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Ta的耐应力腐蚀Al-Zn-Mg-(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520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348167.1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Ta的耐应力腐蚀Al-Zn-Mg-(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包含主合金化元素Al-Zn-Mg或Al-Zn-Mg-Cu,微合金化元素Zr,Ta,Fe,Si;且微合金化元素的质量配比满足:0.1Zr≤Ta≤0.5Zr,0.1Zr≤Si≤0.3Zr且0.7≤Fe/Si≤1.5;其制备方法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所述合金后,对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变形处理、固溶水淬后进行人工时效。本发明采用多元微合金化手段,严格控制多元微合金化元素之间的匹配,形成多元共格弥散相,完全抑制再结晶,利用微合金化元素提高铝合金钝化膜耐蚀作用,实现高强度与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的结合,克服现有Al-Zn-Mg-Cu超强铝合金强度与耐腐蚀性不能兼顾的问题。本发明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基于非常规布局的外吹式动力增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9342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14303.8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常规布局的外吹式动力增升系统,本申请所述的动力增升系统中安装外部吹气襟翼的机翼位于机身靠后位置,机翼前方较远距离处安装有发动机。通过本申请所述的外吹式动力增升系统,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速射流与周围低速冷空气掺混更充分,温度和速度大幅降低,因此与射流相互作用的外部吹气襟翼无需用耐高温材料制造,降低了重量和成本,还降低了射流偏转损失和噪音,提高了增升效果,分散了气流对襟翼的冲击载荷,不易发生有害流致振动。

    一种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01363086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43071.1

    申请日:2008-10-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重量组成为:含铜(Cu)56.0~64.0%,铋(Bi)0.5~2.5%,锡(Sn)0.5~1.5%,铝(Al)0.1~0.5%,锆(Zr)0.05~0.2%,铈(Ce)0.05~0.5%;符合上述特征的铜合金中Ce可以用Ce含量不少于50%的混合稀土来代替,其重量比为0.1~0.5%。上述无铅黄铜合金既可采用铸造方法制备所需材料和(或)部件,也可以采用铸造后经挤压、轧制、锻造、拉伸等压力加工制备所需材料和(或)部件,具有450MPa以上的极限拉伸强度,切削性能与铅黄铜接近,可实现双相铅黄铜的直接代换。

    一种层间黏结性能的测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1474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77743.1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间黏结性能的测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公路工程领域,利用拉伸试验机对双层拉伸试件和单层拉伸试件分别做直接拉伸试验来确定双层拉伸试件的第一荷载‑位移曲线和单层拉伸试件的第二荷载‑位移曲线,再基于第一荷载‑位移曲线和第二荷载‑位移曲线来确定双层拉伸试件的层间的断裂能和剪切韧度,通过第二荷载‑位移曲线来排除沥青混凝土自身拉伸过程对双层拉伸试件的拉伸过程的影响,通过预制的裂缝排除薄层罩面自身拉伸过程对双层拉伸试件的拉伸过程的影响,从而有效确定了双层拉伸试件的层间的黏结性能,在考虑层间剪应力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了对薄层罩面与单层的沥青混凝土之间的层间黏结性能的测量。

    不依赖神经网络近似的航天器保性能姿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689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720697.5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神经网络近似的航天器保性能姿态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将航天器数学模型中的参数不确定性、未建模动态和外部扰动作为总扰动,根据总扰动建立航天器姿态误差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运动学数学模型;步骤2,在航天器姿态误差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运动学数学模型中引入预设性能函数对航天器的姿态回路跟踪误差的稳态和瞬态性能进行约束;步骤3,根据航天器姿态误差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运动学数学模型设计线性扩张高增益观测器,获取航天器姿态误差控制系统状态和总扰动估计值。本发明在不依赖神经网络估计的情况下,实现对航天器姿态的跟踪控制,满足了姿态跟踪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一种含Ta的耐应力腐蚀Al-Zn-Mg-(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5207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1348167.1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Ta的耐应力腐蚀Al‑Zn‑Mg‑(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包含主合金化元素Al‑Zn‑Mg或Al‑Zn‑Mg‑Cu,微合金化元素Zr,Ta,Fe,Si;且微合金化元素的质量配比满足:0.1Zr≤Ta≤0.5Zr,0.1Zr≤Si≤0.3Zr且0.7≤Fe/Si≤1.5;其制备方法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所述合金后,对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变形处理、固溶水淬后进行人工时效。本发明采用多元微合金化手段,严格控制多元微合金化元素之间的匹配,形成多元共格弥散相,完全抑制再结晶,利用微合金化元素提高铝合金钝化膜耐蚀作用,实现高强度与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的结合,克服现有Al‑Zn‑Mg‑Cu超强铝合金强度与耐腐蚀性不能兼顾的问题。本发明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用于Al-Cu-Mg系合金板材的蠕变时效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12268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350927.9

    申请日:2012-09-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Cu-Mg系合金板材的蠕变时效成形方法,主要用于减弱Al-Cu-Mg系合金板材蠕变时效各向异性,改善合金性能的热处理方法。采用490~505℃固溶30min~70min后水淬,淬火后板材进行2-10%的预变形处理,随后进行蠕变时效,其中蠕变温度选取150℃~200℃,蠕变时间为0~12h,蠕变应力为150MPa~300MPa。预变形处理时间控制在4h以内。利用本发明处理Al-Cu-Mg系合金,可以通过调控合金蠕变时效强化相的析出,提高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降低板材的各向异性程度。采用本发明处理Al-Cu-Mg合金,与常规热处理相比,室温拉伸强度至少提高10%,各向异性至少降低10%。该工艺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相比运用微合金化改善合金微观组织成分,节约成本,且易于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已报道的处理方法。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缝隙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28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25359.1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缝隙测量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获取的预处理点云数据进行局部曲率突变估计得到曲率点云特征集,对预处理点云数据进行边界特征估计得到边界点云特征集;再将曲率点云特征集与边界点云特征集进行融合得到对缝特征点云数据;并将对缝特征点云数据投影在投影坐标系上;对投影在投影坐标系上的对缝特征点云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得到拟合直线,并计算对缝特征点云数据到拟合直线的距离得到阶差数据;便可利用近邻点距离和阶差数据计算间隙数据,并将阶差数据和间隙数据作为目标缝隙的测量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缝隙测量方法存在特征不明显、鲁棒性较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