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输送车的牵引装置及具备该牵引装置的无人输送车

    公开(公告)号:CN10919585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780029079.2

    申请日:2017-03-31

    IPC分类号: B61G1/02 B60D1/04 B61B13/00

    摘要: 目的在于防止台车脱离而将台车可靠地牵引。借助辊凸轮(60)将马达(3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板(62)的铅垂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基于该移动板(62)的铅垂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而使一对带钩杆(26a、26b)转动。利用一对带钩杆(26a、26b)的转动,使该带钩杆(26a、26b)成为能够与台车(90)的框架(92)卡合的状态和回避卡合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另外,借助移动板(62)使螺旋弹簧(CS)的弹簧力作用于一对带钩杆(26a、26b),带钩杆(26a、26b)以被施加了该弹簧力的状态卡合于框架(92)。由此,即使在无人输送车(1)和台车(90)产生了上下方向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防止一对带钩杆(26a、26b)相对于框架(92)的卡合被解除。

    无人输送车的牵引装置及具备该牵引装置的无人输送车

    公开(公告)号:CN10919585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80029079.2

    申请日:2017-03-31

    IPC分类号: B61G1/02 B60D1/04 B61B13/00

    摘要: 目的在于防止台车脱离而将台车可靠地牵引。借助辊凸轮(60)将马达(3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板(62)的铅垂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基于该移动板(62)的铅垂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而使一对带钩杆(26a、26b)转动。利用一对带钩杆(26a、26b)的转动,使该带钩杆(26a、26b)成为能够与台车(90)的框架(92)卡合的状态和回避卡合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另外,借助移动板(62)使螺旋弹簧(CS)的弹簧力作用于一对带钩杆(26a、26b),带钩杆(26a、26b)以被施加了该弹簧力的状态卡合于框架(92)。由此,即使在无人输送车(1)和台车(90)产生了上下方向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防止一对带钩杆(26a、26b)相对于框架(92)的卡合被解除。

    台车式运送装置以及该运送装置的运送用台车连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044049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580035949.4

    申请日:2005-09-09

    发明人: 林信浩

    IPC分类号: B61G1/02 B61B13/12 B65G35/06

    CPC分类号: B61B13/127 B65G35/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台车式运送装置,其包括后推行驶区间(3)和高速行驶区间(4),在该后推行驶区间(3)中的入口处设置有按照恒定速度推进运送用台车(1)的后推用驱动机构(5A),并且,在其出口处设置用于按照恒定速度送出运送用台车(1)的制动用驱动机构(5B),该装置消除运送用台车(1)的异常停止时的问题。设置台车连接装置(台车连接机构(9),连接开始机构(10),连接解除机构(11)),在运送用台车(1)在高速行驶区间(4)的内部行驶时,不能够通过上述台车连接装置将前后的运送用台车(1)之间连接,仅仅在运送用台车(1)在上述后推行驶区间(3)的内部行驶时,在阻止端部之间相互接触的前后的运送用台车(1)以一定距离以上离开的状态,前后的运送用台车(1)之间通过上述台车连接装置连接。

    搬运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49961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80027791.0

    申请日:2013-05-23

    发明人: 铃木孝晴

    CPC分类号: B65G35/06 B61B10/00

    摘要: 一种搬运装置,由以下所构成:连结彼此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的连结组件(17),其包含自一边的搬运用行走体(1)向上突出的被接合构件(18)、以及自另一边的搬运用行走体上(1)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并且自被接合构件(18)上方嵌合接合部的可动接合构件(19);其中,可动接合构件(19)能够自与被接合构件(18)接合的作用姿势,到自被接合构件(18)的上方超过脱离的非接合姿势的反对向的非作用姿势之间摆动;于贮藏区域中,将可动接合构件(19)切换至非作用姿势,使各搬运用行走体(1)能够以前后对接状态贮藏的搬运装置。

    铁路车辆双系统车钩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7780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610021535.2

