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71170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680015990.X

    申请日:2006-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包括安装至一主车架(12)的下侧的动力单元(18),该主车架从一头管(11)在向后且向下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主车架的后部上的枢轴板(13,14)上可枢转地安装有后叉(47),并且该后叉支承一后轮(46)。在动力单元与后轮之间定位有消声器(63),该消声器安装至所述枢轴板中的一个(13)的下端部分。在所述枢轴板中的一个(14)的下方远离地设置有一制动踏板(67),该制动踏板用于制动后轮并且经由一支承轴(101)被动力单元(18)支承。

    摩托车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79870A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200410070056.0

    申请日:2004-08-05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其中具有向前倾斜的气缸体(29)的发动机(E)设置在主框架部件(11)的下方,该主框架部件(11)从车体框架(F)的头管(10)向后向下延伸,并且连接到与气缸体(29)结合的气缸盖(40)上的进气系统(6、7、41)从发动机(E)向上向前延伸。进气系统中的化油器(6)从气缸盖(40)向上向前设置。空气过滤器(7)设在冷却器(8)的上方并连接到副框架(Fs)上。该冷却器以向后向上倾斜的姿态设置,从而其上端部分暴露在气缸盖(40)和进气量控制装置(6)之间。这样可以在摩托车的气缸盖和前轮之间的窄小空间中安装冷却器,从而能够抑制该摩托车总长的增加。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2578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580082980.7

    申请日:2015-09-08

    Abstract: 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其支承转向手柄使转向手柄可转向;下降车架,其由与该头管不同的部件形成,同时从头管向下后方延伸地与头管结合,在头管(17)的后部突出设置有沿着该头管(1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后方突出的平板状的支承板(41),下降车架(18)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与插入了下降车架(18)的前端开口部的所述支承板(41)结合。由此,下降车架的向头管的结合构造变得简单且牢固,其中,该下降车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且由与头管不同的部件形成。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25788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580082955.9

    申请日:2015-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10 B62K19/20

    Abstract: 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下降车架,其从头管向下后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底部车架,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下降车架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底部车架(19)直接焊接于下降车架(18)的至少下部的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左右两侧面,底部车架与下降车架接合的接合部(54)的上端(54a)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L1)靠上方的位置,接合部(54)的下端(54b)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L2)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L1)穿过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L2)穿过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下端。由此,能够在避免加工工时和重量增加的同时,将底部车架牢固地接合于下降车架。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50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480010895.5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21),其设置于车体框架(20)的前部,且将前轮(14)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该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覆盖所述前立管(21)的前方;操作件(18),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21)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15);以及操作力传递部件(54),其配置于所述前罩(41)内,用于将所述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15)。前罩支柱(30)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4),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54)被布置为在该筒状部(34)内通过。

    车把罩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37721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58179.0

    申请日:2011-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2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把罩(50),其具有覆盖前照灯(60)上方的上罩(51)和覆盖前照灯(60)下方的下罩(52)。上罩(51)与下罩(52)的对合部中的靠车辆前方的前部对合部(55)构成为,在前照灯(60)的左右侧面侧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上罩(51)与下罩(52)的对合部中的靠车辆后方的后部对合部(56)构成为,自与转向柱(16)连通的开口部(51x)沿车把管(17)的后方下侧延伸。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39969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010506403.5

    申请日:2010-10-12

    Inventor: 池田英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能够简化车架构成零件的构造,从而实现成本降低。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具有:头管;从所述头管向车身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的后端且分别从主车架的后端部向上下延伸的副管;和配置在所述副管的前方、对后叉进行支承的枢轴板。副管的截面为圆形。

    摩托车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74993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10141119.X

    申请日:2006-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包括安装至一主车架(12)的下侧的动力单元(18),该主车架从一头管(11)在向后且向下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主车架的后部上的枢轴板(13)上可枢转地安装有后叉(47),并且该后叉支承一后轮(46)。在动力单元与后轮之间定位有消声器(63),该消声器安装至所述枢轴板中的一个(13)的下端部分,并且一个主支架(68)可枢转地安装至消声器前方的车身下部。

    摩托车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2879C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680015991.4

    申请日:2006-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包括安装至一主车架(12)的下侧的动力单元(18),该主车架从一头管(11)在向后且向下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主车架的后部上的枢轴板(13)上可枢转地安装有后叉(47),并且该后叉支承一后轮(46)。在动力单元与后轮之间定位有消声器(63),该消声器安装至所述枢轴板中的一个(13)的下端部分,并且一个主支架(68)可枢转地安装至消声器前方的车身下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