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辆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6202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130203.7

    申请日:2022-02-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车辆,多用途车辆包括:车身,车身限定出至少一个第一操作空间;充气膜,充气膜具有充气状态和排气状态,在充气状态时充气膜限定出位于车身外部的第二操作空间,在排气状态时充气膜适于收纳于多用途车辆。由此,本申请的多用途车辆预制有操作空间,操作空间可直接由多用途车辆载去不同地区,多用途车辆能够快速行驶至目标位置,可以快速投入使用,并且,多用途车辆能够停留在不同场地,对用地基础要求低,同时通过设置充气膜,能够在多用途车辆外部快速拓展出操作空间,可以增加多用途车辆的操作空间,保证多用途车辆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也能够将充气膜快速收纳于多用途车辆,可以保证多用途车辆快速机动撤离。

    修理方法
    52.
    发明公开
    修理方法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107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257230.0

    申请日:2022-03-16

    IPC分类号: B62D25/00 B62D6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作为铸造金属部件制造的车身(2)的承载结构零件(4)进行修理的方法,其中该承载结构零件(4)具有修理区(9),在该修理区中,在承载结构零件(4)过载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该承载结构零件(4)的损伤(8),并且该承载结构零件(4)至少在修理区(9)中具有肋结构(10),该肋结构在承载结构零件(4)上形成腔室(11),这些腔室(11)在承载结构零件(4)的纵向侧处开口。在修理区(9)中的承载结构零件(4)有损伤(8)的情况下,肋结构(10)用于加强件(12)的附接,该加强件使修理区(9)中的承载结构零件(4)加强。

    车身后部结构
    53.
    发明公开
    车身后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27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145637.4

    申请日:2022-02-17

    发明人: 千野峻吾

    IPC分类号: B62D25/08 B62D25/16 B62D2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具备边梁(1)、后轮罩(2)、后侧车架(3)、闭塞板(10)。在后侧车架(3)的与后轮罩(2)的前部接近的区域设置外弯曲部(40o)和内弯曲部(40i)。在闭塞板(10)设有从后侧车架(3)的外弯曲部(40o)的后端部的附近的正上方位置向车辆前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外侧棱线(50o)、在后侧车架(3)的内弯曲部(40i)的正上方位置实质上沿着内弯曲部(40i)向车辆前方侧弯曲延伸的内侧棱线(50i)。外侧棱线(50o)与内侧棱线(50i)在后侧车架(3)与边梁(1)的结合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汇合。

    一种白车身结构及汽车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89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53692.X

    申请日:2022-04-2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车身结构及汽车,该白车身结构包括环形机舱总成及环形乘员舱总成,环形机舱总成包括环形GOR总成、环形纵向A柱总成、环形机舱边梁总成及环形机舱纵梁总成,环形乘员舱总成包括环形纵向B柱总成、前档风窗总成、环形纵向C柱总成、环形侧向门框总成、环形纵向D柱总成、环形顶盖总成及地板总成。通过设置环形机舱总成,提升了机舱刚度与碰撞传力能力,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机舱结构能良好的传递载荷,减低碰撞加速度;通过设置环形乘员舱总成,使乘员舱成为一个坚固整体,提升在汽车行驶过槛、过坑、急转弯时平顺性,同时使汽车无论发生正碰、侧碰还是顶压翻滚时,均可确保乘员舱变形足够小,满足安全碰撞对乘员的保护要求。

    一种尾梁本体与流水槽护板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3597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068292.9

    申请日:2021-09-13

    IPC分类号: B62D25/00 B62D25/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侧围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尾梁本体与流水槽护板的装配方法,先把焊接内板与流水槽护板进行连接;再把安装支架与尾梁板连接后,随后进行焊接固定,同时把连接完成后的焊接内板与流水槽插接在尾梁本体对应区域,再实现焊接内板尾梁本体间的焊接;上述操作完成后,再在尾梁本体对应位置安放连接卡扣,组成尾梁总成,最终实现尾梁本体与流水槽护板的连接装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梁本体与流水槽护板的装配方法,本发明通过上述装配方法的公开,方便了流水槽护板与尾梁本体之间的连接。

    用于车辆的后搁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27809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075125.2

    申请日:2020-10-09

    IPC分类号: B62D27/02 B62D2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搁板连接结构及车辆,后搁板连接结构包括:后搁板总成,所述后搁板总成包括:后搁板和后搁板加强板,所述后搁板与所述后搁板加强板限定出第一腔室;后搁板支撑总成,所述后搁板支撑总成包括:后搁板连接板撑板和后搁板加强板撑板,所述后搁板连接板撑板和所述后搁板加强板撑板限定出第二腔室;其中所述后搁板支撑总成设置在所述后搁板总成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后搁板支撑总成与所述后搁板总成至少部分搭接且通过粘结和焊接固定。根据本发明的后搁板连接结构中后搁板总成与后搁板支撑总成通过粘接和焊接固定,提高了后搁板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后搁板连接结构的扭转异响。

    一种车身框架
    58.
    发明公开
    一种车身框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71528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11538.2

    申请日:2021-01-05

    IPC分类号: B62D25/00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包括后地板框架和隔离墙框架;所述后地板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后纵梁和右后纵梁;所述隔离墙框架与所述后地板框架连接形成第一环状结构和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下端横向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之间,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下端横向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之间,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下端具有一定间隔;通过在后地板框架上设置上述隔离墙框架,形成彼此支撑的第一环状结构和第二环状结构,进而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和稳定性。

    强化装置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2585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80006539.4

    申请日:2018-01-11

    IPC分类号: B62D25/00 B62D29/00

    摘要: 一种结构强化件,该结构强化件包括:刚性聚合结构(12),该刚性聚合结构包括中央部(20)和与该中央部相邻的两个侧部(22,24),该中央部和侧部中的任一个包括顶表面、底表面以及可膨胀的粘性材料(14),该可膨胀的粘性材料位于该中央部和两个侧部中的任一个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其中,该可膨胀的粘性材料沿该中央部的底表面和所述侧部中的任一个的顶表面设置。

    侧车身加强结构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94135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10824386.6

    申请日:2018-07-25

    IPC分类号: B62D25/20 B62D25/00 B60K1/04

    摘要: 一种侧车身加强结构设置为提高传递载荷的效率和抵抗车辆碰撞的性能。该结构包括:中地板,其形成车身的底表面;电池箱,其联接到所述中地板的下表面。侧梁与所述中地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相联接,以布置在所述电池箱的两侧,并且所述侧梁具有形成为盒状形状的横截面且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座椅横梁具有与所述中地板相联接的下端部,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横跨中地板以与所述侧梁相联接。管螺母竖直地延伸以顺次穿过电池箱、侧梁、中地板以及座椅横梁,并且固定至电池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