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32891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000911.X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涡旋燃烧方法,涉及稳燃技术,用来对工业用、民用燃气燃烧装置以及燃机燃烧室提高低工况稳定性。该方法是使得燃烧室头部助燃空气从安装在头部壁面上的中间旋流装置和上侧旋流装置以及下侧旋流装置进入,在对喷助燃空气流的辅助下,燃烧室头部附近形成多个回流涡旋区域。燃料气和助燃空气在生成的一个或多个回流涡旋中燃烧,并且互相之间传递火焰。本多涡旋燃烧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实现多个燃烧涡团在头部附近流动区域的自由过渡和缩放,以适应燃料量或空气量的改变,保持稳定燃烧,提高贫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70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51451.9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2C9/28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燃料开环控制容易导致超温或悬挂问题,公开了一种实现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燃料量实时闭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地面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以及其它起动过程中对燃料控制要求高的动力装置中,在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增加了燃料质量流量计、压气机测速传感器、排气端温度传感器。燃气轮机点火成功后,燃气轮机控制器通过燃料质量流量计、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和调整燃料量,从而实现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的燃料实时闭环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329173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59760.9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燃料与空气混合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采用燃料与空气混合比来控制燃气轮机点火以及慢车转速以下实时优化燃料与空气混合比配置,主要包括液态燃料质量流量计、以及空气体积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燃气轮机从带转到燃烧室点火时刻,燃气轮机控制器根据进口空气流量、压力及温度计算出标况下气体质量流量,检测燃气轮机转速,调整燃料供应量,使得燃料与空气混合当量比等于1启动点火程序;点火成功后,燃气轮机控制器通过实时检测和调整燃料与空气当量比,从而实现燃料与空气混合实时最优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4005802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310061963.8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组件、储气装置、水泵和释能组件。其中:储气装置为预存水的密闭容器。水泵,设置于水源至储气装置的管路上。储能组件包括:电动机;压气机组,包括至少1台压气机,其转轴与电动机的转轴相连接,其出气口通过阀门与储气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接。释能组件包括:发电机;膨胀机组,包括至少1台膨胀机,其转轴与发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其进气口通过阀门与储气装置的出气口相连接。本发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膨胀机组和压气机组都是在恒压下工作,储能系统效率高、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87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441501.4
申请日:2012-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燃气轮机燃料供应装置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差的问题,公开了一种能为燃气轮机提供气液态和不同热值燃料的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尤其适用于气液燃料混用或燃料种类更换频繁的燃气轮机中。其特征为:装置包括燃料供应单元A、燃料供应单元B、燃机控制单元及燃烧室等机构,其中单元A为气态燃料供应机构,单元B为液态燃料供应机构,通过控制系统可实现燃料供应单元A或B或A、B同时工作,可为燃机提供气态或液态或同时气液态燃料,从而达到增强燃机适应环境能力。发明中装置同时采用气态供应单元和液态供应单元的装置结构形式及上述供应单元单独或混合工作方式提高了燃机对环境适应和灵活性,因此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2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26305.4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1K23/00 , F01K25/08 , F02C3/22 , F02C6/00 , F03D9/02 , F03G6/00 , F03B13/14 , F03B13/26 , F02C6/18 , C02F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41 , Y02A20/144 , Y02E10/38 , Y02E10/46 , Y02E10/72 , Y02E50/11 , Y02E50/12 , Y02P80/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冷能的海岛供能系统,包括:LNG发电系统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单元、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是一种基于LNG发电机以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组成的联合海岛供能系统,系统余热作为海水淡化单元的热源。在储能过程中,贮存LNG经蓄冷气化转化为高压天然气NG,进入NG储罐和管网系统储存备用;其次,将空气压缩间冷经过蓄冷回收冷能并节流后液化储存。在用电过程中,高压天然气NG吸热升温后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后进入小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与压缩空气燃烧带动燃机涡轮做功;液态空气经过蓄冷和逐步吸热升温进入涡轮膨胀机做功。本供能系统可同时实现岛上电能和淡水供给,并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可控的发电输出,实现了系统效率提升和用电成本降低,与传统海岛供能系统相比具有巨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052256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0910225252.3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3D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7/06 , F01K3/004 , F01K5/02 , F01K7/22 , F25J1/0012 , F25J1/0037 , F25J1/0045 , F25J1/0228 , F25J1/0251 , F25J3/04018 , F25J3/04054 , F25J3/04084 , F25J3/04187 , F25J3/04193 , F25J3/04309 , F25J3/044 , F25J3/04581 , F25J3/04842 , F25J2205/24 , F25J2230/04 , F25J2230/08 , F25J2230/30 , F25J2240/10 , F25J2240/90 , F25J2245/90 , Y02E6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为新型储能系统,涉及能量储存技术,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电将空气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同时存储压缩热),并利用已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并存储(储能);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加压、吸热至超临界状态(同时冷能回收),并在进一步吸收压缩热后通过膨胀机驱动发电机发电(释能)。本发明的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不受储能周期和地理条件限制、适用于各种电站(包括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站)、对环境友好、可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88999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255879.X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28D2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淋式填充床蓄热装置,用于中高温的热能存储领域。是一种采用液态流体为传热介质,固体材料为蓄热介质,通过喷淋装置,将液态传热介质雾化成微小液滴/或分流成若干液柱,在填充床内的持液量不超过填充床空隙的50%,只需少量液态传热介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新型蓄热装置。是一种采用外壳承压、保温层介于外壳与内壳之间、填充床入口为单/多个排列的喷淋装置、壳内承装固体蓄热介质的蓄热结构。本发明的喷淋式填充床蓄热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寿命长、蓄热效率高、热能品位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容量大、温度范围大、中高温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储热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077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040835.0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向心透平系统,涉及透平技术,包括透平膨胀机系统、加热系统和齿轮传动系统。该多级向心透平系统具有的向心透平个数为偶数,级数在2~8之间,级数的多少由膨胀比的大小决定,每级由一个向心透平或多个向心透平组成。每两个向心透平采用背靠背的形式布置在一根轴上,具有相同的转速,且能平衡转子的轴向推力。该多级向心透平的进口温度在220K~973K之间,进口压力在3bar~340bar之间。同轴的两个向心透平产生的轴功输出给发电机或作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源。本发明的多级向心透平系统,具有膨胀比高、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运行可靠性高、可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3289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310000911.X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涡旋燃烧方法,涉及稳燃技术,用来对工业用、民用燃气燃烧装置以及燃机燃烧室提高低工况稳定性。该方法是使得燃烧室头部助燃空气从安装在头部壁面11上的中间旋流装置1和上侧旋流装置2以及下侧旋流装置3进入,在对喷助燃空气流7和8的辅助下,燃烧室头部附近形成多个回流涡旋区域4、5、6。燃料气和助燃空气在生成的一个或多个回流涡旋中燃烧,并且互相之间传递火焰。本多涡旋燃烧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实现多个燃烧涡团在头部附近流动区域的自由过渡和缩放,以适应燃料量或空气量的改变,保持稳定燃烧,提高贫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