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指令序列的数控车削加工过程振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4379B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010518746.3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令序列分析的数控车削加工过程振动抑制方法,步骤为:①通过模态实验,识别出数控机床的动力学参数;②通过切削力实验,识别切削过程的静态切削力系数;③ 根据①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及②得到的切削力系数,制作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曲线;④ 将稳定性曲线存于数控系统后,便可开始加工并不断将当前工艺参数与稳定性曲线比照,对当前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加工过程振动的抑制。本发明突破了传统方式先通过稳定性曲线确定工艺参数再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模式,可以直接事先编制程序,再通过数控系统实时优化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也使得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变得更加简易。

    球阀磨削中自动对心和在线实时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957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062135.X

    申请日:2009-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球阀磨削中自动对心方法,利用高精度标准球阀调整三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位姿,保持各传感器与旋磨盘的相对位置不变,用待磨削球阀替换标准球阀,调整待磨削球阀的纵向位置直到第一、三传感器的采样平均值相等,实现自动对心。本发明还提供球阀磨削过程在线实时检测方法,按照上述方式对心后,在第二传感器周期的非零输出信号时段内,计算三个传感器的采样平均值;在第二传感器周期的零输出信号时段内,计算第一、三传感器的采样平均值,最后对两个平均值加权求和得到球阀的当前尺寸。本发明实现了球阀与旋磨盘的自动准确对心,并在磨削过程中在线实时检测球阀的半径,实现球阀磨削过程的全闭环控制。

    一种基于机器人上下料的机壳加工产线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0709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44209.7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人上下料的机壳加工产线及方法,在可拆垛料架内装工件,总控系统控制AGV小车将可拆垛料架搬运至机器人上料区域;具体地,可拆垛料架包括料盘基座以及叠放于料盘基座上的至少一层料盘,料盘上包括用于存放工件的多个仓位;背负式AGV料车包括AGV小车、顶升气缸及料架顶升板,顶升气缸驱动料架顶升板上设有用于插入料盘基座的挂耳的插销,从而实现AGV小车对于料架的装载;工业机器人单元抓取料盘上的工件至加工设备处进行加工,同时将已经加工完成的工件夹取放回至对应的料盘上。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机壳类零件的自动化上下料加工,既适用于实际生产,又能作为实训装置培养制造技术的相关人才。

    切削加工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68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86123.6

    申请日:2018-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削加工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该生产线包括工业机器人单元、数字化立体料仓、加工单元以及智能产线总控系统,所述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带数控系统的加工设备,所述工业机器人单元包括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机器人夹具,所述数字化立体料仓包括多个仓位,每个仓位均设置有用于记录该仓位加工件的加工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机器人夹具上设置有用于读写RFID电子标签信息的RFID读写头,所述加工设备、所述工业机器人以及所述RFID读写头均与所述智能产线总控系统信号连接。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既适用于实际生产,又能作为实训装置培养智能制造技术的相关人才。

    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686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84993.X

    申请日:2018-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该生产线包括工业机器人单元、数字化立体料仓、加工单元以及智能产线总控系统,所述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带数控系统的加工设备,所述工业机器人单元包括工业机器人以及供所述工业机器人行走的机器人导轨,所述数字化立体料仓与所述加工设备沿所述机器人导轨布置,所述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机器人夹具,所述加工设备、所述工业机器人均与所述智能产线总控系统信号连接。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既适用于实际生产,又能作为实训装置培养智能制造技术的相关人才。

    一种数控机床位置检测元件的现场总线接口

    公开(公告)号:CN102063091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38801.5

    申请日:2010-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总线式检测元件的现场总线接口,用于数控机床上的位置检测元件与数控机床外部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该接口包括: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用于数据的发送缓冲、接收缓冲以及协议处理;以太网物理层PHY芯片,与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通信,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将网络中传输的差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以便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处理;网络变压器,与所述太网物理层PHY芯片连接,用于隔离信号;和双绞线接头,与所述网络变压器相连,用于发送和接收模拟信号。本发明可以将总线的通信速率提高到100M,传输延迟可以减小到1微秒以内,满足了现行的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加工的要求。

    一种用于可调力矩的螺纹装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069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9395.8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调力矩的螺纹装配装置及方法,属于装配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夹持下压机构和夹持旋转机构,所述夹持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安装端和夹持下压端,所述第一安装端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夹持下压端用于夹持第一工件;所述夹持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端和夹持旋转端,所述第二安装端安装于工作台,所述夹持旋转端用于夹持与第一工件匹配的第二工件,所述夹持旋转端将所述第一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件处,所述夹持旋转端通过旋转所述第二工件来进行螺纹装配。本发明达到提升螺纹装配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配效率的技术效果。

    精确定位智能装配系统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7100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607135.9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确定位智能装配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单元、智能检测装配单元以及夹具快换单元,所述工业机器人单元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固定于机器人本体上的夹具转换件,所述夹具快换单元包括快换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快换工作台上的工件夹具和装配件夹具,所述智能检测装配单元包括智能工作台,所述智能工作台上固定有SCARA机器人、视觉检测台、装配台以及至少一套工件定位台,所述工件定位台、所述装配台以及所述视觉检测台均位于所述SCARA机器人的移动范围内。本发明可以有效减轻在智能制造行业中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减少生产操作人员,提高装配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基于ARM的现场总线链路实时监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17067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66693.0

    申请日:2011-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M的现场总线链路实时监控装置,包括ARM处理器、FPGA模块、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和人机交互界面;现场总线链路上的数据经现场总线通信接口下载到FPGA模块中,ARM处理器读取FPGA模块中的数据,获得现场总线链路上的状态、报警信息及链接在现场总线链路上的设备状态和报警信息,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同时将产生的报警信息输入到FPGA模块,上传到现场总线链路中;输入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输入所述ARM处理器,实时写入FPGA模块中,通过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发送到现场总线链路中。本发明可以灵活的应用到车间级或设备级进行实时监控,解决车间级或设备级实时监控的问题。

    一种基于指令序列的数控车削加工过程振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4379A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1010518746.3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令序列分析的数控车削加工过程振动抑制方法,步骤为:①通过模态实验,识别出数控机床的动力学参数;②通过切削力实验,识别切削过程的静态切削力系数;③根据①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及②得到的切削力系数,制作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曲线;④将稳定性曲线存于数控系统后,便可开始加工并不断将当前工艺参数与稳定性曲线比照,对当前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加工过程振动的抑制。本发明突破了传统方式先通过稳定性曲线确定工艺参数再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模式,可以直接事先编制程序,再通过数控系统实时优化程序,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也使得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变得更加简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