    申请日:2006-08-04

    IPC分类号: B61G1/02 B61G5/04

    摘要: 铁路车辆双系统车钩。属铁路车辆牵引装置。解决同一铁路车辆中VIC系统和AAR系统两种车钩的挂接问题。设开有连接销孔的关节钩头和钩体,以及有两U型的链子车钩,三者连接处均为相互插接用连接销连接的U型,形成关节钩头和链子车钩可转动的活动关节,可按对接车辆车钩型式,分别转动到牵引方向,实现两种系统的连挂。链子车钩结构简单,只需两个U型链环便完成全部功能,避免多处危险接触应力产生,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用关节钩头和链子车钩时均能满足车钩各处距轨面高度完全一致;且均能满足安全牵引3000吨的总载荷要求。还可通用中国13号车钩的钩尾框和国产缓冲器。可用于各种货车或机车车辆间的连挂和传递牵引力和冲击力。

    搬运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49961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80027791.0

    申请日:2013-05-23

    发明人: 铃木孝晴

    CPC分类号: B65G35/06 B61B10/00

    摘要: 一种搬运装置,由以下所构成:连结彼此前后相邻的搬运用行走体的连结组件(17),其包含自一边的搬运用行走体(1)向上突出的被接合构件(18)、以及自另一边的搬运用行走体上(1)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并且自被接合构件(18)上方嵌合接合部的可动接合构件(19);其中,可动接合构件(19)能够自与被接合构件(18)接合的作用姿势,到自被接合构件(18)的上方超过脱离的非接合姿势的反对向的非作用姿势之间摆动;于贮藏区域中,将可动接合构件(19)切换至非作用姿势,使各搬运用行走体(1)能够以前后对接状态贮藏的搬运装置。

    一种车钩解锁机构以及具有该解锁机构的车钩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7043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83259.2

    申请日:2015-11-16

    IPC分类号: B61G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钩解锁机构,包括钩提杆、提杆座、支撑座以及钩提链,所述钩提杆设置在提杆座和支撑座上且可相对于提杆座和支撑座自由转动,所述钩提链一端与钩提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车钩上的转动轴转动连接,通过转动钩提杆使钩提链绷直并带动车钩上的转动轴转动,抬起车钩钩腔内的锁铁,车钩处于开锁状态,当放下钩提杆后,锁铁靠自重下落,所述转动轴回到初始位置,车钩回到闭锁状态,完成整个车钩解锁过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和拆卸方便的特点,能够完全满足独联体、欧洲及非洲部分国家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的通用要求及互换要求,提高车辆运用效率。

    一种车钩解锁机构以及具有该解锁机构的车钩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70431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10783259.2

    申请日:2015-11-16

    IPC分类号: B61G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钩解锁机构,包括钩提杆、提杆座、支撑座以及钩提链,所述钩提杆设置在提杆座和支撑座上且可相对于提杆座和支撑座自由转动,所述钩提链一端与钩提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车钩上的转动轴转动连接,通过转动钩提杆使钩提链绷直并带动车钩上的转动轴转动,抬起车钩钩腔内的锁铁,车钩处于开锁状态,当放下钩提杆后,锁铁靠自重下落,所述转动轴回到初始位置,车钩回到闭锁状态,完成整个车钩解锁过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和拆卸方便的特点,能够完全满足独联体、欧洲及非洲部分国家铁路货车车钩缓冲装置的通用要求及互换要求,提高车辆运用效率。

    三编制机车车辆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8587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1248892.2

    申请日:2016-12-29

    IPC分类号: B61G1/10 B61G1/02

    CPC分类号: B61G1/10 B61G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编制机车车辆,三编制机车车辆包括第一机车、第二机车和第三机车,第一机车与第二机车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铰和转动铰,第二机车与第三机车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铰和自由铰,第一固定铰位于转动铰的正下方,第二固定铰位于自由铰的正下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编制机车车辆,在满足曲线通过性要求的同时,可以提高相邻两辆机车之间的稳定性,由此提升了三编制机车车辆内乘客的乘坐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