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
    6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64557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380031110.8

    申请日:2013-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1/06 F16H29/04 F16H57/028 F16H2057/0202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校正误差的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30)具备:一端壁部壁部(34),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另一端侧;以及周壁部(40),其以存在间隔地覆盖曲柄连杆机构(20)的方式将另一端壁部(34)和一端壁部(32)连结在一起。在一端壁部(32)上设置有一端侧切口部(50(52、54))。在周壁部(40)设置有周壁侧切口部(56)。周壁侧切口部(56)和一端侧切口部(50)被构成为使得变速器壳体(30)具有挠性。(32),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侧;另一端

    轴承和无级变速器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35176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171293.X

    申请日:2014-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和无级变速器,所述轴承通过将润滑油顺畅地取入保持器与外圈的内周面之间、和保持器与内圈的外周面之间,来减少摩擦阻力的产生和保持器的磨损从而提高耐久性。轴承(16)具备外圈(161)、内圈(162)、多个滚动体(164)和保持器(163)。轴承(16)构成为,在将内圈(162)的旋转轴线方向作为宽度方向时,外圈(161)的从中央至一端的尺寸即外圈宽度(L1)、内圈(162)的从中央至一端的尺寸即内圈宽度(L2)、以及保持器(163)的从中央至一端的尺寸即保持器宽度(L3)满足“外圈宽度(L1)>保持器宽度(L3)>内圈宽度(L2)”的关系。

    无级变速器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7082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441661.2

    申请日:2015-07-24

    Inventor: 西村优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能够抑制将无级变速器的偏心盘支承成能够调整偏心量的第1、第2曲轴部件的挠曲。无级变速器具备对第1曲轴部件(17)的第1轴颈部(17a~17f)和第2曲轴部件(18)的第2轴颈部(18a~18f)进行支承的多个中间轴颈支承部件(22),多个中间轴颈支承部件(22)与被支承第1、第2曲轴部件(17、18)的第1、第2销部(17h~17m、18h~18m)上的多个偏心盘(21)的轴向端面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抵接,因此,当由于从连杆(27)传递至偏心盘(21)的驱动反力而欲使得第1、第2曲轴部件(17、18)挠曲时,中间轴颈支承部件(22)抑制偏心盘(21)的倾斜,由此,第1、第2曲轴部件(17、18)的挠曲被间接地抑制。

    无级变速器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4181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119233.8

    申请日:2015-03-18

    Inventor: 西村优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1/12 B60K17/08 F16H21/16 F16H21/20 F16H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在具有四杆机构型的曲柄连杆机构的无级变速器中,使承受来自连结销的压力的受压有效面变大。在具有输入轴(2)、输出轴(3)、旋转半径调节机构(4)、连接杆(15)以及摆动连杆(18)的无级变速器(1)中,连结销(19)将连接杆(15)的端部能够旋转地与摆动连杆(18)的摆动端部(18a)连结,防止连结销(19)的脱落的防脱机构具有:槽部(19a),其设置于连结销(19)的外周面;以及防脱销(21),其在连结销(19)的轴线方向上的与槽部(19a)对应的位置处被插入设置于输出侧环状部(15b)的孔部(15c)中,并与槽部(19a)的内表面抵接。

    无级变速器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68972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80007211.6

    申请日:2014-02-07

    Inventor: 西村优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Y10T74/151

    Abstract: 当摆动端部(18a)以离开输入轴(2)的方式移动时,无级变速器(1)的单向离合器(17)相对于输出轴(3)固定摆杆(18)。输入侧支点(P3)与输出侧支点(P5)之间的距离Lcon满足下面的条件式:其中,Lp是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P1)与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线(P4)之间的距离,R1是在旋转半径调节机构(4)的偏心量为规定的值时的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P1)与输入侧支点(P3)之间的距离,R2是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线(P4)与输出侧支点(P5)之间的距离。

    无级变速器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0181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25969.6

