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100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1512400.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和手势信号融合的跨个体控制方法,采用了脑手协同控制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解读出使用者想表达的控制意图,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脑电波信号识别过程中,将脑电波信号分解为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窄带固有模式分量函数,能提取出使用者之间共同的信号特征,不依赖于使用者的个体特征,实现了跨个体脑电信号的识别。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脑电信号控制对使用者个体依赖性强、鲁棒性和稳定性不足,以及单纯脑电信号精确控制能力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9864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1330752.3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0F3/00 , B62D57/032 , B25J11/00 , B25J5/00
Abstract: 一种可变构型的两栖微小型探测机器人,包括支撑架、两个滑动足、两个跳跃足、两个电机驱动模块、两个电润湿垫和两套传动模块;两个滑动足和两个跳跃足分别对称安装在支撑架两侧,且滑动足运动平面与跳跃足运动平面呈垂直关系;每个电机通过一套传动模块与一个滑动足连接,用于控制滑动足的前后摆动;每个跳跃足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上,另一端安装在电润湿垫上,跳跃足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控制外部电源电压实现跳跃足的跳跃。本发明可以在陆地上运动,也可以在水介质中及水面运动,同时能够实现陆地到水介质间的切换。本发明通过材料功能一体化设计、小型化设计有效降低了重量和体积,实现了轻质化和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55847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78645.0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凸优化的考虑飞行时间的再入制导方法:(1)、建立飞行器再入段动力学模型;(2)、定义一种二次函数余弦形式的倾侧角变化曲线及其控制参数;(3)、建立航向角误差走廊,对倾侧角的符号进行反转,确定倾侧角符号;(4)、建立考虑终端高度约束、终端速度约束、飞行时间约束、终端倾角约束的轨迹规划问题模型;(5)、将轨迹规划问题模型转化为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模型;(6)、引入松弛变量和惩罚函数,将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模型;(7)、应用凸优化求解算法对步骤(6)的凸优化问题模型进行快速精确求解,得到二次函数余弦形式的倾侧角变化曲线及其控制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49275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1280725.5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因素空间的零样本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构建一个统一的零样本分类神经网络,首先利用一个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数据集中的图像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使用因素压减技术降低已知因素的维度,并将已知因素和潜在因素嵌入到网络中,作为中间层共同决定最终的分类结果;该网络实现了从图像输入到最终的类别输出。训练零样本分类网络,迭代确定网络模型参数。利用零样本分类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识别,完成零样本图像的分类。本发明用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统一处理了视觉空间、因素空间和类别空间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特定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表达泛化能力不强的问题,把作为辅助知识的因素嵌入到网络中,易于理解、训练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3440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26796.4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机混合智能交互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脑眼信息融合的移动式同步采集与融合的控制方法。针对人体生理信息采集要求,利用视觉跟踪与脑机接口技术,采集人体的视觉和意识信号,作为多模态信息通道的输入;开发基于数字头盔的增强现实环境,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集成采样接口,实现信息流的移动式同步采集与输出;利用ReliefF评估和诱导有序信息集结算子,实现人体生理信息在特征层和权重层的融合;在数字头盔集成条件下,实现多模信息状态下对被控对象的对指令集协同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机交互信息表征鲁棒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0620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011324498.9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预测周期的再入飞行器预测控制方法,包括(1)建立反映再入飞行器飞行过程动态特性的姿态动力学模型;(2)对再入飞行器的姿态子系统进行常值预测周期的虚拟预测控制器设计;(3)对再入飞行器的姿态子系统进行动态预测周期的自适应虚拟预测控制器设计;(4)对再入飞行器的姿态角速度子系统进行常值预测周期的预测控制器设计;(5)对再入飞行器的姿态角速度子系统进行动态预测周期的自适应预测控制器设计;(6)对再入飞行器进行动态预测周期的自适应预测控制器设计,从而实现基于自适应预测周期的再入飞行器预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63440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1326796.4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机混合智能交互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脑眼信息融合的移动式同步采集与融合的控制方法。针对人体生理信息采集要求,利用视觉跟踪与脑机接口技术,采集人体的视觉和意识信号,作为多模态信息通道的输入;开发基于数字头盔的增强现实环境,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集成采样接口,实现信息流的移动式同步采集与输出;利用ReliefF评估和诱导有序信息集结算子,实现人体生理信息在特征层和权重层的融合;在数字头盔集成条件下,实现多模信息状态下对被控对象的对指令集协同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机交互信息表征鲁棒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7644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368931.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基于超声波多普勒手势识别与多点触感融合的系统及方法,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执行凌空手势操纵显示屏图形界面,对显示屏中的目标进行控制,并提出相控阵多焦点优化控制模式,基于声场计算基本理论,采用伪逆矩阵法的迭代加权算法和声场增益算法,可以在迭代次数较少的情况下,获取阵列在多点聚焦时每个换能器(幅值一样)的最优相位,以实现相控阵控制系统发射超声波到手上多个位置聚焦,获得复杂触觉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73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36925.6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焦超声波产生虚拟形状感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虚拟场景模块,制作虚拟场景,生成虚拟场景坐标系,在虚拟场景内构建虚拟对象的三维模型;手势识别模块,将真实空间手的姿态信息在虚拟场景中实时展示,得到真实空间手的虚拟映射,记为虚拟手;主控模块,获取真实空间手与虚拟手的映射关系,将虚拟对象Np个接触点在虚拟场景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为虚拟空间触觉感知点,根据虚拟手与真实空间手姿态的一一对应关系,将虚拟空间触觉感知点转换为真实空间触点坐标,并将Np个真实空间触点坐标发送给超声触感模块,Np大于等于1;超声触感模块,用空间分时扫描法使用户获得用若干离散超声波相控阵焦点模拟二维或三维形状的触觉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07885124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711166187.2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42 , G06F3/01
Abstract: 一种增强现实环境中的脑眼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航天员便携式作业需求,进行头盔显示器与视点跟踪式眼动仪的结构一体化设计,首先开发与数字头盔相匹配的集成嵌入式增强现实作业环境,实现基于眼动跟踪的机械臂自由度选择和动作预选,然后通过对脑机接口稳态视觉诱发范式控制信息的识别,实现机械臂六自由度控制动作的稳定意图理解和精细控制,最后在数字集成头盔条件下,实现脑电信号与视觉跟踪信号对被控对象的协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单纯脑电信号控制能力较弱、鲁棒性和稳定不足的问题,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