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70304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74773.X
申请日:2013-03-11
申请人: 常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采用凹凸棒土制备直链烷烃吸附用5A分子筛的方法,属于分子筛吸附剂技术领域。将凹凸棒土在高温下煅烧,并用盐酸溶液浸泡处理后,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充分溶解,将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于水中充分溶解,将两种液体迅速混合,剧烈搅拌得到乳白色胶体,胶体在80-95℃下晶化4-6h后,冷却、过滤、洗涤至pH<9,烘干,即得到4A分子筛原粉;最后将其与氯化钙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得到5A分子筛。该5A分子筛对正癸烷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可达0.0716g/g,对正十五烷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可达0.123g/g。本发明采用廉价易得的凹凸棒土资源制备5A分子筛,替代传统化学原料法,且该分子筛对直链烷烃具有良好的饱和吸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46496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28773.6
申请日:2012-07-03
申请人: 常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针对吸氧剂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发了能有效提高相容性,提高吸氧效果的新型吸氧剂,从本质上改变了有机吸氧剂在聚酯材料中相容性差的问题,1,3-二乙烯基-4,6-苯二甲酸能与聚酯更好相容,使吸氧剂在聚酯材料中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吸氧剂均匀分散,得到的吸氧剂催化吸氧效果更加的稳定和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02744107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60620.X
申请日:2012-07-20
申请人: 常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酸盐/聚吡咯磁性纳米催化剂,由尖晶石结构的磁性纳米铁酸盐及包覆在铁酸盐表面的聚吡咯构成,纳米铁酸盐分子式为MFe2O4,其中M为Ni、Cu、Zn、Mn或Co。该铁酸盐/聚吡咯磁性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纳米铁酸盐及引发剂分散在酸溶液中;在恒温状态下,将吡咯加入到第1步所得的体系中;将所得的体系在恒温条件下反应;用大量去离子水,将第3步所得的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干燥后获得铁酸钴/聚吡咯磁性纳米材料。铁酸盐/聚吡咯磁性纳米光催化剂不仅对染料具有高效的吸附性能,而且具有可见光响应,具有磁性,能够方便的进行回收和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4406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54936.8
申请日:2012-07-20
申请人: 常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P25-铁酸盐-石墨烯纳米催化剂,由二氧化钛P25、铁酸盐及包覆在它们表面的石墨烯构成,铁酸盐分子式为MFe2O4,其中M为Co,Zn,Cu,Ni或Mn。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在乙醇中超声分散得氧化石墨烯溶液;将P25与铁盐、M元素的二价盐混合,并在乙醇中搅拌溶解;将前两步所得溶液混合,并搅拌,调节pH值;将第三步的反应体系转移至水热釜中反应;将第四步产物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获得P25-CoFe2O4-石墨烯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可磁分离性,且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18947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7364.4
申请日:2012-07-03
申请人: 常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聚羟基羧酸酯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制备的聚羟基羧酸酯,所述的方法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将羟基羧酸酯单体进行固相聚合反应,得到聚羟基羧酸低聚物,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粉碎聚羟基羧酸酯低聚物;最后在压力10Pa-100KPa、温度100-250℃的条件下反应10-300h,得到聚羟基羧酸酯。所述的聚羟基羧酸酯具有降解率低,热熔粘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81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534427.0
申请日:2022-11-29
申请人: 常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识别碘酸根离子方面的应用,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化学式为[Th6O4(OH)4(H2O)4(C3H7NO)2(C40H24N2O8)2(HCOO)4]·G1,G1为客体分子;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材料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mmm,晶胞参数为#imgabs0##imgabs1#α=β=γ=90°,#imgabs2#上述金属有机框架由水溶性钍盐与N,N,N',N'‑联苯胺四苯甲酸在酸性调节剂及溶剂存在下反应得到,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金属有机框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此外,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有机框架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可产生强烈的荧光,对IO3‑具有选择性响应识别能力,且金属有机框架的荧光强度随着检测水体中IO3‑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实现IO3‑的快速定性检测以及IO3‑浓度的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65636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203363.X
申请日:2022-03-03
申请人: 常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C67/313 , C07C69/716 , C07C51/09 , C07C59/147 , B01J27/185 , B01J27/187 , B01J27/198 , B01J29/76 , B01J29/7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乙醇酸甲酯连续氧化制备乙醛酸甲酯/乙醛酸的方法。其技术要点如下: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S1、将乙醇酸甲酯气化;S2、将气化后的乙醇酸甲酯与氧化剂共同连续通入反应器中反应;S3、将反应器中流出的气体冷却,气液分离,得到乙醛酸甲酯溶液;其中,反应器中装填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催化剂为负载型复合氧化物,通式为NixMyPzO,M为铜、锰、钴、铁或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氧化制备乙醛酸甲酯/乙醛酸的方法,x与y的比值为0.6~1.5;x与z比值为2~8,乙醇酸甲酯的转化率稳定在99%以上,乙醛酸甲酯的选择性可达到85.4%,可避免乙醇酸甲酯和产物的分离过程,为后续乙醛酸的制备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72588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06146.7
申请日:2023-09-19
申请人: 常州大学
IPC分类号: B01J31/22 , B01J23/889 , B01J23/745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23/78 , C07C67/39 , C07C69/80 , C07C69/78 , C07C69/76 , C07C45/36 , C07C49/78 , C07C49/786 , C07C49/807 , C07C49/84 , C07C201/12 , C07C205/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和催化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机‑无机杂化催化材料采用有机酸和类水滑石的金属阳离子在溶剂中配位制得;类水滑石在体系里的含量为25~100 g/L;有机酸在体系里的含量为0.02~0.5 mol/L。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催化材料应用于芳烃侧链α‑C–H键的氧化活化,以绿色无污染的分子氧为唯一氧化剂,高效氧化得到相应的酮类和酯类化合物。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同时调控了催化材料表面的酸碱性,从而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其在催化芳烃侧链α‑C–H键氧化过程中体现出高效的活化能力和优异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1169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513082.4
申请日:2022-05-12
申请人: 常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B41/06 , C07C45/36 , C07C49/813 , C07C49/675 , C07C49/697 , C07C49/792 , C07D213/50 , C07D311/76 , C07D495/04 , B01J23/755 , B01J29/10 , B01J31/02 , B01J31/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催化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合成异色满‑1‑酮类或芳香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将异色满类化合物或芳基烷烃类化合物、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兼溶剂在反应器内均匀混合,在常压下通入氧气,反应5~40 h,分离纯化产物后得到异色满‑1‑酮类化合物或芳香酮类化合物;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兼溶剂为C4 C6的内~酯;该方法以绿色经济的分子氧为氧化剂,以C4~C6的内酯为催化剂兼溶剂,将芳基烷烃侧链C‑H键高效氧化得到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以多相材料为助催化剂,将异色满及其衍生物选择性氧化得到异色满‑1‑酮类化合物。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18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965660.8
申请日:2022-08-12
申请人: 常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53/22 , C07C255/53 , B01J29/8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工领域,涉及腈类化合物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杨酸甲酯连续法生产水杨腈的方法。具体是将水杨酸甲酯和氨气通入装填有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为320~420℃,常压的条件下反应,粗产物经过纯化后得到水杨腈产品;催化剂为经金属改性的磷铝分子筛。本发明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以经金属改性的磷铝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连续生产水杨腈,并将粗产物经过两级减压蒸馏工艺纯化后得到水杨腈产品,实现了水杨腈纯化过程的连续化,简化了工艺流程,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副产物苯酚的生成,提高了水杨酸甲酯的转化率和水杨腈的选择性,降低了水杨腈提纯的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