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跨介质航行器的入水及出水测力平台装置和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95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17870.4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空跨介质航行器的入水及出水测力平台装置和试验方法,包括:整体基座(1)、滑动模组固定架(2)、调速电机(3)、滑动模组(4)、链接结构(5)、滑块(6)、转接板(7)、六分力天平(8)、手动角位台(9)、撑杆(10)、测量载体(11)以及水桶(12);所述整体基座(1)与滑动模组固定架(2)相连;所述滑动模组(4)贯穿滑动模组固定架(2)相连;所述水桶(12)设置于海空跨介质航行器的入水及出水测力平台装置的下方。针对海空跨介质航行器研究的相关需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变初始速度、可变加速度、可变姿态角度的出水和入水测试系统,可实现关键数据的测量。

    基于油电混动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75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33243.4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油电混动的海空两栖航行器,包括机身外壳、飞行组件、中央控制组件、电池动力组件、发动机密封机构、燃油动力组件以及浮力调节组件,飞行组件和浮力调节组件安装在机身外壳的外部;中央控制组件、电池动力组件、发动机密封机构、燃油动力组件都安装在机身外壳的内部。本发明将燃油发动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相结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续航时间短的缺点,既能够实现空中长距离、高航速、高精度、长续航航行,又能够实现水下长时间、低功耗、长距离航行,并且具备垂直起降、水面滑行起降、垂直起降与滑行起降的混合形式起降能力,功能强大,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一种固定翼与滑翔机结合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0481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0910042.7

    申请日:2018-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翼与滑翔机结合的海空两栖航行器,包括飞行控制装置组件、水下控制装置组件及防水密封舱组件;飞行装置组件与防水密封舱组件相连接,包含有旋翼组件、主机翼组件及尾翼组件,尾翼组件包含固定尾翼、垂直翼与水平翼;水下控制装置组件位于防水密封舱组件内,包括最前端的水囊与抽排水控制系统组件。本发明将固定翼飞行器与水下滑翔机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使用固定翼飞机的结构,结合水下滑翔机的运动控制系统,既可实现空中长距离、高速、高效率飞行,也可以实现水下长时间、长距离、低功耗滑翔航行。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设置水下滑翔路径,高效的进行锯齿状,或者螺旋潜浮运动,具有快速大范围水体采样、海空联合观测等广泛应用。

    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1653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1386555.4

    申请日:2017-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包含外壳组件、飞行组件以及气动浮力组件;所述飞行组件包含固定翼(3)与旋翼组件,固定翼(3)与旋翼组件均安装在外壳组件上;所述气动浮力组件包含气囊与充排气结构,气囊与充排气结构相连,充排气结构能够对气囊进行充气与排气;气囊安装在外壳组件上,外壳组件内部形成容物空间,充排气结构部分或整体位于容物空间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可实现空中大范围飞行观测,也可实现水下长航程滑翔观测,并且依靠所具备的垂直起降功能实现在水、空中不同运动模式的切换。

    一种固定翼与滑翔机结合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04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910042.7

    申请日:2018-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翼与滑翔机结合的海空两栖航行器,包括飞行控制装置组件、水下控制装置组件及防水密封舱组件;飞行装置组件与防水密封舱组件相连接,包含有旋翼组件、主机翼组件及尾翼组件,尾翼组件包含固定尾翼、垂直翼与水平翼;水下控制装置组件位于防水密封舱组件内,包括最前端的水囊与抽排水控制系统组件。本发明将固定翼飞行器与水下滑翔机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使用固定翼飞机的结构,结合水下滑翔机的运动控制系统,既可实现空中长距离、高速、高效率飞行,也可以实现水下长时间、长距离、低功耗滑翔航行。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设置水下滑翔路径,高效的进行锯齿状,或者螺旋潜浮运动,具有快速大范围水体采样、海空联合观测等广泛应用。

    海洋观测潜水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381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03930.X

    申请日:2018-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G8/14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观测潜水器,包括耐压外壳,耐压外壳为中空的结构;重心调节系统,重心调节系统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控制系统与重心调节系统连接;油囊,油囊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油囊与重心调节系统连接;电源,电源设置在耐压外壳内,电源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潜水器能够分别以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的模式进行海洋观测,并能够在两种工作模式间自由切换,结合了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各自的优点,改善了剖面浮标无法自主运动的缺点,并增加了水下滑翔机的续航力。结合了声学和物理学科的海洋观测,多角度的对海洋进行观测,帮助科学家进行海洋环境的研究。

    系留式海空多栖航行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488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61308.6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留式海空多栖航行器系统,包含海空多栖航行器(1)与水面无人船(2),水面无人船(2)上设置有传输线缆,海空多栖航行器(1)与水面无人船(2)通过传输线缆连接;所述海空多栖航行器(1)包含机架与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机构包含飞行组件与水下运动组件;所述水面无人船(2)包含船体支架(9)与起降平台(10),起降平台(10)安装在船体支架(9)上,所述海空多栖航行器(1)能够到达或离开所述起降平台(10)。本发明可实现大范围海域的长期海空联合观测,可进行水下、水面和空中的联合观测,水面无人船可以按指定的航线航行,海空多栖航行器可以对目标海域进行水下和空中的立体观测。

    适用于防水耐压舱的自动开合盖装置及自动开合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774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1120635.4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防水耐压舱的自动开合盖装置及自动开合盖方法,包括:筒状部件、顶盖部件、第一执行部件、第二执行部件;所述顶盖部件包括:顶盖构件、顶盖连接件;所述顶盖构件通过顶盖连接件与筒状部件;所述第一执行部件与顶盖构件相连;所述第一执行部件与筒状部件相连;所述第一执行部件能够实现顶盖构件的开合运动;所述第二执行部件采用以下任一种状态:伸长状态;缩短状态;所述第二执行部件与筒状部件相连;所述第二执行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能够对顶盖施加压力。本发明能够实现水下航行器舱体下潜时防水密封,水面上时舱盖可完全打开,可释放对空观测装置,可实现海空立体连续观测侦察。

    适用于防水耐压舱的自动开合盖装置及自动开合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774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20635.4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防水耐压舱的自动开合盖装置及自动开合盖方法,包括:筒状部件1、顶盖部件、第一执行部件、第二执行部件;所述顶盖部件包括:顶盖构件5、顶盖连接件8;所述顶盖构件5通过顶盖连接件8与筒状部件1;所述第一执行部件与顶盖构件5相连;所述第一执行部件与筒状部件1相连;所述第一执行部件能够实现顶盖构件5的开合运动;所述第二执行部件采用以下任一种状态:-伸长状态;-缩短状态;所述第二执行部件与筒状部件1相连;所述第二执行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能够对顶盖施加压力。本发明能够实现水下航行器舱体下潜时防水密封,水面上时舱盖可完全打开,可释放对空观测装置,可实现海空立体连续观测侦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