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8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66423.9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光 , 解向前 , 高扬 , 张亮 , 迟蓬涛 , 周禹 , 陈燕扬 , 于明星 , 陈敏 , 尘军 , 王国梁 , 刘宇航 , 谢佳 , 刘逸章 , 王振峰 , 王永海 , 孟举 , 李哲文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动热烧蚀匹配耦合仿真设计方法,S1、针对未烧蚀的飞行器外形,选取飞行轨道典型状态点计算来流条件,仿真不同类型热防护材料搭接部位的热环境;S2、开展烧蚀仿真分析确定搭接部位两侧的烧蚀量和烧蚀轮廓,计算两侧材料初次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0;S3、估算烧蚀恶化因子,在h0的基础上估算烧蚀恶化效应后的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在此开展烧蚀台阶外形建模,得到带有局部烧蚀台阶外形的飞行器外形;S4、重新生成飞行器表面与外流场网格,开展三维气动热仿真设计,给出材料搭接部位的热环境;S5、再次开展烧蚀仿真分析,计算二次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1;S6、对比h1与H,确认S3中估算烧蚀量包络飞行试验烧蚀量后仿真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49504.5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的通用舵面惯性力矩建模方法,属于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飞行器体坐标系;S2、建立舵面坐标系;S3、任选一个物理舵,获得通用的舵面惯性力矩模型;S3、通过已知的通道等效舵偏与物理舵偏的转换关系,带入到步骤S3中建立的舵面惯性力矩模型,获得俯仰、偏航、滚动通道的等效舵偏的惯性力矩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舵面惯性力矩建模方法不通用,依赖于舵的配置方案和数目,影响飞行器分析和设计周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28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11043353.9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肖文 , 刘秀明 , 李欣 , 戴世聪 , 姜智超 , 孙超逸 , 王颖 , 张鹏宇 , 侯佳佳 , 闫颖鑫 , 谢佳 , 陈芳 , 巩英辉 , 张宁宁 , 陈敏 , 赵晓利 , 赵良 , 张敏刚 , 刘辉 , 陈默 , 杨丁 , 余亚晖 , 肖振
IPC: G05D1/1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主动段的姿控动力控制能力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主动段干扰力矩模型,获得主动段的干扰力矩;S2、建立主动段控制力矩模型,获得姿控动力的控制力矩;S3、如果姿控动力的控制力矩大于主动段的干扰力矩,转入S4;否则判定主动段的姿控动力控制能力不足;S4、如果姿控动力的控制力矩满足操纵性要求,转入S5,否则判定主动段的姿控动力控制能力不足;S5、主动段的姿控动力控制能力分析结束。通过姿控动力控制能力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姿控动力系统的合理配置,姿控动力系统控制能力能够克服干扰力矩,满足不同飞行任务操纵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89477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11125083.7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平面分析的飞行器大幅调姿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确定飞行器参数:包括初始角速度ω0,最大角加速度绝对值预设角速度ωswitch,原始目标姿态角θcxt,0,角度单位均采用弧度;(2)根据上述初始角速度ω0,最大角加速度绝对值以及原始目标姿态角θcxt,0,计算目标姿态角θcxt;(3)在每个控制周期,执行如下步骤:(3.1)实时获取飞行器的实际角速度ω与实际姿态角θ;(3.2)计算切换姿态角θswitch以及实际姿态角与目标姿态角间的偏差θe=θ‑θcxt;(3.3)设置精控区,在精控区内外采用不同的控制律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46005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556440.X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1/08
Abstract: 轨道返回再入式飞行器对星通信姿态控制方法,涉及在轨段与中继卫星测控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地球固连坐标系o1x1y1z1;根据飞行器的经度L、纬度B和高度H;将飞行器对应的地心矢径在地球固连坐标系o1x1y1z1表示为red;步骤二、计算单颗中继卫星覆盖地球区域对应的半地心角δ;步骤三、将n个中继卫星对应的地心矢径在地球固连坐标系o1x1y1z1表示为resi;步骤四、从n个中继卫星中选取飞行器对应的中继卫星;步骤五、选取中继卫星后,调整飞行器姿态,实现飞行器上的测控天线对准选取的中继卫星;实现飞行器与中继卫星的双向通讯;本发明避免了发射窗口变化带来的反复装订以及实际飞行弹道偏差带来的丢星问题,保证在轨段持续的天基测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43341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0103771.7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42B15/01
Abstract: 基于准平衡滑翔原理的力热控制耦合设计方法,基于准平衡滑翔原理,利用当地弹道倾角变化率以及当地弹道倾角接近为零的假设,建立再入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将力热约束转化为飞行走廊约束,以倾侧角为单变量进行优化,将飞行轨迹控制在飞行走廊内,满足力热要求与航程要求。本发明将热流、过载等约束条件转化为等效升阻比的边界,通过等效升阻比实现了力热控的紧耦合设计,提升了滑翔飞行器的整体性能,解决了力热控互相制约、耦合设计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125078.6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过载传感器系统级安装误差标定系统及方法,属于飞行器总体气动辨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飞行器过载传感器系统级安装误差标定方法,用于飞行试验后修正过载测量数据,确保飞行器气动参数辨识的精度和可信性,也可以作为飞行器的设计参数,用于飞行导航解算。
-
公开(公告)号:CN10789477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125083.7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08 , G05D1/101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平面分析的飞行器大幅调姿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确定飞行器参数:包括初始角速度ω0,最大角加速度绝对值 预设角速度ωswitch,原始目标姿态角θcxt,0,角度单位均采用弧度;(2)根据上述初始角速度ω0,最大角加速度绝对值 以及原始目标姿态角θcxt,0,计算目标姿态角θcxt;(3)在每个控制周期,执行如下步骤:(3.1)实时获取飞行器的实际角速度ω与实际姿态角θ;(3.2)计算切换姿态角θswitch以及实际姿态角与目标姿态角间的偏差θe=θ-θcxt;(3.3)设置精控区,在精控区内外采用不同的控制律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6433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103771.7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42B15/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B15/01
Abstract: 基于准平衡滑翔原理的力热控制耦合设计方法,基于准平衡滑翔原理,利用当地弹道倾角变化率以及当地弹道倾角接近为零的假设,建立再入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将力热约束转化为飞行走廊约束,以倾侧角为单变量进行优化,将飞行轨迹控制在飞行走廊内,满足力热要求与航程要求。本发明将热流、过载等约束条件转化为等效升阻比的边界,通过等效升阻比实现了力热控的紧耦合设计,提升了滑翔飞行器的整体性能,解决了力热控互相制约、耦合设计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379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327499.7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惯组和激光测距的组合导航自主定位方法,首先根据飞行剖面任务,结合星历信息制定分时观测方案,获取飞行器到观测卫星的几何距离;然后通过分时观测得到的测距信息,得到激光测距导航系统给出的飞行器位置在导航系下的估计值XStar=[xStar,yStar,zStar]T;以为状态量,根据飞行器运动学模型建立kalman滤波方程,将XStar引入观测方程中,得到状态量的估计值及方差;用估计值对基于惯组的导航结果进行修正,作为组合导航的输出值,实现飞行器高精度自主定位。本发明测量精度高、定向性好,具备自主抗干扰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