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11083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1033297.7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50 , G06F17/5009 , G06F17/50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预测方法,采用非均匀等离子鞘套自适应分层模型,分析电磁波在等离子鞘套中的传播特性,预测不同再入高度下测控信号穿过等离子鞘套的衰减情况,对再入过程中“黑障”高度进行了预示,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符,显著提高了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66424.3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光 , 聂春生 , 檀妹静 , 张林森 , 王永海 , 解向前 , 周禹 , 陈燕扬 , 高扬 , 张亮 , 迟蓬涛 , 谢佳 , 陈敏 , 尘军 , 王振峰 , 王锦程 , 刘逸章
Abstract: 一种工程与数值相结合的光环境设计方法,包括:开展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计算;选取典型观测窗口,生成穿过流场区域观测射线;将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计算结果插值到观测射线上,获得不同观测射线上的密度、温度数据;基于高温气体可见光波段辐射工程计算公式,计算观测射线上各点处的高温气体发射系数;利用沿观测射线路径进行积分,得到光路上每一点到达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值Isim;使用以往飞行试验的光环境测量数据,通过前述方法获得光路上每一点到达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仿真值Isim0,与实测值Iexp进行对比,获得光环境仿真修正因子f=Iexp/Isim0;将光环境仿真修正因子乘以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值Isim,作为光环境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372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907499.9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宇航 , 袁延荣 , 李瑾 , 潘明健 , 邱长泉 , 郑昭虎 , 陈燕扬 , 任亮 , 李少伟 , 张晋 , 施睿 , 叶威 , 孔凡玲 , 刘玥良 , 刘箭言 , 杨亮 , 张伯炜 , 秦永强 , 杨志涛 , 贺梦尧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主动膨胀落球装置弹出的高可靠分离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电池、控制器和分离开关;分离开关用于敏感整流罩的分离状态;控制器敏感运载器起飞后运载器的轴向飞行过载,在过载电压高过额定阈值后,生成过载信号,对过载信号进行三取二判决,输出经延时处理的解保控制指令;控制器接收到分离开关输出的分离信号,对分离信号进行三取二判决,输出经延时处理的引爆控制指令。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地面测试阶段仅通过手持无线测试终端即可完成整个测发流程,降低了测试场地需求,有效提高了测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73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24382.0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时喷泉码的再入间隙信道通信方法,包括:对源信息进行喷泉码编码;根据驻波比判断不同位置的发射天线阵处的等离子鞘套信道的通信状况;对于不同通信状况的等离子鞘套信道,切换不同的空时喷泉码的传输方式和编码矩阵。本发明基于空时喷泉码的再入间隙信道通信方法,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进入等离子体鞘套区域的连续通信方法,以解决通信时隙在空域分布上随机变化和可通信时长不确定性导致再入信道无线通信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0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28114.6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波阻抗不变点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联合诊断方法,通过宽带扫频天线发射一定频带宽度内的多个频点电磁波,得到由等离子体引起的各个频率的反射信号的复反射系数,再根据波阻抗理论由复反射系数与介电常数间的关系求得介电常数的倒数,然后由介电常数的倒数得到等离子体特征频率并反推出电子密度,最后通过求解介电常数的倒数极值点反推出碰撞频率。本发明基于波阻抗不变点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联合诊断方法,诊断仪器的小型化,诊断仪器构成简单、对使用环境适应性广且仪器小型化,有利于在机载系统中被采用,并且无介入性,可多次重复使用,可同时在线诊断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39417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272811.5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飞行器天基测控时延参数测量方法,通过在飞行器经由卫星与地面控制中心交互数据的过程中,记录时间零点、数据启动发送时刻、有效数据发送时刻及有效数据接收时刻,并通过GNSS将飞行器和地面控制中心的时间进行统一,计算得到前向时间延迟参数及返向时间延迟参数,可以达到及时发送前向控制指令和精确利用返向数据的目的。方法流程精确度高,计算简单,步骤清晰。
-
公开(公告)号:CN11552956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0716664.8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高速飞行器黑障通信的方法,释放二氧化碳干预高速飞行器表面鞘套区域电子密度,降低等离子体截止频率,从而来缓解航天器黑障通信。本发明包括:飞行器内设置存储装置及喷射装置,存储装置用于储存二氧化碳,喷射装置用于喷射二氧化碳;飞行器与地面通信中断时启动喷射装置,存储装置内储存的二氧化碳喷射到飞行器外,喷射装置喷射二氧化碳的方向与等离子体流场方向成锐角。本发明通过喷射二氧化碳降低高速飞行器表面等离子体电子密度从而缓解黑障通信,具有独特原理:O+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中性分子气体和#imgabs0#然后#imgabs1#与电子结合,反应生成中性氧原子,降低飞行器周围电子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1504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177462.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陈燕扬 , 袁延荣 , 邱长泉 , 陈敏 , 尘军 , 张晋 , 崔同锴 , 李瑾 , 崔占中 , 高扬 , 董耀军 , 周禹 , 于明星 , 周勇军 , 张烨琛 , 苏二龙 , 孟举 , 杨凌霄
IPC: H05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方法,包括利用探针零位采集电流得到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在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中选取有效数据,划分为n段;获取n段数据中各段数据的I‑V曲线;根据I‑V曲线得到电子温度和饱和离子电流,进而得到n段数据的电子密度;对电子密度进行边缘效应和碰撞效应修正,得到等离子体流场的等离子体密度。本发明还公开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系统,包括供电模块、电源变换模块、三角波变换模块、信号调理模块、采集及频率调节模块、探针和数据处理设备。本发明提高了真实环境下等离子体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指导基础理论研究、预示模型修正和支持可靠测控通信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73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424382.0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时喷泉码的再入间隙信道通信方法,包括:对源信息进行喷泉码编码;根据驻波比判断不同位置的发射天线阵处的等离子鞘套信道的通信状况;对于不同通信状况的等离子鞘套信道,切换不同的空时喷泉码的传输方式和编码矩阵。本发明基于空时喷泉码的再入间隙信道通信方法,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进入等离子体鞘套区域的连续通信方法,以解决通信时隙在空域分布上随机变化和可通信时长不确定性导致再入信道无线通信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9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10105.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离子体密度测量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等离子体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壳体;绝缘套,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电极,设置两个,两个电极插设于绝缘套内;电极、绝缘套、外壳体的端部齐平;电极与绝缘套、外壳体与绝缘套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不大于2×10‑6。克服现有电子密度数测量装置只适用于地面静场环境的局限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持续使用上千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