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进油谐振旁通式电控喷油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4544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710034964.1

    申请日:2017-01-18

    发明人: 刘秀琴 范立云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路进油谐振旁通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针阀组件、喷嘴。限流阀组件位于蓄压腔内部,保证大喷油量条件下,各缸喷油过程的稳定。限流阀组件底部加工有谐振通孔和谐振节流孔,利用波的叠加原理减小了通过限流阀组件的燃油的波动。下方设置有电磁阀组件和针阀组件。电磁阀采用两位三通阀形式,以减少动态回油量。控制腔内部安置有控制滑块,并同中间块接触,起到减缓喷射初期的喷油速率和加快针阀落座响应的作用。控制腔采用双路进油的方式进一步加快了建压速度,实现喷油器的快速响应特性。喷油器内部无静态压力差,喷油器无静态泄漏。

    双路进油孔板式电控喷油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4544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710034255.3

    申请日:2017-01-18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路进油孔板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限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针阀组件。喷油器体内开有蓄压腔,同主进油孔和限流阀组件相连通,保证大喷油量条件下,各缸喷油过程的稳定。限流阀组件放置在蓄压腔下方,阻止了不正常喷油的持续进行。喷油器体底部加工电磁阀组件由电磁力带动阀杆运动,能实现灵活的喷油策略和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的喷油过程。通过由电磁阀平衡阀杆处、中间块内部的双路进油和孔板节流孔、环形侧面油道的双路进油,加快了控制腔的建压过程,提高了针阀落座的响应速度。内置于控制腔中的孔板结构,大大减小了喷油过程中的动态回油量,保证了微动态回油的特点。喷油器内部无静态压力差,喷油器无静态泄漏。

    一种带有刻沟的双路进油谐振孔板式电控喷油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2322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710034215.9

    申请日:2017-01-18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刻沟的双路进油谐振孔板式电控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针阀组件、喷嘴。喷油器体内开有蓄压腔,同主进油孔和限流阀组件相连通,保证大喷油量条件下,各缸喷油过程的稳定。限流组件底部加工的谐振结构减小了喷油器快速启闭产生的水击压力波。通过由电磁阀平衡阀杆处、中间块内部的双路进油和孔板节流孔、环形侧面油道的双路进油,加快了控制腔的建压过程,提高了针阀落座的响应速度。针阀体表面设置微米级别深度的刻沟,能够有效的改善空穴流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喷油器穴蚀程度。内置于控制腔中的孔板结构,大大减小了喷油过程中的动态回油量,保证了微动态回油的特点。

    双电磁液压驱动增压式配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78166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89487.9

    申请日:2016-05-04

    IPC分类号: F01L13/00 F01L9/04

    CPC分类号: F01L13/00 F01L9/04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电磁液压驱动增压式配气系统,包括液压油轨、第一电液控制部分、第二电液控制部分、气门体、油箱等。本发明采用液压油轨显著降低了系统内压力波动引起的气门开启和关闭不稳定性,确保了配气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通过双电磁协同液压控制阀开启和关闭液压油路,利用增压活塞对增压腔内液压油进行增压,进而对液压活塞两端液压力灵活控制,利用作用在液压活塞和气门上的压力差实现气门运动可控,从而实现气门与通气口间的通断,能有效控制配气定时及配气持续角,有利于内燃机不同工况下灵活配气方式的实现,显著提高了气门控制自由度,能进一步改善燃料的经济性和内燃机排放,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能。

    电磁控制配气系统
    9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8165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89511.9

    申请日:2016-05-04

    IPC分类号: F01L9/04 F01L13/00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磁控制配气系统,包括高压油轨、电磁控制部分、气门体、油箱等。本发明采用高压油轨显著降低了系统内压力波动引起的气门开启和关闭不稳定性,确保了配气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通过电磁控制部分高速电磁阀通断电控制控制阀开启和关闭液压油路,从而实现气门与通气口间的通断,能有效控制配气定时及配气持续角,有利于内燃机不同工况下灵活配气方式的实现,显著提高了气门控制自由度,能进一步改善燃料的经济性和内燃机排放,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