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4617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35143.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期粉尘监测与分段降尘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施工工程领域,通过隧道内监控传感器实施监测隧道内粉尘浓度,当粉尘浓度超过设定值后输出控制信号到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控制喷淋口喷水、射流风机的电源打开,当粉尘浓度降到设定值以下后,粉尘浓度传感器输出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控制喷淋口喷水、射流风机的电源关闭,喷水降尘、射流风机结束。在喷水降尘过程中,当有人员通过喷水区域时,光控传感器应人体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输入到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控制喷淋口喷水、射流风机的电源,从而控制其关闭,暂停喷水过程,人员通过后恢复喷水降尘。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89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1419242.3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出口低角度日光瞬间致盲效应的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a.选定模拟测试隧道及模拟测试路面、建立模拟低角度日光系统、在被测试车辆的驾驶人员眼睛位置等高位置设置照度计;b.驾驶人员在选定的模拟测试隧道及模拟测试路面上辨认设置于模拟测试路面上的小目标参照物,记录相关数据,调整模拟低角度日光系统的光照参数;c.检测驾驶人员在不同光照参数对比下的辨认情况。本发明通过改变单一光照参数进行多组试验,量化致盲效应导致驾驶员视觉能力的影响程度,为隧道口的光适应带设置提供理论数据参考,减少隧道出口段交通事故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70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26870.4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K9/00 , G06K9/38 , G06K9/46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T7/11 , G06T7/136 , G06T7/194 , G06T7/2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火灾烟雾动态检测方法,属于公路隧道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运动区域提取;S2:疑似烟雾区域分割;S3:特征分析提取;S4:火灾烟雾检测;本发明基于高斯混合模型提取的运动区域再在YUV颜色空间中通过滤色规则进行疑似烟雾区域分割,然后重点研究疑似烟雾区域烟雾的颜色、纹理特征,计算烟雾的颜色矩、提取烟雾的均匀局部二值模式(ULBP)、灰度共生矩阵(GLCM)进行特征融合,利用机器学习分类器进行模型训练区分烟雾和非烟雾,完成烟雾识别,分析结果选取最优算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92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395185.3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的公路隧道病害检测方法,属于隧道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在防火装饰板的后部布置传感器,检测衬砌状态数据;B:将衬砌状态数据和渗漏水红外图像信息以及裂缝图像数据通过巡检机器人平台实时传输至分析处理服务器中;C:分析处理服务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网格化病害定位计算,若检测点数据正常,则对数据进行存储,若检测点数据出现异常,将渗透水裂缝图像进行融合。本发明通过网格化病害定位计算可以快速分辨检测数据的异常情况,并根据经验得出隧道裂缝图像和渗漏水红外图像融合的方法,便于分析出现裂缝和渗漏水病害的衬砌图像,基于多种监测传感器,可以自动得出病害综合指数,确保隧道运营安全和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29421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48328.5
申请日:2021-03-07
Applicant: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京珠北分公司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养护作业声光智能警示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声光报警防撞桩和车辆探测器。当公路道路养护人员对道路进行养护时,在养护区域布置声光报警防撞桩和车辆探测器,当有车辆高速行驶接近探测器时,离车辆最近的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声光报警桩会启动并报警,当车辆离施工区域越近时,声光报警桩会以高频率声光报警提醒施工区域人员“有车辆驶过注意安全”,当车辆逐渐远去时,声光报警会逐渐减低。这样可以有效的提示养护人员注意安全及驾驶员减速慢行,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510640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269994.2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隧道竖井的巡检系统,包括导引绳、巡检平台、升降动力装置、探测仪器和控制处理设备;导引绳为表面粗糙的金属绳,用于为巡检平台的升、降进行导向和牵引;升降动力装置与巡检平台相连接,安装在导引绳上,用于将巡检平台固定在导引绳上,还用于为巡检平台提供升、降动力;探测仪器安装在巡检平台上,用于对竖井的结构状况进行探测;控制处理设备分别与升降动力装置、探测仪器电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动力装置带动巡检平台升、降;控制处理设备,还用于控制探测仪器进行探测、接收和存储探测数据;本发明可以解决竖井巡检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系统造价成本较高,巡检时系统处理图像识别运算复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9635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468228.5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广州广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模拟评估系统,包括:模拟驾驶系统,用于驾驶员进行模拟驾驶;隧道环境模拟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处理单元输出控制命令模拟隧道内的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驾驶员在模拟驾驶系统内进行模拟驾驶时的驾驶行为参数以及车辆状态参数;控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参数并进行行车安全评估;通过上述系统,能够对公路隧道的行车环境进行准确模拟,而且能够对驾驶员在场景中的驾驶行为进行准确监测,并通过驾驶员的行为对隧道的行车安全进行准确评估,无需到实际运营的隧道中对不同车流量环境进行直接测试,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1008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760253.1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21D11/0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暗挖隧道开挖轮廓线外施作第一排围护桩,在明挖隧道轮廓线外侧施作第二排围护桩;进行暗挖隧道开挖,然后施作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在围护桩的桩顶施作顶梁,以将相邻两个围护桩连接,在顶梁内浇筑顶板,以恢复地表交通;在顶板覆盖下进行明挖隧道开挖,到达顶部高程时,在围护桩间施作连梁,在连梁内施作中板;开挖隧道下部土体至隧道底高程时,在围护桩间施作底层纵横梁。上述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方法,环境破坏小,地表交通恢复快,施工安全性高,节省工程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51064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69994.2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隧道竖井的巡检系统,包括导引绳、巡检平台、升降动力装置、探测仪器和控制处理设备;导引绳为表面粗糙的金属绳,用于为巡检平台的升、降进行导向和牵引;升降动力装置与巡检平台相连接,安装在导引绳上,用于将巡检平台固定在导引绳上,还用于为巡检平台提供升、降动力;探测仪器安装在巡检平台上,用于对竖井的结构状况进行探测;控制处理设备分别与升降动力装置、探测仪器电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动力装置带动巡检平台升、降;控制处理设备,还用于控制探测仪器进行探测、接收和存储探测数据;本发明可以解决竖井巡检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系统造价成本较高,巡检时系统处理图像识别运算复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63637.X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1F13/04 , E01F9/604 , E01F9/608 , E01F9/658 , E01F9/615 , E01F9/30 , B05B17/08 , G03B21/608 , G08G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基于水幕投影的公路隧道柔性阻拦系统,包括用于检测隧道洞口状态的摄像机、用于检测隧道洞口环境参数的参数检测单元、水幕发生单元、投影器、洞口警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摄像机和参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摄像机和参数检测单元输出信息控制水幕发生单元和投影器工作以及控制洞口警示单元工作,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及时、有效的提示驾驶员前方隧道封闭,请勿驶入,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车辆无法及时制动造成的洞口封闭装置的破坏,从而有效避免隧道内二次事故的发生及保障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