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折弯半径数控无模折弯成形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264117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149489.4

    申请日:2013-04-25

    IPC分类号: B21D53/02 B21D1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段折弯半径数控无模折弯成形方法及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装有夹持装置的平动夹头和转动夹头,所述平动夹头实现工件的两个正交方向的水平运动,所述转动夹头实现工件的转角运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装有夹持装置的平动夹头和转动夹头进行相应的运动;折弯平台,用于固定平动夹头和转动夹头,也是折弯工件的工作平台;数控系统,根据所要折弯工件确定平动夹头和转动夹头的运动轨迹程序,并根据该程序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由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夹持装置按照设定的轨迹移动。本发明在折弯换热器时无需折弯模,而是通过控制夹持工件的夹具的运动轨迹实现工件的柔性折弯。该折弯工艺也可以实现多折弯半径的无模折弯。

    轻合金板材水冷控温成形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2601246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68295.7

    申请日:2012-03-15

    IPC分类号: B21D37/16 B21D37/10 B21D22/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轻合金板材水冷控温成形模具,包括:上模板、第一上垫板、第二上垫板、压边圈、凹模、凸模、下垫板、下模板、循环水冷却系统以及温控系统;其中:所述压边圈与凹模均设有加热装置,且在所述压边圈、凹模与凸模内均设有用于安装测温元件的测温孔;所述测温元件将采集的各模具温度分别传送到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根据测温元件采集到的模具温度,对相应模具进行加热或冷却。凹模、压边圈及凸模可以分别实现精确温度控制。本发明通过分别控制凹模、压边圈及凸模温度,加热工件法兰部分,冷却凸模部分,减小法兰区材料流动应力及保持凸模圆角部分材料的强度,实现差温拉深工艺,制造更复杂拉深轻合金零件。

    直缝焊管排辊成型机组全流程自动化参数建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89713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170759.4

    申请日:2007-11-22

    IPC分类号: G05B19/4097

    CPC分类号: Y02P90/26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缝焊管排辊成型机组全流程自动化参数建模的方法,首先从现场取得建模所需要的快速设定参数,然后根据相关的零件图纸和装配图纸完成了成型轧辊的辊形参数和装配关系的整理,接着确定各道次成型轧辊位置的关系式,建立了快速设定参数与辊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ADPL语言,按照制定的CAD建模思路和CAE建模策略依次分别实现了极其复杂的高频直缝焊管排辊成型机组的CAD/CAE模型的自动化参数建模。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灵活地实现了从数据库中调用快速设定参数以及相应产品规格的轧辊几何特征参数来自动参数化生成成型机组CAD/CAE模型的方法。

    镁合金板材变压边力差温拉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82911C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610117575.7

    申请日:2006-10-26

    IPC分类号: B21D22/20 B21D37/10 B21D37/16

    摘要: 一种镁合金板材变压边力差温拉延方法,属于材料成形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模具具有凸模、压边板、凹模、凹模垫板,先将凹模、压边圈加热,然后将镁合金板坯涂上耐高温润滑油后放入模具中,保温,设定压边力随凸模行程按先增后减的变化值,通入空气使凸模温度保持在30℃~50℃之间,拉延速度为20mm/min;所述的设定压边力随凸模行程按先增后减的变化值,是指:初始压边力设为300kN,行程为20mm~40mm之间压边力设为600kN,行程为40mm~60mm之间压边力设为400kN。本发明成形性能好,极限拉深比可以提高15%以上,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成形效率高。

    管材弯曲成形加工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7934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047948.2

    申请日:2007-11-08

    IPC分类号: B21D7/08 B21D37/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的管材弯曲成形加工装置,包括:弯曲模、夹紧模、压模、增压板、周向加压液压缸和轴向推进液压缸、弯曲机床工作台。周向加压液压缸推杆与增压板刚性连接,轴向推进液压缸推杆与压模端部柔性连接,周向加压液压缸推动增压板对管材进行周向加压,轴向推进液压缸推动压模对管材施加切向力,弯曲模通过弯曲中心固定在弯曲机床工作台上,弯曲模、压模、夹紧模均设有与管外径相配合的槽,增压板与压模通过燕尾槽连接,增压板与弯曲机床工作台也通过燕尾槽连接。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同时缓解管材弯曲成形过程中管壁减薄和截面畸变,提高了管材弯曲成形质量,方法结构刚性好,通用性好。

