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6117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064367.5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具备:一对悬架塔,对前轮进行悬架的悬架单元以立起的状态被收纳于其中;动力单元室,其被设置于一对所述悬架塔之间,且至少收纳有对所述前轮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高电压部件以及低电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其为被配置于所述悬架塔的车辆上方侧的副单元;驾驶员座,其在车厢内被配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室的车辆上方侧,且被配置为,使驾驶员的脚部位于与所述悬架塔的上端相比靠车辆下方侧,使所述驾驶员的头部位于与所述副单元相比靠车辆上方侧。
-
公开(公告)号:CN11437932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181696.9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压缩机搭载结构。车辆用压缩机搭载结构具备:第一压缩机,其通过第一位移体以预定的周期反复进行第一运动而被驱动,并且被搭载于车辆上;第二压缩机,其通过第二位移体以所述周期反复进行第二运动而被驱动,并且被搭载于所述车辆上,在所述第一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二压缩机被搭载于所述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一运动时的所述第一位移体的第一重心的第一位移方向被设定为,与进行所述第二运动时的所述第二位移体的第二重心的第二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
-
-
公开(公告)号:CN11158054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086409.5
申请日:2020-02-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送系统,包括:判断部,其对如下情况进行判断,即,在通过收纳有配送物的车辆而使所述配送物一次移动至配送目标附近之后,于通过移动体而使所述配送物从所述车辆向所述配送目标进行二次移动之时,被搭载于所述车辆上的第一移动体、以及被配备于所述配送目标或者该配送目标附近的第二移动体之中是否存在能够利用于所述配送物的二次移动的移动体;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判断部而判断为存在能够利用于所述配送物的二次移动的移动体的情况下,通过能够利用于所述配送物的二次移动的所述移动体而实施所述配送物的二次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093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265376.9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且能够确保刚性的车辆的蓄电池搭载构造。车辆的蓄电池搭载构造具备一对下纵梁(25)和电池包(18)。一对下纵梁(25)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地配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电池包(18)配置在一对下纵梁(25)之间,并具有将多个单电池(35)沿车宽方向层叠而一体化的电池组(34)。电池组(34)构成具有固体电解质的全固体电池。在电池包(18)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分别设有连结部(50)。连结部(50)将电池包(18)固定于一对下纵梁(25)。
-
公开(公告)号:CN107364325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710265692.6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备刚性的电池包为了车身的刚性维持而有效地发挥功能的车辆的蓄电池搭载构造。骨架构件(25)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壁部(47)具有进入到沿车宽方向将电池包(18)延长而成的区域(d)的部分,骨架构件的与内壁部相向的外壁部(48)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从区域偏离的部分,将外壁部与内壁部连结的第一传递部件(60)具有与外壁部一体的第一连结部(65)和与内壁部一体的第二连结部(66),第一连结部设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从区域偏离的位置,第二连结部配置在进入到区域的位置,或者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从区域偏离且使第二连结部与区域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小于第一连结部与区域的上下方向的距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90315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80003807.9
申请日:2014-01-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原康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24 , B60R19/34 , B60R2019/247 , B62D21/152 , B62D25/082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以较高效率将由微小重叠碰撞产生的载荷传递至框架部件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一对框架部件(12),其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侧被设为能量吸收部(16);保险杠框架部(18),其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架设在一对框架部件(12)的前端之间,并且具有相对于框架部件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20);隔板部件(30),其具有第一部分(32A)与第二部分(32B),所述第一部分(32A)在俯视观察时从被固定于伸出部(20)上的前端部起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框架部件(12)延伸,所述第二部分(32B)从该第一部分(32A)起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端部处与框架部件(12)的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壁部(14S)对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619579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923.6
申请日:2013-09-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原康洋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2D21/09 , B62D25/08 , B62D25/082 , B62D25/20 , B62D25/2018 , B62D27/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悬架梁(14)被连结在前纵梁(12)中的、前侧安装部(48)及后侧安装部(50)上。在前纵梁(12)中的、前端部(12D)与前侧安装部(48)之间的部分上,固定有稳定器托架(20)。在前端部(12D)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部上,结合有相对于前端部(12D)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加强部件(22)。加强部件(22)与前侧安装部(48)及后侧安装部(50)之间的部分相比在前端部(12D)处使前纵梁(1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耐力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24252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1911016677.3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6Q10/083 , G06Q10/08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送系统和处理服务器,配送系统具备:车辆,其收纳了发送给特定用户的货物;以及移动体,其配置于上述货物的配送地,其中,上述移动体包括:通信部,其进行规定的信息的发送以及接收;以及回收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即:在上述车辆接近上述配送地的情况下,使上述移动体从上述配送地朝向上述车辆移动来回收上述货物,并再次向上述配送地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5038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537857.1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前部构造具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前部;左右一对的前方侧部框架,所述左右一对的前方侧部框架在相对于所述动力单元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支承该动力单元;左右一对的前纵梁,所述左右一对的前纵梁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前方侧部框架的车辆上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左右一对的前纵梁的后端部分别与所述左右一对的前方侧部框架结合;横梁,所述横梁配置于所述动力单元的车辆后方侧且斜上方侧,并沿车辆宽度方向架设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前纵梁之间,并且支承所述车辆的驾驶座;以及斜撑加强件,所述斜撑加强件呈斜撑状地架设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前纵梁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横梁之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