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70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18971.7
申请日:2019-09-26
申请人: 中铁四院集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砟轨道路基基床表层翻浆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所述基床表层的翻浆地段;在所述翻浆地段的路肩开设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基床表层的离缝连通以将所述离缝内的积液排出所述无砟轨道,填充封闭所述排水槽;在所述翻浆地段设置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贯穿支承层且与所述离缝连通,经所述注胶孔灌注胶体直至完全填充所述离缝。本申请提供的整治方法,通过排水槽将离缝内的积液排出无砟轨道,再对基床表层的离缝进行注胶填充,使得胶体能够完全填充离缝,恢复路基支撑强度,防止积液渗入路基基床底层,避免基床表层的骨料被挤压出无砟轨道,解决基床表层翻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6545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73254.X
申请日:2019-08-21
申请人: 中铁四院集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底座钢筋外露的整治方法,包括凿除外露的所述钢筋周边的混凝土,形成修复腔;按照预留长度切除所述修复腔内的纵向钢筋,形成第一预留端;在所述修复腔内纵向设置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一预留端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钢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预留端的高度;往所述修复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修复底座。解决无砟轨道底座的纵向钢筋外露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底座钢筋外露的修复结构,该修复结构由上述整治方法形成,具有与上述整治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5536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417137.6
申请日:2019-12-31
申请人: 中铁四院集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的纠偏方法,S10、确定无砟轨道的纠偏区域;S20、凿除处于待纠偏状态的轨道板的凸台树脂;S30、在处于待纠偏状态的轨道板中选取纠偏量B最大的轨道板作为目标轨道板;S40、竖向分离砂浆层以及目标轨道板;S50、对目标轨道板执行分次纠偏操作,目标轨道板的单次纠偏量b1,当目标轨道板的剩余纠偏量为0,目标轨道板脱离待纠偏状态;S60、判定剩余的处于待纠偏状态轨道板的数量是否等于0,若为0,则进入S70步骤;反之则返回执行S30步骤;S70、将轨道板回落在砂浆层上;S80、重新浇筑凸台树脂。本申请的一种无砟轨道的纠偏方法,可针对仅发生横向偏移且未发生沉降的区域有效纠偏。
-
公开(公告)号:CN110219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1910533383.1
申请日:2019-06-19
申请人: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锚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与钻机的取芯钻头配合的第一通孔;锚固限位部,所述锚固限位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避让口,以及与轨道扣件系统的锚固螺栓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锚固限位部与所述基板可拆卸地连接;连接状态下,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重合;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一定位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件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线重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锚方法。采用本发明,可以对替换的预埋件的设置位置和埋置深度进行快速且精准的定位,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改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364443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2412329.2
申请日:2020-10-27
申请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永华 , 胡所亭 , 牛斌 , 江忠贵 , 周斌 , 石龙 , 倪光斌 , 刘成 , 韩晓强 , 高策 , 班新林 , 马林 , 白鸿国 , 苏伟 , 孙大斌 , 严爱国 , 吴伟宏 , 邓运清 , 陈海涛 , 杨少军 , 吴延伟 , 刘伟 , 李锐 , 陈胜利 , 刘文荐 , 周勇政 , 王凯林 , 杨心怡 , 葛凯 , 王乐然
IPC分类号: E04C5/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新型多级承载锚下垫板,包括承载板和筒体,承载板设置于筒体外周,承载板截面直径大于筒体与承载板接触位置直径,筒体包括第一传力筒和第二传力筒,第一传力筒和第二传力筒同轴轴相连接,第一传力筒外径大于第二传力筒外径,第一传力筒内径大于第二传力筒内径;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第一承载板设置于第一传力筒自由端外周,第二承载板设置于第一传力筒和第二传力筒连接位置外周,第三承载板设置于第二传力筒自由端外周。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锚垫板受力状态更趋近于全截面受力,各单元受力大小更均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