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3459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610979843.X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解除了L‑精氨酸对其的反馈抑制作用又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与热稳定性的N‑乙酰谷氨酸激酶突变体,属于生物工程领域。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和对来源于钝齿棒杆菌CGMCC NO:0890的N‑乙酰谷氨酸激酶(CcNAGK)的结构分析,确定了E19位点对精氨酸的反馈抑制具有重要作用和位于底物结合口袋的三个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I74、F91与K234对酶的催化活性与热稳定性有着重大影响。然后,对其编码的氨基酸进行取代,将复合突变后基因argB4通过pDXW10引入高产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中,可显著提高了钝齿棒杆菌中精氨酸的合成速率。最终在5L发酵罐中发酵96h后精氨酸产量由原来的43.2g/L提高至61.2g/L,L‑精氨酸产量提高了41.8%。
-
公开(公告)号:CN10992986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08324.7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全细胞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异麦芽酮糖的方法,此方法为利用可表达编码蔗糖异构酶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全细胞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利用此方法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具有转化率、生产强度以及产率高的优势;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9h,即可将反应体系中500g/L的蔗糖转化为443g/L的异麦芽酮糖,蔗糖转化率高达94%、异麦芽酮糖产率高达88.6%、异麦芽酮糖时空产率高达49.2g/L·h。
-
公开(公告)号:CN10960953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78599.3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糖合成酶及其在海藻糖生产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海藻糖合成酶的酶活较高,将携带本发明海藻糖合成酶的大肠杆菌诱导培养12h,即可使粗酶液中海藻糖合成酶的比酶活高达35.2U/mg,将携带本发明海藻糖合成酶的谷氨酸棒杆菌诱导培养12h,即可使粗酶液中海藻糖合成酶的比酶活高达33.5U/mg;本发明海藻糖合成酶突变体的比酶活与海藻糖转化率均较野生型海藻糖合成酶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海藻糖合成酶突变体K246A的比酶活较野生型酶提高了1.43倍,海藻糖转化率较野生型酶提高了约15%。
-
公开(公告)号:CN1094867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07100.8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生产宝丹酮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本发明克隆了来源于Bipolaris oryzae的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并实现在E.coli BL21(DE3)中过量共表达。此全细胞转化体系的建立,首次鉴定出Bipolaris oryzae来源的17β-HSD具有17β-羟基甾体脱氢酶功能,并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实现了Bipolaris oryzae来源的17β-HSD的功能鉴定。经过24h全细胞转化,1g/L ADD可转化为872.9mg/L宝丹酮。本发明为微生物工业化生产宝丹酮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370975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79829.9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钝齿棒杆菌合成L-精氨酸产量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成功实现了敲除氮转录调控因子AmtR,过量表达铵转运蛋白AmtB的重组钝齿棒杆菌的构建。采用5-L发酵罐分批发酵策略,优化发酵条件,最终重组钝齿棒杆菌Cc5-5/pXMJ19-amtB发酵至96h,重组菌的L-精氨酸产量达到60.9±1.31g/L,较出发菌株钝齿棒杆菌SYPA5-5提高了30.56%,生产强度达到0.634g/L·h,并且糖酸转化率为0.36±0.018g/g,实现了L-精氨酸的高产。同时,该重组钝齿棒杆菌增加了NH4+的利用,说明敲除氮转录调控因子和过量表达铵转运蛋白对L-精氨酸的产量具有显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255849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815792.2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活提高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的突变体是在SEQ ID N0.1所示的氨基酸的基础上,将第172位酪氨酸突变成半胱氨酸。本发明得到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摇瓶发酵24h后酶活为28.6U/mL,突变酶活提高了81%,底物亲和力较原始酶降低53%,同时比酶活提高83%,在35℃下酶的半衰期由16h延长至24h。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重组酶,并全细胞转化谷氨酸18h可得到283.8g/L的γ‑氨基丁酸;在谷氨酸棒菌中表达该重组酶,并全细胞转化谷氨酸18h可得到126.7g/L的γ‑氨基丁酸。本发明表明172位氨基酸残基对酶的催化作用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对该酶的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61133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42796.4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肽活力提高的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的突变体是在SEQ ID N0.3所示的氨基酸的基础上,将第463位氨基酸由苏氨酸突变成天冬氨酸。本发明得到的突变体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酶的转肽反应活力较突变前提高22.6%,水解反应活力降低了90%。本发明表明463位氨基酸残基对γ-谷氨酰转肽酶的转肽反应活力有较大影响,对该酶的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本发明所得的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可用于制备L-茶氨酸。
-
公开(公告)号:CN104388477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410748634.5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利用一株环境安全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CTCC M2012349,以酒糟为唯一碳氮源,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中发酵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具体的说,将种子液按4%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37℃,空气流量为120m3/h·m3培养基,搅拌转速为350r/min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发酵60h,即刻停止发酵,发酵液即为含有2,3‑丁二醇液体。能有效地降低白酒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是建立高效、经济的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产业的重要措施,将大大提升白酒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循环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83088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510143997.0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金色分枝杆菌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新金色分枝杆菌表达载体pMTac‑2,可用于在新金色分枝杆菌高效表达蛋白,适用于分枝杆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和生产。利用pMTac‑2在新金色分枝杆菌中过量表达KSDD,使重组菌M.neoaurum JC‑12/pMTac‑2‑ksdd胞内的KSDD活性比原始菌提高15.12倍。以30g/L植物甾醇为底物,5L发酵罐中重组菌M.neoaurum JC‑12/pMTac‑2‑ksdd的ADD产量达到15g/L以上,为目前报道的发酵法利用新金色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合成ADD的最高水平。因此,该表达体系能够有效利用于新金色分枝杆菌的遗传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4404089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410748883.4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添加葡萄糖酸提高乙偶姻产量的方法,属于发酵工程领域。利用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高产乙偶姻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JNA(保藏号CCTCC M209309;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1864381A)进行发酵,通过调节葡萄糖与葡萄糖酸的比例改变胞内辅酶变化水平从而改变乙偶姻与2,3‑丁二醇比例。最终在较低NADH浓度及NADH/NAD+比例下(50g/L葡萄糖和50g/L葡萄糖酸),转化约为55.8g/L的乙偶姻,副产物2,3‑丁二醇仅为4.1g/L;与使用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相比较,乙偶姻生产效率上升到0.78g/(L·h),乙偶姻产量提高近86%,副产物2,3‑丁二醇积累量下降80%。为国内外首次利用混合还原态底物降低NADH浓度及其NADH/NAD+比例发酵生产乙偶姻,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NADH依赖型副产物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