    冷弯型钢成形过程中截面轮廓形状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26634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046466.5

    申请日:2007-09-27

    IPC分类号: G01B21/00 G01B21/04 G01B21/20

    摘要: 一种测量技术领域的冷弯型钢成形过程中截面轮廓形状的测量方法。本发明首先确定具有孔状结构的柔性条的长度;接着在柔性条上开键槽和涂刷钾肥皂;然后调制快速胶凝材料;然后混合和填充快速胶凝材料;紧接贴合和固定柔性条;取下凝结的柔性条并记录截面形状;最后将记录有截面形状的透明塑料薄板调整好位置平铺于坐标纸上,即可读得连续截面轮廓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值。本发明可以克服以往测量方法的缺点,如:不支持在线测量,需要取件等,并适用于各种规格辊弯成形产品的在线截面轮廓的形状测量,是一种快速、简单、灵活、安全、经济、实用的截面轮廓测量方法。

    基于数值仿真与决策树算法的塑性成形工艺规则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45145C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510024029.4

    申请日:2005-02-24

    IPC分类号: G06F17/50 G06F17/30

    摘要: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与决策树算法的塑性成形工艺规则获取方法,首先建立数值仿真模型,从工艺条件参数中选取条件属性集合、确定评价成形性能的决策属性集合后,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设计,通过仿真试验得到塑性成形工艺信息源,然后对仿真结果数据离散化预处理形成决策表。根据信息增益比的大小确定各条件属性对于决策表数据集合的重要程度,依次确定决策树的各级节点,形成初始决策树。通过比较子树和单独子叶的预测错误率的方法修剪初始决策树,在修剪后的决策树上从根到树叶的各条路径归纳得到工艺规则。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扩展塑性成形领域知识来源,提高塑性成形仿真结果数据的利用价值,将数值仿真从设计验证层次上升至设计驱动层次。

    基于仿真与模糊粗糙集算法的塑性成形工艺规则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52050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510024028.X

    申请日:2005-02-24

    IPC分类号: G05B13/00 G05B13/02 G05B13/04

    摘要: 一种基于仿真与模糊粗糙集算法的塑性成形工艺规则获取方法,首先建立数值仿真模型,从工艺条件参数中选取条件属性集合、确定评价成形性能的决策属性集合后,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设计,通过仿真试验得到塑性成形工艺信息源,对数值仿真结果数据进行模糊离散化预处理形成模糊决策表。基于粗糙集理论,以模糊等价概念对属性集合进行归类得到概念集合,计算决策属性关于条件属性的模糊下粗集,从中归纳得到确定性规则,再通过规则描述、设定规则可靠度阀值以及值约简的方法进一步约简后,最终获得新的工艺规则。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扩展塑性成形领域知识来源,提高塑性成形仿真结果数据的利用价值,将数值模拟从设计验证层次上升至设计驱动层次。

    面向数字图像相关测试的多孔材料表面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0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4503.6

    申请日:2024-02-05

    IPC分类号: G01N1/28 G01N3/08 G01N3/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数字图像相关测试的多孔材料表面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将多孔材料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制备试样,将测量表面通过磨床或砂纸打磨的方式加工获得平整表面;步骤2:在获得的平整表面均匀涂覆预设厚度的低模量高延展性胶液,制备完整的测试表面;步骤3:在制备的测试表面上制备散斑;步骤4:针对表面预处理的多孔材料试样,开展正常力学测试实验,分析采集的数字图像,结合载荷信息计算多孔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本发明解决了多孔材料尤其是具有大尺寸、高密度空洞材料表面质量差,难以获得高质量散斑图像,而无法准确测量其力学性能的问题,同时该处理方法实施简单方便,不会对实测力学性能结果引入额外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