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67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217255.9
申请日:2020-03-25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卡车副驾驶前侧储物盒,包括,存放组件,包括前侧板、盒体和门盖,所述盒体嵌于所述前侧板内,所述门盖与所述前侧板轴连接,所述门盖设置于所述盒体开口处;锁紧组件,包括锁扣、卡槽和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上,所述锁扣与所述支撑台轴连接,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盒体侧面,所述锁扣位置与所述卡槽位置对应;控制组件,包括按钮、调节件和锁止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上,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按钮和所述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本发明可一键切换储物盒的锁紧状态,同时门盖关上时对盒体的锁紧状态进一步约束,保证盒体的稳固。
-
公开(公告)号:CN11123178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228223.9
申请日:2020-03-27
申请人: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建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卡车座椅,包括支撑单元、升降单元和减震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底部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的中部框架、与底部框架顶面固定连接下支撑件,以及与中部框架底面固定连接的中支撑件,升降单元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偏心齿轮、第二转轴、第二偏心齿轮、旋转手柄、第一偏心轮、第二偏心轮和限位件,减震单元包括顶部框架、交叉支架、横杆和阻尼器。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第一偏心齿轮和第二偏心齿轮的配合使座椅可以进行上下调节,通过阻尼器和交叉支架的设置使座椅可以进行减震。
-
公开(公告)号:CN118484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0652.6
申请日:2024-05-30
申请人: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自动避障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的避碰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响应车辆的路径生成请求,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和车辆动力学模型确定状态约束和输入控制约束;创建成本函数,基于成本函数、状态约束和输入控制约束确定车辆系统的避碰策略;基于车辆系统的避碰策略确定控制参数和规划轨迹,并基于控制参数控制车辆以规划轨迹进行避障,利用路径跟踪误差设计触发规则,当轨迹跟踪误差达到阈值时执行优化问题,规划新的轨迹,并计算相应的控制参数,驱动车辆沿期望路径行驶并避开障碍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01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803045.2
申请日:2021-07-15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7/10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平衡桁架板梁的裂纹区域识别方法,包括:设置原板梁及对照实验组板梁,并在其底部施加静载荷力,分别得到各测点位置上的应变值分布;根据应变值分布,计算各测点位置对应的曲率半径;对比并判断原板梁和对照实验组板梁的各测点位置对应的曲率半径是否满足判断标准;若满足,则标记对应测点位置并根据其限定的梁段范围在整个的板梁梁段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损伤区段判断,完成裂纹的区域识别。本发明通过对均衡布置板梁进行单元划分并合理布置应变片,实现对裂纹区段的有效识别,进而根据板梁弯曲理论参数推理获得裂纹所在的板梁区域,便于企业对裂纹区段的强度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364260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724482.5
申请日:2021-06-29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113 , G06F18/2135 , G06Q50/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RMR算法与主成分分析的驾驶行为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基于车载数据采集终端数据管理系统在线获取运营车辆的车联网数据;预处理所述车联网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工作与指标数据计算;互信息计算每一个所述指标数据,利用指标边缘概率密度与指标联合概率密度计算互信息;利用前向排序法依次计算所述指标数据间的相关性与冗余性,完成mRMR特征重要性排序与选择;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指标中的数据信息,分析得到所述车联网数据中的驾驶行为信息。本发明减少驾驶行为分析中数据指标间的冗余,同时减少数据维数,以此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为更好的利用车联网数据以及提取驾驶行为特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7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43241.1
申请日:2023-10-17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均衡电路,包括:单体电池;被动均衡单元:被动均衡电路连接后,用于所述单体电池降低SOC;充电均衡单元:充电均衡电路连接后,用于为所述单体电池提升SOC;均衡切换单元:由多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构成;一个所述单体电池通过第一开关与充电均衡单元串联连接;一个所述单体电池通过第二开关与被动均衡单元串联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低被动均衡的能量损耗和提升均衡效率,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977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26218.7
申请日:2023-09-01
申请人: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V20/59 , G06V40/16 , G06N3/006 , G06V10/44 , G06V10/766
摘要: 本发明属于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实时采集车辆行驶数据和驾驶员的面部特征信息,通过疲劳驾驶检测模型对所述面部特征信息定位得到人脸特征点,根据所述人脸特征点得到面部数据,对所述疲劳驾驶检测模型中的惩罚因子和高斯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最优惩罚因子和最优高斯核函数参数对疲劳检测模型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疲劳检测模型,通过所述更新后的疲劳检测模型对所述面部数据和所述车辆行驶数据进行疲劳检测,得到疲劳检测结果,实现根据两个维度的数据综合对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提高疲劳检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8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88308.0
申请日:2023-08-07
申请人: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特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建立车辆的几何模型,并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车体模型网格;基于车体模型网格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外流场数据;对外流场数据进行模态分解和重构,得到外流场特征信息;对外流场特征信息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到外流场结构特征的目标模态和规律。本发明通过对车体模型网格进行模拟计算的外流场数据进行模态分解和重构,得到外流场特征信息,并根据外流场特征信息得到外流场结构特征的目标模态和规律,解决了外流场结构特征分析成本高、精度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降低成本,精度高、计算效率快、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6569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0803044.8
申请日:2021-07-15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8/2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整车底盘部件疲劳载荷谱提取方法,包括:制定试验场路试方案并采集实车试验场耐久路面信号;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校核;通过迭代反求策略得到轮心轴头位移并根据时域、频域以及相对损伤值进行判敛;若判敛结果符合标准,则驱动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加载仿真及提取整车零部件疲劳载荷谱。本发明避免了难以获取的轮胎参数特性对整车仿真载荷结果的影响,最大限度还原了真实用户路面状况,确保疲劳计算的精确性,对于后期改款车型驾驶室设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样车生产前即可预测其疲劳耐久表现,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改进,此外,对于研究汽车系统级疲劳耐久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9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801517.0
申请日:2021-07-15
申请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长头卡车发动机罩的疲劳耐久性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发动机罩有限元模型;截取前半车架,对前半车架进行柔性化处理后与发动机罩装配搭建车架‑发动机罩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试验场实测的响应信号,利用迭代反求策略获取试验场车架等效位移,并根据等效位移驱动动力学模型得到发动机罩的疲劳载荷谱;结合发动机罩材料属性、单位载荷应力场分布结果,应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发动机罩进行疲劳仿真分析。本发明将发动机罩疲劳仿真分析与用户道路使用场景相关联性,克服了传统方法无法精准再现发动机罩结构疲劳寿命的缺点,同时也有效缩短企业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