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排水结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073552U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20565079.6

    申请日:2018-04-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排水结构,属于隧道排水领域,目的是便于检修。包括路表水导排通道和地下水导排通道,并由设置于隧道路面两侧的路侧边沟构成地下水导排通道,其特征在于:路侧边沟包括槽体和盖板,由盖板封闭槽体构成的地下水导排通道;盖板设置于路表,由盖板封闭对应侧路面面层和相邻线缆沟之间的缺口,并在盖板上设置沿路侧边沟延伸方向延伸的路表水导排通道与路表面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地下水导排通道和路表水导排通道集中在同一路侧边沟上,降低了在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避免了路侧边沟与仰拱结构发生干涉;通过盖板的顶面外露,检修路侧边沟时,无需破坏路面,无需修复路面,进而方便了检修,节约了检修工程量,缩短了检修时间。

    具有发电功能的隧道构造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89064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356682.3

    申请日:2018-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有发电功能的隧道构造,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降低对隧道本身构造的影响,减少工程量。包括为竖井或者斜井的通风井、水力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包括位于通风井底端相邻位置的发电机房、安装于发电机房内的发电设备、为发电设备送水的引水管道以及尾水通道;引水管道敷设于通风井内,其由隧道外部经通风井延伸至发电机房并与发电设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压力管道敷设于通风井内,保证了发电的稳定性,利用了隧道现有的构造,无需额外开挖敷设压力管道的沟渠,使得整个发电系统,尽可能的利用了隧道的现有构造,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发电系统建立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程量。

    隧道消防系统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34927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20359186.3

    申请日:2018-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消防系统,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利用隧道自身的通风井道结构蓄水,降低工程量,节约成本。包括位于隧道内的消防管路、蓄水池、为蓄水池补水的引水管道以及连通消防管路与蓄水池的送水管道;还包括连通隧道的送风井与排风井的施工救援横通道,所述蓄水池由施工救援横通道经两端的封堵端墙封堵形成,所述送风井与排风井经封堵端墙相隔离。本实用新型,构成蓄水池的施工救援横通道为隧道本身具有的结构;构成蓄水池的封堵端墙中,起到隔离送风井与排风井作用的封堵端墙也为隧道本身的结构,使得蓄水池大量利用隧道本身结构,仅在隧道本身结构上进行少量工作而成,从而缩减了蓄水池建造的工程量、降低了施工难度且节约了施工成本。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结构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11119U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21035530.5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避免喷射混凝土施工,优化了施工环境。包括支撑钢架和位于支撑钢架内侧的模板,初期支护结构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支撑钢架由钢管制成;模板支撑于隧道底部;模板与对应隧道围岩的内壁之间构成浇注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无回弹,节约了材料,施工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模板、支撑钢架和现浇注混凝土共同组成联合承载的初期支护,模板将成为隧道的支撑结构,可以更好地对隧道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模板的设置,还能够准确确定现浇注混凝土的厚度,避免初期支护侵占二次支护的空间,有利于保证隧道的净空高度。钢管制成的支撑钢架更加轻便,更便于运输和安装。

    隧道病害治理施工台车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11106U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21038082.4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病害治理施工台车,属于施工台车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病害治理施工台车,以保证行车通道,增高行车通道的通行净空高度,满足所有类型社会车辆通行的需求。包括行车架、施工平台和支撑装置;所述行车架位于施工平台宽度方向中线一侧的下方,施工平台位于行车架以外的部分构成悬臂段,由所述悬臂段的下方、行车架一侧构成行车通道;支撑装置固定安装于施工平台并位于施工平台上方,且支撑装置跨越施工平台的安装段和悬臂段。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平台采用悬臂式结构,并在施工平台上方对悬臂段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架悬臂段的抗弯能力,避免了侵占行车通道,确保了通行空间的净空高度满足所有类型的社会车辆通行的要求。

