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930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0553203.8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市域铁路盾构隧道大尺寸弧形件施工方法,包括:S1、弧形件选型;S2、弧形件的吊装;S3、弧形件的定位和精调;S4、弧形件的底部灌浆。本发明一方面通过精调以使得弧形件根据放样点拼装拟合成型隧道轴线、以及弧形件拼装倾角与成型隧道纵坡拟合,实施水平和竖直错台控制,从而便于螺栓组装;另一方面一次实施多个弧形件和管片之间所形成的浇筑缝灌浆,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而且在液面监测和应力监测下,能够确保灌浆后混凝土的密实度满足要求,同时,不仅降低混凝土的浪费率,而且降低施工出现冷缝现象的发生概率,此外,浇筑中不会造成弧形件的抬升,也不会在后期运营中会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方便后续隧道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70974.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盾构隧道结构纵向加固构造及加固体系受力计算方法,涉及盾构领域,盾构隧道管片间螺栓与纵向加固钢板共同作用使隧道结构受力更合理,从而减小环间张开量,减小隧道纵向变形,对不同直径盾构隧道均具有普适性。发明步骤:S1:根据有限元计算分析确定盾构隧道纵向管片影响范围,进而确定纵向加固钢板的长度;S2:根据螺栓线刚度及纵向加固钢板线刚度确定纵向加固钢板数量及纵向加固钢板宽度;S3:将纵向加固钢板与锚固钢板焊接固定;S4:盾构隧道结构纵向加固钢板及锚固钢板布置位置需与环间纵向螺栓相匹配;S5:盾构隧道纵向加固采用整环加固的方式,使整个环形断面刚度均匀分布,进而使隧道结构在环形断面上受力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9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47761.5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江底超深高水压盾构维修及复推施工方法,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当盾构机在江中掘进过程中因设备故障被迫停机,尤其是必须拆解刀盘或取出轴承才能维修等类似严重故障时,下沉沉井至设计高程,从沉井向盾构方向对沉井与刀盘之间、盾构周边的土体进行冻结加固,破除洞门并采用暗挖法清除刀盘前方冻土,施作环向衬砌,从环向衬砌内空推盾构机至沉井中维修后二次始发;本发明能够在超过20米水深的水底环境中,为盾构设备维修提供安全的作业空间,使其能够重新掘进,使得隧道能够继续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3981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07015.9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水盾构施工‑实验实施偶联劈裂风险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该实验系统包括泥水压力及盾构模型实验装置和主机,所述主机设有泥水压力及盾构模型控制子系统、泥水压力与盾构掘进速度预警子系统、应力状态与掘进速度变换子系统、用于与盾构施工工程现场的盾构机连接的发射与接收子系统;所述泥水压力及盾构模型实验装置包括CT扫描装置、盾构模型箱、盾构机模型、泥浆气压加载模块和泥浆压力监测模块,所述CT扫描装置设有移动平台,所述盾构模型箱、盾构机模型放置在移动平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实际的泥水平衡盾构工程与泥水盾构劈裂实验系统实时偶联,规避可能出现的泥浆劈裂风险,使工程风险得到控制,大大降低工程事故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50990.6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姚占虎 , 张亚洲 , 陆明飞 , 徐文礼 , 王义盛 , 李辉 , 梁玉强 , 张雷 , 石志鹏 , 秦乐 , 李健 , 曾德成 , 张习颖 , 魏驰 , 燕晓 , 魏代伟 , 魏涛 , 王宇阳 , 吕志佳 , 王金力 , 纪铭锐 , 李俊麒 , 陶博文 , 刘福友 , 杜振芳 , 杨琴 , 时佳 , 石国庆 , 汪洋 , 蔡琦 , 迟毅 , 连殿超 , 葛同昊 , 赵文琪 , 许永胜 , 马瑞晨 , 王婉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透水砂地层中盾构地中对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行盾构机停机保压和周边地层注浆加固、后行盾构机超前注浆加固、后行盾构机姿态调整、两台盾构机对接位置在经注浆加固的土层中进行冻结加固等步骤。该施工方法解决了强透水砂地层中单一工法进行地层加固难以达到盾构地中对接的要求以及强透水砂地层中盾构姿态调整的难题,并且缩短了地层加固时间,降低了地层冻胀融沉效应,提高了盾构对接施工效率,减少成型隧道纵向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09534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210588313.8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风井原位试验管片反挖拆除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隧道拱顶的土体去除;S2、洞门封堵;S3、管片拆除;S4、施工洞圈环梁与井内结构。本发明在保证隧道结构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管片反挖施工,可有效防止盾构隧道沉降、上浮和左右移动的变形造成管片结构的失稳破坏,保证管片的整体性,稳定周边地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65283.4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盾构对接帷幕注浆的原位试验方法,通过设计帷幕注浆管路布设圈数及长度实现各个管路注出的浆液完全交圈,并采用最少的帷幕注浆管路数量使围岩注浆加固范围满足设计要求,充分填充围岩水系通道,为后续开挖提供稳定无水环境,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理论计算依据,影响盾构对接段围岩加固范围,因管路间距布设过大所引起的浆液交圈质量问题,以及对对接段围岩的加固止水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等问题。同时,发明通过在注浆范围内钻孔预设传感器,实时监测注浆过程中浆液压力引起的地层压力响应及浆液水化热所导致的地层温度变化,为地层注浆加固工程针对注浆参数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50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68011.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地中对接多阶段主驱动止退设计方法,涉及盾构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用于盾构地中对接对先行盾构进行主驱动止退加固,将盾构地中对接基于先行盾构和后行盾构的距离分成两阶段,一阶段沿主驱动外表面布置止退钢板,左右反扭矩油缸未拆除时,先安装上半圆弧和下半圆弧的主驱动止退钢板,二阶段主驱动左右反扭矩油缸拆除,空出位置继续布设止退钢板,为主驱动加固止退施工提供理论支持,从而确保对接过程中先行盾构机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对主驱动止退钢板平面尺寸的设计、焊缝范围的确定、一二阶段伸缩油缸后退力的确定、一二阶段止退钢板厚度、个数及间距的验算确定等,方案可供实际落地,适合于工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64769.7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7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下隧道盾构掘进开挖面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开挖面的监测数据并修正监测数据;模拟不同工况下开挖面的稳定性,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点;识别开挖面的地质结构特征,结合声波数据中的声波速度评估开挖面的稳定性;结合评估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评估开挖面的稳定性;基于模拟、声波及指标评估的结果计算开挖面的综合风险得分,并根据综合风险得分确定开挖面的风险等级。本发明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响应开挖面的变化,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供更准确、实时的稳定性评估,有助于提高水下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30100.3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大直径盾构泥水仓积仓处置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停止掘进;S2、置换泥浆;S3、封闭排渣通道;S4、排除故障。本发明一方面将破碎设备布局在盾构常压区,并通过排渣通道与泥水仓对接,泥水仓出现积仓现象时,通过封闭排渣通道以在维持泥水仓仓压恒定的前提下,使得破碎设备处于常压状态,从而实现在常压下进行排查和处理排渣故障,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基于高粘度泥浆的置换以形成覆盖掌子面的泥膜,实现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的掌子面保持稳定,从而确保后期盾构掘进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