    申请日:2015-03-20

    Inventor: 西村优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级变速器,其具备:多个距离检测部(50),其被固定在变速器壳体(30)上,检测至被检测部的距离;和输出轴扭矩计算控制部(52),其基于由距离检测部(50)检测出的值来计算输出轴(23)的扭矩。输出轴扭矩计算控制部(52)具备:平均值计算部(56),其计算由距离检测部(50)检测出的值的平均值;和输出轴扭矩计算部(57),其根据平均值来计算输出轴的扭矩。多个距离检测部(50)至少具备第1传感器和第2传感器,由第1传感器和第2传感器检测距离的各个被检测部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由多个辊的间距×1/2+辊的间距×M(M是整数)构成。

    无级变速器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0171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22828.9

    申请日:2015-03-19

    Inventor: 西村优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3 F16H21/20 F16H57/0431 F16H57/04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所述无级变速器(1)形成有从内周向外周贯通偏心部件(6)的收纳孔(6a)的一部分的油路(33),所述油路(33)具有:入口孔(33a),其被从所述偏心部件(6)的收纳孔(6a)供给润滑油;以及出口孔(33b),其将润滑油排出到外部,所述油路(33)的至少所述出口孔(33b)在通过偏心量调节机构(8~14)调节为规定的偏心量(R1(R10≤R1≤R1max))的状态下,设置于连结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P1)与凸轮部(5)的中心(P2)的线(Ra)的延长线(Ra1)上,所述规定的偏心量(R1)对应于在平坦路面行驶时能够出现最高车速的变速比(TD)。

    无级变速器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015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25668.3

    申请日:2015-03-20

    Inventor: 西村优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12 F16H21/20 F16H29/04 F16H6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级变速器,其具备:距离检测部(50),其被固定在变速器壳体(30)上,检测至被检测部的距离;和输出轴扭矩计算控制部(52),其基于由距离检测部(50)检测出的值来计算输出轴(23)的扭矩。输出轴扭矩计算控制部(52)具备:峰值存储部(53),其以规定的次数依次存储由距离检测部(50)检测出的值的峰值;输入侧周期检测部(54),其检测输入轴(2)的1个旋转周期;输出侧周期检测部(55),其检测输出轴(23)的1个旋转周期;平均值计算部(56),其计算存储的规定次数的峰值的平均值;以及输出轴扭矩计算部(57),其根据平均值计算所述输出轴(23)的扭矩。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16629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052523.5

    申请日:2015-02-02

    Inventor: 西村优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将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连杆的重量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同时确保被压入该连杆的大端部的轴承的圆度。在连杆的连结部形成有贯通轴向两个表面的贯通孔,构成贯通孔所面对的大端部的内缘部的圆弧的中心相对于大端部的外周面的中心向小端部侧偏心,因此,通过使大端部在贯通孔的周向两端与连结部连接,并在刚性提高的两处位置的附近使大端部的径向壁厚减少而使其刚性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大端部的刚性在圆周方向上急剧变化,使压入反作用力在圆周方向上平缓地变化,从而提高轴承的圆度。而且,与使大端部整体上为厚壁来提高轴承的圆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连杆的重量和尺寸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9785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80060047.0

    申请日:2013-11-15

    Inventor: 西村优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Abstract: 在将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以等间隔并排配置的、以不同的位相间歇地传递驱动力的6个传递单元(14)从轴向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作为#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5单元、#6单元时,#4单元的相位相对于#1单元的相位、#5单元的相位相对于#4单元的相位、#2单元的相位相对于#5单元的相位、#3单元的相位相对于#2单元的相位、#6单元的相位相对于#3单元的相位、#1单元的相位相对于#6单元的相位分别向相同的方向偏移60°,因此,即使产生因作用于各传递单元(14)的偏心盘上的离心力所引起的偏载荷,也能够将施加于支承输入轴(12)的两端的轴承(21、22)上的载荷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降低振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