    隧道环向缝渗水处理结构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11105U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21031730.3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环向缝渗水处理结构,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能保护二次衬砌的隧道环向缝渗水处理结构。在路面的两侧设有边沟,沿隧道环向在环向缝处设置槽状的接水盒,所述接水盒包括盒体和位于盒体两侧的耳板;所述接水盒的耳板固定于二次衬砌的内壁;接水盒的盒体与二次衬砌的内壁围成泄水通道;泄水通道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边沟。本实用新型,由于接水盒包括盒体和将盒体安装于二次衬砌的内壁的耳板,故,无需在二次衬砌上开槽便可实现接水盒与二次衬砌的安装,从而保护了二次衬砌免受损伤;并且,无需对二次衬砌进行施工,简化了施工程序。

    隧道中央排水沟无损检查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07109997U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21035740.4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中央排水沟无损检查构造,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破坏路面、无需断道施工且不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隧道中央排水沟无损检查构造。包括中央排水沟;还包括设置于对应隧道停车带处的检查井、设置于对应隧道路面下方的检查通道以及封闭检查井井口的井口盖板;所述井口盖板与对应隧道停车带的路面齐平;所述检查通道一端与检查井相连通,另一端与中央排水沟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检修时,无需断道,无需破坏路面。并且,由于检查井设置在停车带路面下,而路面位于两侧电缆沟之间,故,在停车带路面与仰拱之间供设置检查井的垂直距离得到增大,能够避免截断衬砌仰的弊端,不会影响隧道衬砌结构。

    公路隧道中央排水检查井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943177U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20046602.2

    申请日:2011-0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查时无须损坏路面、无须断道、更加方便的公路隧道中央排水检查井,所述隧道结构包括路面下的中央排水沟,路面两侧的电缆沟,其中一侧电缆沟下设置有贯通至电缆沟底面的检查井,路面下设置有由所述检查井延伸至沉砂池的检查井通道,所述检查井通道与沉砂池之间设置有挡墙,所述检查井通道上设置有通道盖板,所述通道盖板与挡墙之间为作业口,所述路面内对应于检查井通道的位置设置有路面加强筋网,保证了路面承载强度,排水沟检查清淤时可由检查井进入并沿检查井通道行进至沉砂池,不再需要破坏路面,为后期的道路维护节省了工作量和工时,并且完全不影响路面车辆通行。

    跨越松软地带的隧道构造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39959U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20120444.7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跨越松软地带的隧道构造,属于隧道结构领域,目的是适应软地基环境,避免隧道仰拱发生沉降。在拱墙的二次衬砌的底端设置有边侧托梁,边侧托梁沿隧道纵向延伸,且与拱墙二次衬砌的底端相连接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的承载基础;仰拱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边侧托梁固定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边侧托梁从仰拱的两端对仰拱起到提拉作用,一对抗仰拱的重力,避免仰拱由于软弱隧底地基支撑力不足而发生沉降的现象出现。同时,边侧托梁对拱墙的二次衬砌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拱墙的二次衬砌直接作用于仰拱,从而减小了仰拱下沉的推力,利于缓解仰拱沉降的现象。

    隧道储排水减压构造及跨越软岩地段的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339957U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20116693.9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储排水减压构造和跨越软岩地段的隧道结构,属于隧道结构领域,以解决软岩地段隧道沉降以及地下水导排不及时导致的隧底结构破坏的问题。在隧道拱墙底部设置作为拱墙二次衬砌的承载基础的托梁和位于两侧托梁之间的隧底箱体;托梁与隧底箱体为分体结构;隧底箱体的两侧锚固于拱墙两侧的围岩,其为空心结构,并由底壁、顶壁、侧壁和端壁包围形成储排水腔,在两端设置有与储排水腔相连通的导水口,在隧底箱体的底壁设置有贯通底壁的竖向引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隧底箱体和托梁,方便隧底施工,避免隧底箱体和隧道沉降;并能起到一定的储水作用,以缓解中央排水沟的排水压力,避免地下导排异常的隧道渗漏水等病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