摘要: 本发明以低成本提供了一种片型电子部件,能够以高密度安装,同时防止接合部由于焊剂带引起的分离,它不需要具有复杂结构的外壳构件。片型电子部件包含电子部件的元件板,它包含确定其中的电子部件的电路,并具有一对侧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多个在电子部件的元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和下表面上延伸,并电气连接到设置在其内部的电路的外部电极。设置在作为每一个外部电极的电子部件的元件的单片电路体的下表面上的电极部分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宽部和窄部,并且窄部延伸至设置在其侧表面上的外部电极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0A
公开(公告)日:1998-11-04
申请号:CN97191001.4
申请日:1997-07-24
申请人: 株式会社大真空
发明人: 有村博之
CPC分类号: H03H9/5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信设备或类似设备的利用厚度剪切振荡的压电振荡器件。按照本发明的压电振荡器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输入电极(21)和输出电极(22)或公共电极(23)中至少一个的周边区域的被相当强地激励非谐波泛音方式的位置局部地提供有重量减少部分(231,232)或重量增加部分。此外,公共电极(23)的面积大于输入电极(21)和输出电极(22)的总面积,或者重量减少部分(231,232),或者重量增加部分达到和输入电极(21)以及输出电极(22)相对的公共电极(23)。最好,形成在石英板(1)上的公共电极的厚度是形成在另一个主平面上的输入电极(21)和输出电极(22)的厚度的2—10倍。使用金,银或主要包括金或银的金属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从而限制在主振荡附近产生的寄生振荡方式,使通带特性更宽更好,并增强在通带外部部分的保用衰减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9A
公开(公告)日:1997-03-12
申请号:CN96106845.0
申请日:1996-06-08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分类号: H03H7/01
CPC分类号: H03H9/0542 , H03H9/56
摘要: 一种厚度切变振动型双式滤波器,包括平行设置在压电基板上的两个或多个振动部件和在压电基板上,两个振动电极中间位置形成的耦合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包括在压电基板的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的电容电极和在压电基板的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的相对接地电极。振动部件的输入/输出电极形成在的和电容电极相同表面上。一个阻尼部件由树脂材料组成,其上无焊料粘结并且在电容电极的顶部形成并具有足够质量来抑制耦合电容区域上的不希望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68430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58210.4
申请日:2014-09-18
申请人: 京瓷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宏行
CPC分类号: H03H9/14594 , H01Q1/52 , H03H9/02559 , H03H9/02834 , H03H9/1071 , H03H9/14547 , H03H9/17 , H03H9/25 , H03H9/56 , H03H9/64 , H03H9/6456 , H03H9/6483 , H03H9/725
摘要: 在本发明的弹性波元件中,连结IDT电极(5)的多个第1电极指(23A)的第2汇流条(21B)侧的前端部分的第1虚拟线(L1)和连结IDT电极(5)的多个第2电极指(23B)的第1汇流条(21A)侧的前端部分的第2虚拟线(L2),在将第1虚拟线(L1)与所述传播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第1倾斜角度θA、将第2虚拟线(L2)与所述传播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第2倾斜角度θB时,处于2°<θA≤10°且2°<θB≤10°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568430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59449.3
申请日:2014-09-04
申请人: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H03H9/17 , H01L41/047 , H03H9/02157 , H03H9/13 , H03H9/56
摘要: 谐振器(300)包括压电核(132)、一组电极(104、106、304、306)、和至少一个接地端子(108、308)。这些电极被布置在该压电核(132)上,并且还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至少一个输入电极(104、304)和具有不同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至少一个输出电极(106、306)。该接地端子(108、308)也在该压电核(132)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95964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80059410.2
申请日:2012-11-13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H03H9/725 , H03H9/02834 , H03H9/14588 , H03H9/205 , H03H9/56 , H03H9/568 , H03H9/605 , H03H9/6483 , H03H9/70 , H03H9/706
摘要: 本发明的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特征在于,第2并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比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且比串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低。根据该结构,在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通带的高频侧,在比由串联谐振器形成的衰减极低的低频区域形成由第2并联谐振器形成的衰减极。
-
公开(公告)号:CN102273072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80153930.8
申请日:2009-11-05
申请人: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 , 弗朗什-孔泰大学
IPC分类号: H03H9/02
CPC分类号: H03H9/0207 , H03H9/02031 , H03H9/02078 , H03H9/54 , H03H9/56 , H03H9/564 , Y10T29/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阶谐波HBAR的初级体波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两个HBAR型的共振器(20、22),各共振器由换能器(8)和基片(12)形成,换能器和基片通过电声波以恰当的方式耦合。第一共振器(20)、第二共振器(22)和通过衰减波耦合的元件(28)包括同一整体式声波基片(12),该声波基片设置成与所述压电换能器(8)相对,且利用同一参考电极(10)通过具有相同的剪切振动模式或纵向振动模式的波与所述压电换能器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3C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97191179.7
申请日:1997-08-25
申请人: 株式会社大真空
CPC分类号: H03H9/56 , H03H9/1014
摘要: 压电滤波元件1由表面安装型的外壳基体21的周边支撑,压电滤波元件1的一对输入/输出振荡电极11、12面对外壳基体21。外壳基体21具有一个屏蔽电极30,它沿输入/输出振荡电极对11、12之间的间隙G延伸,此屏蔽电极呈现地电位,并且离开压电衬底10预定的距离。屏蔽电极30以沿间隙G延伸的方式形成,但它并不在宽阔的区域中面对输入/输出振荡电极对11、12。这可防止在屏蔽电极30与输入/输出振荡电极对11、12之间产生浮置电容。因此,即使屏蔽电极30非常靠近压电衬底10,屏蔽电极30也能防止输入/输出振荡电极对11、12之间产生相互电磁耦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