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5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26670.9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Abstract: 一种规模化培养细胞源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属于流感病毒培养技术领域。为解决细胞源禽流感病毒生产过程中存在细胞密度过大,进而导致抗原纯化及浓缩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PK‑15细胞规模化培养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具体包括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快速全悬浮驯化PK‑15细胞;全悬浮PK‑15细胞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利用全悬浮PK‑15细胞培养禽流感病毒。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极大降低了病毒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密度,为规模化生产细胞源禽流感病毒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28667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4420.0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IPC: C12N7/00 , A61K39/215 , A61P31/14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经分离得到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发明人采集辽宁某猪场腹泻仔猪的小肠,将阳性病料接种Vero E6细胞分离病毒并继代,期间进行2次噬斑克隆,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透射电镜鉴定,最终证实成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命名为LNct2a,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5224。将本发明分离的PEDV变异株LNct2a株制成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后,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皆十分良好,可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最高可达1000倍以上。本发明的提出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94108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155985.5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布氏杆菌毒力相关的基因及其在布氏杆菌毒力评价及制备弱毒布氏杆菌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利用蛋白结构域及3D结构预测鉴定到一种与布氏杆菌毒力相关的基因——abcS基因。利用RecA同源重组的方法,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替换abcS基因,构建了布氏杆菌abcS基因缺失株M28ΔabcS。荧光定量PCR试验表明,M28ΔabcS突变株中毒力因子四型分泌系统的表达严重下降。利用Balb/c小鼠持留感染模型评价了布氏杆菌abcS基因对布氏杆菌M28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abcS基因缺失显著降低感染时脾脏的肿胀,同时严重影响细菌在小鼠脾脏内复制存活的能力,证实该基因是布氏杆菌M28的毒力相关基因。本发明的提出为布氏杆菌疫苗和药品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62106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35817.9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PF鸭隔离器,涉及隔离器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放置单元、空气净化单元和调控单元,所述支撑放置单元包括鸭生活仓、粪卷仓和托架,所述空气净化单元包括正压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和止回阀,所述调控单元包括加热器。本发明通过鸭生活仓、粪卷仓、正压送风装置和排风装置的配合使用,保证了内部空气的质量,提高了鸭的生活环境,同时利用粪仓操作袖口方便对鸭粪进行处理,通过利用最低点排水阀将粪水排出,避免了粪水清理不彻底的问题发生,通过利用传递窗、传递窗门、酸气排放管和排风装置的配合使用,保证清除传递窗消毒的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剂残留,保证不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进而侧面提高了实验场所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74613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143614.5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的检测试剂盒中含有用于特异性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引物和探针。相较于现有的检测方法,使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能够检测到更多的EIAV毒株,具有广谱性的特点,而使用OIE推荐的引物探针组合仅能检测到美洲毒株EIAVUK3及其序列相似的毒株。并且本发明的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毒株范围广。本发明的提出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6144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100406.8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IPC: C12Q1/70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以快速、高效鉴别II型非洲猪瘟病毒I177L基因缺失株与I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的双重qPCR方法,对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8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181446.9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IPC: C12N15/115 , C12N15/10 , C12N15/11 , C40B40/06
Abstract: 特异性识别FPV的核酸适配体,它涉及一种核酸适配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异性识别FPV的核酸适配体。本发明特异性识别FPV的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特异性识别FPV的核酸适配体80个核苷酸组成,预测其二级结构具有茎环结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识别FPV的核酸适配体,该核酸适配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人工合成,因而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不同批次间的重复性较好,其稳定性也较高,可长期保存,也便于化学修饰。
-
公开(公告)号:CN116105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44461.3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Abstract: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控制系统及微负压消毒方法,属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负压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负压控制系统结构不完善,导致了在实验室进行消毒过程中,实验室内的病毒沿通风管道外泄的问题,以及实验室在正压或常压下进行消毒存在风险的问题。本申请所述负压控制系统包括排风机、排风机前风阀、排风机后风阀、总排风阀、送风机、送风机前风阀、送风机后风阀、新风风阀、一号雾化消毒机和二号雾化消毒机。本申请用作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负压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微负压消毒。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0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137583.3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IPC: C12N5/071 , C12N7/00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猪肾细胞,微生物保藏号为CCTCC NO:C202225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试剂盒,包含前述野猪肾细胞、非洲猪瘟病毒和FITC标记的抗猪IgG抗体,配合常规设备和试剂,应用该试剂盒能够良好地检测猪血清样本中是否含有抗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步骤为: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前述野猪肾细胞,培养感染的细胞后进行固定,将待测血清样本添加到固定的细胞,孵育后再添加FITC标记的抗猪IgG抗体,然后用荧光显微镜拍照,根据拍照结果判定所述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抗非洲猪瘟病毒抗体。该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79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59485.4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IPC: A61K38/12 , A61P31/04 , A61K31/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木豆芪酸(CSA)与多粘菌素B联合在抑制mcr‑1阳性大肠杆菌生长中的应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典型“超级细菌”的传播和流行,导致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其无效,因此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发明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并鉴定出多粘菌素耐药关键蛋白MCR‑1的小分子抑制剂木豆芪酸,研究发现,CSA与多粘菌素B联合治疗mcr‑1阳性大肠杆菌产生了显著的协同效果,CSA可能降低了mcr‑1阳性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进而增强了多粘菌素B的抗菌活性。本发明的提出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更高活性的MCR‑1抑制剂提供思路,为与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