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8714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710709076.5
申请日:2017-08-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站轨行区(1)上部的多个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的下半部分设于地面以下,其底部设有排风口(3),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的顶部设有常闭电动排风口(5),所述自然排热排烟风亭(2)的上半部分两侧壁上设有常开排风口(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方法。本发明的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减小了地面风亭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同时由于省去了车站排热风机及机房的设置,进而降低了工程的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8397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810180357.0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6B9/00 , E06B7/16 , E05F15/665 , E05F15/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挤压式自动升降防淹挡板系统,包括电机(1)、滑道(3)、绳链、防淹挡板(4)和卷筒组件(2),还包括控制中心、串联电磁条(9)、滑道电磁条(8)、挡板电磁条(7)和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中心与串联电磁条(9)、滑道电磁条(8)、挡板电磁条(7)电机(1)和水位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挡板电磁条(7)设于防淹挡板(4)的外侧,串联电磁条(9)设于防淹挡板(4)的顶面上,所述串联电磁条(9)与挡板电磁条(7)的磁极相同,滑道(3)外侧竖直设有滑道电磁条(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水方法。本发明磁性挤压式自动升降防淹挡板系统,能在不开槽的情况下自动控制挡板下降实现防水,且密封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29593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611989.2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高站台门制式地铁车站轨顶排热系统协同站台火灾排烟系统,主要包括站台的车站轨行区、隧道风机、排热风机、大系统排烟风机、轨底排热风道、轨顶排热风道、轨顶风道侧面电动排烟阀;在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开启站台公共区大系统的排烟系统;同时开启车站两端的各1台排热风机和各1台隧道风机,通过开启轨顶风道侧面的多个电动排烟阀协同站台公共区排烟,在不开启屏蔽门的情况下,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提高了乘客或工作人员的疏散安全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逃生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945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44871.0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冷却水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若干冷却塔,冷却塔的进水端连接并联的若干末端机组支路,冷却塔的出水端连接并联的若干一次阀支路,一次阀支路回水至末端机组支路形成循环;还包括末端控制柜和冷源控制柜,分别用于各末端机组支路流量调节和冷却塔、各一次阀支路的流量调节;通过在各冷却水的支路上分别设置二次泵,对各支路流量进行控制,可以满足各支路对冷却水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将阀门阻力改为二次泵动力,解决了水阀造成的能量浪费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01754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614407.2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接触网支架松动的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它包括光纤传感动态分析仪、传输光纤和设置于每一个接触网与隧道顶部之间的接触网支架,所述接触网支架顶部一端设有连接片,连接片一端与接触网支架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隧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上固定有光纤应变传感器,多个光纤应变传感器通过传输光纤串联后与光纤动态分析仪连接形成回路。本发明可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测接触网的紧固情况,节约大量人工检测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并为接触网紧固件的检修加固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真正做到按需、定位检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4746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115124.4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6B9/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6B9/70 , E06B2009/007 , E06B2009/6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升降式防淹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位传感器、可伸缩曲臂机构、驱动装置、滑道和防淹挡板;滑道设置在出入口两侧的墙壁上,防淹挡板放置在所述滑道内;水位传感器设置在出入口靠近建筑外部的墙壁上,且与可伸缩曲臂机构及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与防淹挡板相连;可伸缩曲臂机构设置在滑道靠近建筑外部的滑道外壁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升降式防淹系统,能够使防淹挡板与地面紧密贴合,提高整个防淹系统的防水性能;且能够实现对出入口处防淹挡板的自动控制,提高整个防淹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节省人力物力;同时,该防淹系统能防止水位较高时倒灌情况的发生,提高整个防淹系统的防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04372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359798.3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机监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悬挂设备松动故障的监测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悬挂设备上安装有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悬挂设备的振动信息,并将所述振动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获取所述振动信息,并根据发送所述振动信息的消息中携带的悬挂设备标识,查找用于参考的振动数据;所述信号处理器根据所述振动数据,分析所述振动信息,并确定所述悬挂设备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可远程在线实时监测风机的紧固情况,无需监测单台悬挂设备的多个紧固点,节约大量人工检测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并为风机检修加固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真正做到按需、定位检修,具有较强的实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77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516238.3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设备管理用房变风量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建筑节能及空调通风控制领域,其包括风机,送风干管电动风阀,电动风量调节阀,主控制柜,末端控制柜,温度传感器以及静压传感器,风机设置在送风干管端口处,送风干管电动风阀设置在送风干管上,电动风量调节阀设置在送风支管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各个地铁设备管理用房中,静压传感器设置在送风干管管路末端,主控制柜同时与风机、送风干管电动风阀以及静压传感器相电连接,末端控制柜同时与电动风量调节阀和温度传感器相电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变风量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高了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热舒适性,同时实现了整个输配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06251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517302.X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变风量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一次、二次风机,送风干管电动风阀,送风支管电动风阀,主控制柜,末端控制柜,环境反馈器以及静压传感器,一次风机设置在送风干管端口处,送风干管电动风阀设置在送风干管上,送风支管电动风阀设置在送风支管端口处,二次风机设置在送风支管上,环境反馈器设置各个房间,静压传感器设置在送风干管管路末端,主控制柜同时与一次风机、送风干管电动风阀以及静压传感器相电连接,末端控制柜同时与送风支管电动风阀和环境反馈器相电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装置和方法能精确地满足各房间实时的变风量需求和热舒适性需求,还能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96448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388306.3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热回收型污水源热泵系统,包括:生化池、一级套管换热器、热泵机组和加热管盘;生化池对污水进行处理;一级套管换热器的外套管的进水口连接外部的污水来水管道,出水口连接生化池的进水口;内管的进水口连接生化池的污水排水口,出水口连接热泵机组;热泵机组与位于生化池内部的加热盘管相连,提取一级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的出水口排出的污水的热能给加热盘管提供热源;加热盘管对生化池内的污水进行加热。生化池排放的污水通过一级套管换热器与进入生化池的污水来水进行热交换,一级套管换热器排放的换热后的尚有余温的污水再次作为生化池的加热热源,实现了废热的两级回收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