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2917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80070229.0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原康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对伴随于加强措施而产生的质量以及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并且良好地维持发动机罩的上表面的行人保护性能。在发动机罩(14)的后端部(16)的车辆下侧且鼓出部(24)的车辆后侧处,配置有汽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装置(28)。在组件外壳(30)内配置有行人保护安全气囊(32)以及充气装置(34)。充气装置(34)通过在中间部处形成有余长部(52)的充气装置安装托架(36)而被安装在鼓出部(24)的底壁(24A)上。因此,当充气装置(34)因行人保护安全气囊(32)的展开反力而欲向车辆前侧移动时,余长部(52)将被压缩并变形,从而能够逸散该展开反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18830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80063844.4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19/04 , B60R19/24 , B60R2019/247 , B62D21/152 ,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身端部结构,其能够对在微小重叠碰撞时将载荷向框架部件进行传递的隔板部件在轻微碰撞时与车轮发生干涉的情况进行抑制。车身端部结构(10)具备:左右一对的框架部件(12)、被连接在一对框架部件(12)的顶端部上的保险杠框架部(18)、从保险杠框架部(18)的伸出部(20)向框架部件(12)侧突出的隔板部件(30)。隔板部件(30)被设为,以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框架部件(12)与保险杠框架部(18)的连接部位为中心的旋转轨迹在俯视观察时不与车轮(Wf)发生干涉的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802890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53138.X
申请日:2013-11-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原康洋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2D21/11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下臂(22),其支撑前轮;第一横向构件(32;54;62),其连接至在车身中的所述下臂(22)的后侧的支撑部;第二横向构件(38;56;68),其连接在车门槛(24)的前端侧的部分之间,所述车门槛布置在所述前轮的后方;以及连接结构,其一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32;54;62)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38;56;68)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50345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0655009.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具有:第一散热器,搭载于车辆,并且能够冷却由电力驱动的动力单元;及第二散热器,搭载于所述车辆并且以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一散热器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该第一散热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及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至少一方,能够对控制该车辆的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控制设备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3306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1393982.7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室构造包括:车辆用座椅,配置于车室内并且配置于电子设备的车辆上方侧;第一板部,构成地板的一部分,以在从车辆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电子设备重叠的方式配置,将该电子设备从车辆下方侧直接或经由构件而支承,所述地板将所述车室内与车室外分隔并且构成该车室的车辆下方侧的部分;及第二板部,构成所述地板的一部分,以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与该电子设备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车辆前方侧。
-
-
公开(公告)号:CN1155832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469357.9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车辆碰撞时保护电缆的车辆前部构造。应用车辆前部构造的车辆(10)具备设置于构成该车辆(10)的骨架并且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左右一对框架部(14)之间的车辆(10)的地板下的电池(16)。另外,车辆(10)具备设置于比电池(16)靠车辆前方侧的车辆(10)的前部(10A)并控制向马达(12)供给的电力的电力控制单元(18)。而且,车辆(10)具备设置于该车辆(10)的前部(10A)且支承电力控制单元(18)的支承构件(20)。另外,车辆(10)具备通过相对于支承构件(20)靠车宽方向内侧的空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布设并分别与电池(16)及电力控制单元(18)连接的电缆(22)。
-
公开(公告)号:CN1155038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549967.X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具备在车辆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前侧框架。在左右的前侧框架的前端部设有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沿车辆前后方向压缩变形的变形部。在与左右的前侧框架对应的车辆上方侧处,对车室的地板部进行支撑的左右的前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前纵梁的前部和左右的变形部由左右的连结部件相连。左右的连结部件构成为与左右的前纵梁相比相对于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更容易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5034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602548.8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汽车用冷却系统具有:第一散热器,其被搭载于车辆上,并且能够对利用电力而被驱动的动力单元进行冷却;第二散热器,其被搭载于所述车辆上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车辆前方侧,并且能够对控制该车辆的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控制设备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1422260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911174993.3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具备:低地板部,在其车辆下方侧配置有蓄电池;后方高地板部,其相对于所述低地板部而被设置在车辆后方侧,并且地板面高于所述低地板部,且在其车辆下方侧处配置有车辆的驱动单元、或者对所述车辆的自动驾驶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第一座椅,其被设置在所述后方高地板部处,并且朝向车辆前方侧;第二座椅,其被设置在所述低地板部处,并且朝向车辆后方侧,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座椅的座面相比而较低的座面;第三座椅,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椅与所述第二座椅之间的所述低地板部处,并且朝向车辆前方侧,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座椅的座面为大致相同高度的座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