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6807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811006975.X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叶片附面层流体的流动损失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叶片的附面层流体的运动进行分类;S2.根据附面层流体的运动的类型,获得附面层流体的流动损失的影响因素;S3.根据附面层流体的流动损失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流动损失。本发明通过对附面层流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附面层运动采用不同控制方法,通用性好,实用性强,控制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061003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822282.6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逆流式回热器热力仿真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逆流式的气-气换热且无相变回热器热力性能仿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回热器结构计算回热器冷、热侧换热面积,获得回热器冷、热侧换热系数变化规律,给定回热器换热微元数量初值,对每一换热微元进行换热分析,建立所有换热微元换热线性方程组,求解换热线性方程组,迭代求解获得满足换热精度要求的微元数量,从而得到回热器冷、热侧温度分布,实现回热器热力仿真。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多换热微元矩阵分析的逆流式回热器热力仿真方法,可考虑回热器几何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不仅能实现回热器稳态与非稳态热力性能仿真,且具备较高的仿真速度与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73695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42733.4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微小型燃气轮机转子系统的轴承润滑及密封系统,包括:转子轴、衬套、甩油盘、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转子轴中空设置;衬套同轴套设在转子轴的外侧,其内壁与转子轴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甩油盘套设在转子轴的一端,其盘面与衬套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密封件将转子轴的另一端封闭;第二密封件将衬套和转子轴之间的间隙封闭;润滑油从转子轴的端部注入,流入转子轴和衬套的间隙中,再通过甩油盘和衬套的间隙处流出。本公开提供的微小型燃气轮机转子系统的轴承润滑及密封系统充分利用现有零件结构,设计了润滑系统的内、外滑油油路,简化了燃气轮机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26807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06975.X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叶片附面层流体的流动损失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叶片的附面层流体的运动进行分类;S2.根据附面层流体的运动的类型,获得附面层流体的流动损失的影响因素;S3.根据附面层流体的流动损失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流动损失。本发明通过对附面层流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附面层运动采用不同控制方法,通用性好,实用性强,控制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908374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823256.0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几何三轴式燃气轮机大功率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台架实验确定动力涡轮的导叶角度VGV与燃气轮机的高压轴相对转速NH、低压轴相对转速NL、燃气发生器出口总温T6间的相互关系;判断燃气轮机是否进入大功率模式;根据制定的大功率控制方法,在判断进入大功率模式后开始执行;仿真模拟执行大功率控制方法,验证大功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公开能够有效避免燃气轮机因某一个参数达到最大限制值而无法继续增加工况,使燃气轮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14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274553.6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9/22 , F05D2260/81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几何三轴式燃气轮机动力涡轮进口导叶控制规律优化方法,通过对动力涡轮进口导叶可调的三轴式燃气轮机建立高精度的仿真模型,对燃气轮机在不同大气环境、负载情况、运行工况下进行仿真计算,寻找燃烧室超温、压气机进喘、低压轴超转边界线。在此基础上,根据计算结果寻找各工况下最优动力涡轮进口导叶角度,利用RBF神经网络拟合数据,完成最优动力涡轮进口导叶控制规律的制定。最后,将建立好的最优动力涡轮进口导叶控制规律代入燃气轮机仿真模型中验证控制规律的合理性。本发明提出的最优动力涡轮进口导叶控制规律可让燃气轮机在各工况下安全、高效地运行,降低燃气轮机燃油消耗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13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274383.1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9/18 , F05D2260/81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轴式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前放气调节规律优化方法,该方适用于分轴式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前放气阀开度调节规律优化,可避免压气机进喘及动力涡轮超温。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部件特性建立带放气功能的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仿真模型、给定压气机最小允许喘振裕度、利用总体性能仿真模型获得压气机沿最小允许喘振裕度线工作的放气阀开度、满足最小喘振裕度下以燃机总体性能参数为优化目标,获得变工况条件下放气阀开度优化调节规律。本发明提出的分轴式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前放气调节规律优化方法,结合总体性能仿真模型,实现带放气功能的燃机性能仿真,通过调节放气阀开度避免压气机进喘及动力涡轮超温,并获得放气阀开度优化调节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8216642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274382.7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50/44 , Y02T50/56 , B64D13/06 , B64D13/08 , B64D2013/0614 , B64D2013/0648 , F01K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机载吊舱的中间再热式涡轮冷却器系统,通过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显著提高系统效率。系统包括进气系统、一级涡轮、二级涡轮、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压气机、排气系统。该系统利用飞机飞行过程中冲压空气作为动力源,经过两级涡轮膨胀降温后对通过原表面换热器对电子舱内空气进行冷却。该系统采用中间再换热循环,显著提高涡轮冷却器的单位流量换热能力;不需要液体循环换热系统并采用原表面换热器降低换热器重量,显著降低了系统重量;该系统额外耗电量极低,显著降低了冷却系统能耗;该系统采用空气轴承系统,不需要油润滑系统,降低系统自重同时提高了系统维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9761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110137038.X
申请日:2011-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涉及电力存储技术,该系统在用电低谷时通过水泵将水从蓄水池压入气压罐使罐内气体受到压缩,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气压罐中高压空气将水压出,经输水管道驱动水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的系统利用气压罐工作特点,使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微型化,从而解决了大规模抽水储能系统和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对地理条件的依赖问题。同时具有造价低、不受储能周期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电源、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423591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320626.6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天然气压缩机组、换热器、水处理器、热水储箱、二次换热器、进水冷却器、循环水泵、连接管道及调节阀门等主要设备,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换热器进水经过水处理器处理成为软水,升温后汇总进入热水储箱,并与供热用二次换热器回水进行热交换用于供热,多余部分还可通过二次换热器带动一个沸水器提供生活饮用沸水,也可以提供生活热水,经过二次换热的压缩机冷却水再进入一个进水冷却器使其将至常温,达到冷却水进水条件。该系统利用压缩过程的间冷热量加热冷水,将提升温度的水经过二次换热,实现了能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