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112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0579365.3
申请日:2016-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检测小鼠肠道分节丝状菌SFB鞭毛蛋白的方法与应用,包括PCR方法、蛋白质变性电泳与免疫印迹方法(SDS‑PAGE‑Western blotting)、细菌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方法(FISH+IHC)。所述PCR方法为,设计合成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SFB鞭毛蛋白Flic3基因的引物,使用该引物对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后,可以在凝胶电泳后检测到与Flic3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所述蛋白质变性电泳与免疫印迹方法为,成功制备了兔抗SFB Flic3鞭毛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可以使用该蛋白对样品中是否存在SFB Flic3鞭毛蛋白进行检测。所述细菌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方法为使用SFB16S rRNA基因特异常性探针和兔抗SFB Flic3鞭毛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SFB鞭毛蛋白的表达情况、SFB细菌的形态及SFB与肠上皮的相互作用情况。本发明所涉及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直观和表象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1128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79365.3
申请日:2016-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 , G01N33/68 , G01N33/68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检测小鼠肠道分节丝状菌SFB鞭毛蛋白的方法与应用,包括PCR方法、蛋白质变性电泳与免疫印迹方法(SDS‑PAGE‑Western blotting)、细菌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方法(FISH+IHC)。所述PCR方法为,设计合成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SFB鞭毛蛋白Flic3基因的引物,使用该引物对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后,可以在凝胶电泳后检测到与Flic3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所述蛋白质变性电泳与免疫印迹方法为,成功制备了兔抗SFB Flic3鞭毛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可以使用该蛋白对样品中是否存在SFB Flic3鞭毛蛋白进行检测。所述细菌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方法为使用SFB16S rRNA基因特异常性探针和兔抗SFB Flic3鞭毛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SFB鞭毛蛋白的表达情况、SFB细菌的形态及SFB与肠上皮的相互作用情况。本发明所涉及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直观和表象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76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341045.0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及其输出激振方法。它包括轴承座、轴承、定子、动圈、中间轴、力弹簧、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前密封端盖、密封壳体、后密封端盖,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与密封壳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轴承座通过螺纹分别与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固定连接;定子和密封壳体固定连接;轴承座的中心设有轴承,中间轴通过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的轴承座相连;动圈围绕所述的中间轴并固定相连,动圈两端对称安装有力弹簧,将动圈限定轴承座之间运动。本发明密封可靠,同时可以承受很高的水压,能在深水中实现可靠的稳态力激振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224986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152748.9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发酵酸面团中真菌菌相组成的方法,包括:将发酵酸面团用淀粉酶酶解,得到酶解物;从酶解物中提取真菌总基因组DNA;以提取的真菌总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带有GC夹子的真菌通用引物ITS5.8S与28S-1-GC进行第一轮PCR扩增;以第一轮PCR扩增后得到的阳性产物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5.8S与28S-1进行第二轮PCR扩增;对第一轮PCR扩增和第二轮PCR扩增的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发酵酸面团中真菌菌相组成。本发明对发酵酸面团先进行酶解后再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从分子水平对传统发酵酸面团中真菌菌相组成进行了鉴定,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的特点,为开发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1703535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154119.3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K36/16 , A61K41/00 , A61P39/06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银杏叶药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新鲜采摘的银杏叶洗净后在紫外光下照射,紫外光为UVA波段、UVB波段或UVC波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紫外光照射强度20~1000w,紫外光照射时间0.5~48小时,照射过程中保持空气湿度在10~100%,照射后的银杏叶阴干或烘干,烘干温度30~60℃。本发明能显著提高银杏叶药效成分的含量,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不低于5%。银杏叶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其提取物(EGB)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照射后的银杏叶可以成为提取其药效成分的优质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766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41045.0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稳态力激振装置及其输出激振方法。它包括轴承座、轴承、定子、动圈、中间轴、力弹簧、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前密封端盖、密封壳体、后密封端盖,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与密封壳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轴承座通过螺纹分别与前密封端盖、后密封端盖固定连接;定子和密封壳体固定连接;轴承座的中心设有轴承,中间轴通过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的轴承座相连;动圈围绕所述的中间轴并固定相连,动圈两端对称安装有力弹簧,将动圈限定轴承座之间运动。本发明密封可靠,同时可以承受很高的水压,能在深水中实现可靠的稳态力激振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224985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52558.7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发酵酸面团中细菌菌相组成的方法,包括:将发酵酸面团用淀粉酶酶解,得到酶解物;从酶解物中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以提取的细菌总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带有GC夹子的细菌通用引物341f-GC与543r进行第一轮PCR扩增;以第一轮PCR扩增后得到的阳性产物为模板,利用细菌通用引物341f与543r进行第二轮PCR扩增;对第一轮PCR扩增和第二轮PCR扩增的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发酵酸面团中细菌菌相组成。本发明对发酵酸面团先进行酶解后再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从分子水平对传统发酵酸面团中细菌菌相组成进行了鉴定,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的特点,为开发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34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09194.2
申请日:2012-01-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 , 浙江大学
IPC: G01N29/11
Abstract: 一种基于时间反聚焦的水声无源材料插入损失/透射系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生成时反发射信号;2)无测试样品时直达信号采集,发射-接收换能器阵发射1)生成的时反信号,拟放置测试样品附近的水听器(通常为发-收合置换能器作为水听器使用)记录没有测试样品时的直达信号pi;3)有测试样品时透射信号采集:将待测无源材料样品放入事先设定的位置,发射-接收换能器阵再次发射与步骤2)相同的时反发射信号,水听器记录有测试样品时的信号pt;4)插入损失计算:利用透射系数/插入损失的计算公式获得所需的试样参数计算结果。本发明对于中低频段透射系数/插入损失的测量可有效减少误差、提高精度,因此适用于全频段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96644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0556000.9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1G53/04 , B82Y30/00 , H01L33/14 , H01L31/032 , H01L2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3/04 , C01G53/003 , C01P2002/72 , C01P2002/84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H01L29/24 , H01L31/0321 , H01L3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离子掺杂氧化镍胶体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羧酸镍作为前驱体制备氧化镍纳米晶溶液;将铜前驱体和非配位有机溶剂在惰性保护气氛下加热至60~200℃;将铜前驱体和非配位有机溶剂注入到温度为60~200℃的氧化镍纳米晶溶液中,保温20min~6h后纯化,获得CuxNi1‑xO胶体纳米晶;该铜前驱体为羧酸铜或碳负离子铜盐。本发明将CuxNi1‑xO胶体纳米晶的结晶过程从现有CuxNi1‑xO薄膜的结晶成膜过程中分离出来,结晶过程与成膜过程相互独立,从而可以以常规成膜方法制备薄膜,显著将薄膜退火温度降低至50~200℃,从而可以兼容耐高温性能较低的衬底。
-
公开(公告)号:CN10440204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44234.X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06 , B82Y30/00 , C01B32/184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钡/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湿化学反应法。其制备步骤包括:以乙二醇甲醚作为溶解钛离子的溶剂,利用氨水作为沉淀剂沉淀钛离子,加入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充分混合;利用乙酸钡的去离子水溶液作为钡源,乙二胺和乙醇胺混合溶液作为溶剂;最后利用矿化剂氢氧化钾来促进晶化,经水热反应得到钛酸钡/石墨烯纳米粉体。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无污染,成本低;制得钛酸钡/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纯度高,结晶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