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取电装置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83916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671211.6

    申请日:2019-05-13

    IPC分类号: B60L5/3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取电装置,包括取电主体机构和压紧机构;取电主体机构包括取电主体骨架,取电主体骨架上安装有垂向滚动支撑装置,用于提供取电主体机构的垂向支撑力,取电主体骨架上同时安装有正极取电器和负极取电器,用于获取电力;压紧机构为取电主体机构提供压紧力,使取电主体机构时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下。本装置的取电机构具有位移补偿功能,能够解决轨道车进入弯道时的距离变化差值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取电方案可用于特定环境内的轨道电车,采用单侧轨道供电系统,适用于封闭环形布局的轨道,安全、可靠性高且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在室内轨道及游乐设施场所推广应用,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有助于轨道电车的普及。(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旋转回位器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83451U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20671179.1

    申请日:2019-05-13

    发明人: 陈春晖 钟进

    IPC分类号: B62K25/04 B62M9/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回位器,包括壳体、旋转回位机构和端盖,旋转回位机构包括主轴、弹性元件、内轴承和外轴承;在主轴发生旋转时,会压缩弹性元件,提供回位力,外轴承与内轴承联合工作,确保主轴的转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旋转回位机构内部,增加有弹性元件,起到缓冲急速旋转冲击力并且提供旋转回位力的作用,可自由设计旋转角度大小,单侧弹性元件刚度可独立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参数更容易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节,拓展性强,应用场景多。本实用新型尺寸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替代部分传统的减震器系统,优化车辆布置空间,降低零部件开发成本;可应用于侧倾三轮的侧倾机构。

    一种双横置板簧车辆悬架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91624U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22046492.4

    申请日:2018-12-06

    IPC分类号: B60G11/08 B60G11/10 B60G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横置板簧车辆悬架,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包括板簧总成、板簧球头总成和转向节总成,板簧总成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向节总成,板簧总成包括上板簧、下板簧和柔性连接件,上板簧位于下板簧的上方,上板簧和下板簧均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车身骨架固定连接,板簧球头总成包括上板簧球头总成和下板簧球头总成,上板簧、下板簧分别通过上板簧球头总成、下板簧球头总成与转向节总成相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悬架形式无法同时满足小型及微型车辆悬架布置及悬架性能参数的问题。

    带有电池装置的电动车架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01942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362276.9

    申请日:2016-04-26

    IPC分类号: B62D33/00 B60K1/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公开了带有电池装置的电动车架,包括车架(1)和设在车架(1)上的电池组(2),车架(1)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组(2)的安装架(3),电池组(2)在安装架(3)内滑动,安装架(3)的侧面设有与电池组(2)配合的开口(4),安装架(3)包括下支撑架(5)和上支撑架(6),电池组(2)设在下支撑架(5)和上支撑架(6)之间。本实用新型将电池组设置在车架内,并设置在座椅下方,有效的保护了电池组,降低了电池组保护盒的成本,电池组从侧面开口安装,维修或更换时也可从侧面抽出电池,节省了车架的空间及生产成本。

    前悬架支撑装置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01538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362515.0

    申请日:2016-04-26

    IPC分类号: B60G1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前悬架支撑装置,包括减震器,还包括上支撑梁(2)和与上支撑梁(2)连接的支撑梁,支撑梁上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减震器支座(4),减震器支座(4)设在支撑梁的上端,减震器安装在减震器支座(4)上,减震器下方设有与车骨架(5)连接的下摆臂(6),下摆臂(6)上设有摆臂支撑架(7)。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悬架安装点的形状与构造,减少零部件数量,达到便于设计和生产的效果,提升了前端动力总成布置空间。

    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49425U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20671180.4

    申请日:2019-05-13

    IPC分类号: B62D2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式高承载车身骨架,包括前机舱、下车架和悬架安装口;悬架安装口包括前悬架安装口与后悬架安装口。下车架采用若干根横梁和若干根纵梁构成底部基础框架,给前机舱、后悬架、防滚架和座椅支架提供安装结构,并保证整体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车身骨架的承载和受力由前机舱和下车架共同负责承载,多处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同时利用斜撑梁增强结构稳定性。如此焊接而成的整体框架对于应力的传递更加高效。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基础上,轻量化程度高;对于承载方面性能重点加强,和钣金车身相比,不仅减少了整车的重量,还可以保持和钣金车身一样甚至更佳的承载性。

    一种车辆轮毂轴承结构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49077U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20671152.2

    申请日:2019-05-13

    发明人: 陈春晖 钟进

    IPC分类号: B60B2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轮毂轴承结构,包括转向节、轮毂轴承、轴承外套筒、制动盘、制动盘偏置块和轴承内轮轴;轮毂轴承的内圈压装轴承内轮轴,轴承内轮轴上连接制动盘偏置块及制动盘,轮毂轴承的外圈压装在轴承外套筒上,轴承外套筒上固定连接转向节。该车辆轮毂轴承结构将传统的轴承外圈压装结构从转向节剥离出来,轮毂轴承的失效不再影响转向节,结构简化,设计分析、加工制造成本降低;该车辆轮毂轴承用制动盘偏置块取代传统制动盘凸台结构,既减小了制动盘制造成本,又减小了制动盘横向空间的布置要求,同时制动盘体积和质量减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间接提升操控性能。

    一种提高型材件局部安装刚度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262650U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22046021.3

    申请日:2018-12-06

    IPC分类号: F16S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型材件局部安装刚度的结构,属于套筒技术领域,包括位于上部的端头圆柱和位于下部的套筒柱体,端头圆柱和套筒柱体的中心均设有贯通的且用于安装螺栓的螺栓孔,螺栓孔的直径比螺栓的直径大1mm,端头圆柱的外直径为螺栓的直径的2.5倍,端头圆柱的高度为3-7mm,套筒柱体的外直径为螺栓的直径的2倍;本实用新型具有将型材件上下内表面压紧,进而增加安装零件时的预紧力,提升型材结构局部刚度的优点。

    一种电池包可快速插拔的充电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200285U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22046025.1

    申请日:2018-12-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可快速插拔的充电座结构,属于充电座技术领域,包括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上设有对电池包充电的充电插座,还包括底面开口的电池底托、防护板和防护板开闭机构,防护板安装在电池底托的底面,防护板开闭机构可以实现防护板的开合,电池底托位于充电底座的正上方,电池底托和充电底座之间连接有调距机构,调距机构能够调节电池底托和充电底座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尘防水、换电操作简单、能实现快速充电防误插拔以及防盗的优点。

    三轮车侧倾旋转装置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71257U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20457713.X

    申请日:2017-04-27

    IPC分类号: B62K5/02 B62K5/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侧倾转动装置,公开了三轮车侧倾旋转装置,包括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前连接架上设有第一前连接板和第一后连接板,第一前连接板和第一后连接板之间设有与后连接架连接的第二前连接板,第一前连接板和第二前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的前端与第一前连接板连接,第一球头的后端与第一后连接板连接,第一后连接板和后连接架之间设有第二球头,第二球头的前端与第一后连接板连接,第二球头的后端与后连接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驾驶员主动性地调节驾驶姿态,使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可以相对转动,实现转弯侧倾,提升了转弯稳定性,既优化了车身受力分布,延长车身使用寿命,可以满足较高速度的转弯,而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