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38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10543.7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循环水槽的流致振动噪声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水下航行器试验测量领域。解决了目前没有可以同时测量流致振动及噪声试验装置问题。它包括混响水箱、循环水槽、模型吊装装置、模型攻角调整装置和信号采集装置;循环水槽为回形结构,循环水槽包括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工作段、第一整流段、动力段、第二整流段和第三整流段,在整流段内设有整流格栅,在动力段内设有推进器,循环水槽的工作段为直段且设置在混响水箱上端,在工作段上开设有观察窗口,在工作段的起始位置壁面安装流速感知传感器,在混响水箱内设有水下摄像机,透过循环水槽上的观察窗口拍摄试验模型周围流场特征。本发明适用于同时测量水下航行器试验流致振动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54769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933536.3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 山东拓海海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17/00 , F16F15/02 , F16F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体高效减振的阻抗均匀化基座。该基座包括基座面板、减振液囊、与船体结构相连的连接框架等。连接框架包括肘板、腹板和顶板。肘板垂直布置在船体结构与顶板之间,肘板的尾端与船体结构相连,肘板首端与顶板相连,相邻的肘板之间通过腹板相连。顶板上方布置有隔振器与减振液囊,顶板通过减振液囊与面板底部相连,面板顶部与隔振器伸缩端与浮筏底部相连,船用设备安装于浮筏上方。减振液囊的囊体内部具有若干个容纳液体的缓冲腔,同时位于顶板上的多个减振液囊排布形成减振液层结构。该阻抗均匀化基座可有效提高船用设备基座的减振能力,降低船舶机械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4689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38869.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舰船减振降噪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的声辐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声辐射试验装置包括固定座、激励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激励系统包括激振器和激振杆。激振器的固定端与支架相连。激振器的输出端与激振杆的首端相连。激振杆的尾端连接有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采集声压信号的传声器。传声器布置于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的周围。该声辐射试验装置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通过固定座分别与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相连,形成面与面的接触结构,保证了舰船复合材料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完成该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试验,同时,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有效评估了舰船的减振降噪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6542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1058792.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艉部动力舱减振降噪装置,根据水下航行器低噪声航行要求,对动力舱内主机等高噪声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动力舱设备不与水下航行器壳体结构直接接触,其下部安装在减振基座上,前部与减振舱壁相连,尾部与推力舱壁相连,并在四周设置限位装置固定。减振舱壁与推力舱壁均不与水下航行器壳体结构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减振器连接。水下航行器正常航行时,动力舱设备产生的振动能量很难通过板壳结构传递到壳体外置,从而达到降低其水下辐射噪声的目的。本发明方案合理可行,应用前景广阔,适用范围广,能较好地控制水下航行器水下辐射噪声,达到隐蔽航行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0074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70314.6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L55/033 , F17D1/08 ,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声学试验水管路水源装置,主要由筒体、上封头、下封头、吸声层、人孔、人孔盖、软梯、支脚和吊耳组成;筒体为圆柱形,上下封头为椭圆形封头,水管路接口用于连接水管路,电缆接口用于给加压装置提供电力,容积不小于水泵额定流量的1/4,以满足水管路内水流稳定,装置内壁敷设低频吸声材料用以控制水泵叶频和轴频,装置筒体部分的高度H和直径D精心设计,以消除水泵叶频和轴频。本发明提供的声学试验水管路水源装置,可实现与试验水管路系统的匹配,有效降低试验水管路内的干扰,提高试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支撑船舶通海管路控制措施效果测试考核、样机鉴定、改进提高等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0956946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098100.1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10K11/168 , G10K11/172 , B32B3/26 , B32B25/14 , B32B15/20 , B32B15/06 , B32B9/00 , B32B9/04 , B32B7/02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带有功能梯度板的耦合共振型水下声学覆盖层。包括外覆盖层、内覆盖层和功能梯度板,外覆盖层和内覆盖层铺设在功能梯度板的两侧,外覆盖层和内覆盖层内均有周期性空腔,外覆盖层中空腔与内覆盖层中空腔位置一一对应、形状互不相同。外覆盖层和内覆盖层铺设在功能梯度板的两侧,三者以此种方式耦合提高了声学覆盖层低频范围的吸声性能,并有效地拓宽了覆盖层的吸声频率范围。使得功能梯度板的动力学行为对覆盖层吸声特性的影响占主导作用。由于功能梯度板的共振效应,空腔与功能梯度板之间能够在低频范围能够产生耦合共振,能够对低频声波产生强吸收作用,同时,增强了在特定频率下声学覆盖层的共振效应,增强了声波的能量耗散。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60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98103.5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10K11/00 , G10K11/168 , G10K11/1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多层散射体与空腔耦合共振的水下声学覆盖层。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包括外覆盖层(1)和内覆盖层(3),还包括谐振效应板(2),所述谐振效应板(2)夹在外覆盖层(1)与内覆盖层(3)之间、通过谐振效应板(2)实现耦合。本发明的谐振效应板位于内、外覆盖层之间,这种耦合方式有助于改善声学覆盖层的低频吸声特性。所述声学覆盖层通过散射体分层设计、空腔与散射体的耦合以及谐振效应板等方式拓宽了声学覆盖层的吸声频段、增强了声波在声学覆盖层内的能量耗散。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8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24771.8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低频线谱振动的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膜片组件,包括上膜片和下膜片,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分别通过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两端;颗粒阻尼器,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且所述颗粒阻尼器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连接,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用于将外部振动能量传递至所述颗粒阻尼器内,所述颗粒阻尼器用于耗散振动能量。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具有宽频吸振和高阻尼的特点,可用于抑制低频线谱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7433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61021.9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负载可调的隔振系统性能测试平台,属于振动噪声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测试中负载大小、分布位置以及隔振装置安装位置难以调整的问题。筏架设置在基座的上方且筏架的两端部与基座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振装置,筏架的顶面加工有若干螺纹孔,配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通过螺纹孔安装在筏架的顶面;基座的上表面加工有若干相互平行布置的T形槽,隔振装置对应通过T型螺栓安装在基座上。通过更换或调节不同质量的配重组件,实现负载大小及位置的自由调整。通过T形槽、T型螺栓和螺母可将待测隔振装置安装在基座的任意位置,进而实现隔振装置安装位置的灵活调整能力,同时保证测试平台的稳定性,以满足不同隔振装置的测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8625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064007.0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典型结构连接耦合损耗因子测试方法。本发明涉及船舶减振降噪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进行典型结构的选择及测试准备,进行试验测试,对测试采集到的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将力载荷信号进行傅里叶变化,得到力载荷频谱曲线;将加速度时域响应进行积分得到速度时历曲线;再对速度时历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各测点速度频谱曲线,根据不同结构截面参数,确定各子结构平均导纳,计算耦合损耗因子,根据力载荷频谱曲线及速度频谱曲线,得到耦合损耗因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