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17444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1039105.2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F28D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Abstract: 一种柔性平板热管结构,涉及平板热管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柔性导热的平板壳体、充液管以及毛细芯,平板壳体的内部为中空,充液管和平板壳体相连通,毛细芯位于平板壳体内部,所述毛细芯是采用泡沫铜或者铜丝编制条制成的毛细芯,本发明的一种柔性平板热管结构,通过使用柔性导热的平板壳体,以及采用泡沫铜或者铜丝编制条制成的毛细芯,使得平板热管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大小、形状和厚度,且具有良好的柔性,可用于曲面结构的电子设备的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0745032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33732.5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执行器失效的模糊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带执行器失效的工业系统模型,再建立虚拟控制器和所述虚拟控制器需满足的自适应法则,然后创建工业系统模型的自适应补偿控制策略,当执行器发送故障时,根据虚拟控制器的传输控制量误差,判断是否触发自适应补偿控制,如果是,执行自适应补偿控制策略;否则,返回判断。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未知参数和执行器失效模型的实时在线校准,建立事件触发控制机制,在节省带宽情况下,补偿了未知故障和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渐进稳定并且所有的闭环信号都是有界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344360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640883.6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B25J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自由度机器人模块,回转模块包括回转机壳,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回转主动齿轮,固定在回转机壳上的第一减速器,固定在第一减速器输入端上的回转被动齿轮,固定在第一减速器输出端上的回转输出组件;摆转模块包括与回转机壳相对固定的摆转机壳,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摆转主动齿轮,固定在摆转机壳上的第二减速器,固定在第二减速器输入端上的摆转被动齿轮,固定在第二减速器输出端上的主动锥齿轮,固定在摆转机壳上的摆转基座,转动式安装在摆转基座上的输出轴,固定在输出轴上的摆转输出组件,固定在输出轴上的被动锥齿轮。该机器人模块结构紧凑,且具有两个自由度,属于机器人模块的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08061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173519.3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A61F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7/10 , A61F2007/0002 , A61F2007/00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热管的半导体制冷帽,包括制冷芯片,多根热管,依次嵌套的外帽散热模块、隔热帽模块、内帽导热模块;制冷芯片包括热端和冷端,热管的一端连接在制冷芯片的冷端上,制冷芯片位于隔热帽模块上端的散热口处,呈伞状分布的多根热管设置在隔热帽模块和内帽导热模块之间,隔热帽模块和内帽导热模块之间灌满导热液,隔热帽模块上设有用于防止导热液流出的密封模块。外帽散热模块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并排设置的翅片。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冷均匀、制冷效果好,属于半导体医用制冷帽的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88720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10937395.2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G01M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信号形态分量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装置及方法,利用轴承转动过程中会产生声信号,通过分析该信号的时域特征,提出了基于声信号MCA和Hilbert谱分析的轴承故障诊断新方法。仿真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故障声信号由冲击分量、谐振分量及噪声复合而成,通过构建由coif4小波字典和局部余弦字典组成的冗余字典能对原信号作较好的逼近。通过利用MCA方法进行广义软取阈值去噪,并稀疏分离出原信号的冲击分量。最后结合由MCA分离出的声信号冲击分量和其Hilbert频谱图,能准确地识别滚动轴承故障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7987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0765.2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08J5/18 , C25D13/02 , C25D13/22 , C08K3/04 , C08L63/00 ,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403 , G01N27/414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碳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铜片作为阴极,以碳纳米管分散液作为电解液,设置阳极,进行电泳沉积,将该碳纳米管沉积于铜片表面;取两片沉积时间相同的铜片,将含碳纳米管的一面相对,并固定铜片,使两片铜片之间的间距为0.01~0.04mm;将树脂施加于固定的铜片边缘,利用分子间表面张力使树脂浸润填充于两片铜片之间;固化所述填充于铜片之间的树脂,分离铜片,得到碳纳米管复合薄膜。本发明得到的薄膜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适用于制备传感器,尤其是柔性传感器或压敏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70631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0389547.X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输入死区的单连杆式机器人固定时间稳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输入死区模型化,建立带输入死区约束的单连杆式机器人系统模型,S2、基于反步技术,扩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和固定时间稳定控制理论,设计自适应事件触发控制器,S3、进行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供控制方法,采用新的控制模型和流程,使该控制方法具备实现系统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降低通信资源的利用率等优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有限时间控制方案中收敛时间受系统初始状态影响,且处理输入死区的技术方案通讯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占用大量的通讯资源来处理输入死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4073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535970.6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械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输出约束的机械臂触发式容错固定时间稳定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数学模型,对式(1)进行坐标变换;S2:控制器设计;S3:稳定性分析;S4:仿真与分析,单连杆机械臂系统参数选取:J=1,B=2,Mgl=10,x1(0)=0,x2(0)=0.2,系统存在两个执行器,一个工作正常,另一个在5s之前正常工作,而在5s之后完全失效。本发明通过考虑实际应用中的通信资源约束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事件触发机制,减少控制输入信号的更新频率,从而缓解系统通信压力,通过基于固定时间稳定理论设计控制器,可以自适应补偿执行器的失效,实现系统的固定时间稳定,与此同时满足系统的输出约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06968.8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纳米管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碳纳米管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砂纸、低熔点合金依次置于模具内,加热,固化,得到表面微结构低熔点合金;(2)将羧基化碳纳米管、添加剂混合,制得混合液;(3)将步骤(1)所得的表面微结构低熔点合金置于混合液中进行电场沉积,制得碳纳米管涂层;添加剂为硝酸盐;砂纸的目数为100‑1000;表面微结构低熔点合金为表面具有凹陷结构特征的低熔点合金。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涂层具有良好电学性能,进而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准确地识别人体关节的运动状态,精准监测弯曲角度,为人体运动分析和康复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99417.3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薄膜系统耦合振动机理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柔性薄膜测试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光学实验平台以及激振器,激振器的上方设有薄膜;至少三组六维力传感器工装,设置于薄膜的外周,六维力传感器工装与薄膜的边缘固定连接,用于测量薄膜各个方向产生的拉力数据;至少四组动作捕捉仪工装,设置于光学实验平台各角,用于测量薄膜的抖动量及位移;计算机,接收和处理各六维力传感器工装和动作捕捉仪工装测得的拉力数据、薄膜抖动量与摆动位移数据。上述方法包括激励、测量薄膜拉力和抖动位移、训练模型预测拉力数据、比对等,该装置及方法根据测量薄膜振动时的摆动位移和各方向上的拉力,并通过反推动力学模型研究其振动机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