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7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714374.X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性变形隧道可让式支护钢架及其设计方法,涉及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用于应对高地应力软弱围岩中的大变形。该可让式支护钢架为可缩式拱架组,该设计方法能够对所述可缩式拱架组的型号、纵向间距、可伸缩拼接段的数量及最大滑移幅度进行明确,并根据该参数对可缩式拱架组及其对应的隧道结构进行设计。本发明能够使所述可让式支护钢架可以通过自身的滑动结构适应高地应力软弱围岩中的大变形,直至围岩变形稳定,整个变形的过程中均通过所述可伸缩拼接段的滑动实现变形,确保可缩式拱架设计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4074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751530.2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衬砌的形变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确定出设置在隧道的衬砌上的风速计测得的列车行经所述风速计时产生的列车风的实际风速;根据实际风速、理论风速、以及隧道的预设横截面积,确定出隧道的实际横截面积与预设横截面积的差异,其中,理论风速为列车以与实际相同的速度行进在理论上产生的列车风的风速。通过风速计测得的列车行进产生的列车风的实际风速,以及根据实际风速、理论风速、以及隧道的预设横截面积,便可确定出隧道的实际横截面积与预设横截面积的差异,即确定出衬砌的形变情况,在无需人工监测的情况下实现监测衬砌的形变,降低了测量成本,保证测量时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76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219489.4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12/721 , H04W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的路由决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隧道节点作为源节点发起路由请求,同时对路由请求帧进行初始化;路由节点接收到路由请求后,计算决策因子ETX,Ei以及E3TX并更新路由表,查看路由表中是否存在到目的节点的表项,如果存在发送路由响应;路由节点接收到路由响应,节点将本地计算的信息与路由响应帧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满足条件则转发至源节点停止并产生一条反向路由;本发明使用路由决策算法能结合能量有效,跳数,ETX以及可靠性获得从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同时解决了时延和可靠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469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76823.4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高海拔环境隧道气动效应动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空气动力学动模型试验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在模型试验台,两端设置第一保温压力仓和第二保温压力仓与隧道模型组成一个密闭系统,列车模型位于导轨上,通过高压气体进入空气炮的炮管中,推动加速活塞带动整个运动部件加速向前,从而实现列车模型的加速,在两侧分别调节不同的温度气压,用于模拟在高寒高海拔隧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并记录相应的空气动力学参数为实际工程的开展提供实验支撑,利用本发明的高寒地区的列车运动运动模型模拟系统及试验方法,可以开展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动模型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38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182676.2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单线隧道内水沟协同排水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隧道左右两侧衬砌边墙底部的排水管和设置在隧道左右两侧内轨顶面下的侧水沟,排水管分别与左右两侧侧水沟连通,在同一横断面或距离排水下游方向一定纵向间距的两侧侧水沟的相对侧上设置有两个为一组的连通孔,每组连通孔通过协同工作水管连接,连通孔高度为侧水沟高度的1/2~7/10,本发明基于隧道纵坡常规设置和连通器原理,充分协调、发挥隧道侧水沟潜在排水功能,避免或减低或延迟单侧沟满溢淹没道床的风险,且施工简单、协同功效强,充分保障隧道的正常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070031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09250.0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铁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盖挖法的一体化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原围护结构中地连墙与原主体结构中主体侧墙由一体化的加厚的围护结构连续墙替代,施工过程中位于S1道钢支撑下方的第二道横撑由浇筑的主体结构混凝土中板替代;且主体结构混凝土中板,及位于底部的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和位于顶部的主体结构混凝土顶板均连接作用于围护结构连续墙上,混凝土中板以上部分采用明挖法施工,以下部分为盖挖法施工。本发明不仅节省部分拆换撑工序,围护与主体结构一体化还使得结构得以优化,增强围护与主体结构的刚度,减小拆换撑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76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19489.4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12/721 , H04W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的路由决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隧道节点作为源节点发起路由请求,同时对路由请求帧进行初始化;路由节点接收到路由请求后,计算决策因子ETX,Ei以及E3TX并更新路由表,查看路由表中是否存在到目的节点的表项,如果存在发送路由响应;路由节点接收到路由响应,节点将本地计算的信息与路由响应帧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满足条件则转发至源节点停止并产生一条反向路由;本发明使用路由决策算法能结合能量有效,跳数,ETX以及可靠性获得从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同时解决了时延和可靠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44853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13317.8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型寒区隧道纵向温度分布实验装置,包括恒温库房、风速控制装置、隧道模型、恒温槽、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恒温库房用以提供冷源,风速控制装置用以提供风能,隧道模型由隧道模型单元拼接而成,恒温槽由恒温槽单元组成且恒温槽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设置,恒温槽单元包裹在隧道模型单元外表面,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隧道模型内且均与数据采集系统电联。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单向或双向通风条件下寒区隧道纵向温度分布规律测试的实验装置,可以模拟不同隧道长度、不同隧道入口温度、不同隧道入口风速、不同围岩初始温度等条件下长隧道纵向温度的分布规律,可以为寒区长隧道保温层铺设长度提供准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8644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19551.4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表面裂缝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裂缝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样本训练集中的每个图像进行多次特征提取处理,并将多次特征提取处理分别得到的特征图进行融合,得到样本训练集中每个图像对应的特征融合图;对各个特征融合图分别进行特征优化处理,并将经过特征优化处理的各个特征融合图输入至预置的初始模型中进行处理,直到初始模型达到预设的训练结束条件,将达到训练结束条件的初始模型确定为裂缝检测模型;获取隧道衬砌表面的待检测图像,并将待检测图像输入至裂缝检测模型中进行处理,得到待检测图像的裂缝检测结果;本方案提出的方法能够减少误检和漏检的情况,同时检测出的裂缝更加连续与完整。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4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12397.5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山东大学
IPC: E21D11/00 , C09D163/00 , C09D163/02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隧道缺陷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对隧道缺陷部位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将制备的环氧涂料涂覆在清洁后的隧道缺陷部位上;在所述环氧涂料固化前完成对隧道缺陷部位的涂覆作业;所述环氧涂料采用的催化剂包括碱液和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本发明能够提高制备得到的环氧涂料的粘接强度,确保在修复隧道缺陷(如裂缝)时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