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13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59115.0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沈涛 , 蒙锋 , 董金熹 , 刘浠流 , 丁惠贤 , 陈冠霖 , 苏东 , 肖静 , 苏玉刚 , 胡宏晟 , 吴晓锐 , 郭宏松 , 韩帅 , 林锐 , 龚文兰 , 陈绍南 , 吴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原副边多模块MC‑WPT系统的功率控制及效率匹配方法,功率控制方法包括步骤:确定系统满载功率P、需求输出功率P^和当前工作的副边变换模块的数目N,并计算P^与P的比值P*;根据N的大小和P*的大小对n个所述副边变换模块进行投入切出,以及调整当前投入的副边变换模块的内移相角βs,以使得系统输出功率满足需求输出功率P^。本发明通过副边模块的投切和副边内移相角的调节实现输出功率的全范围的功率控制,可以有效减小内移相角的过大导致副边的硬开关问题;通过原边模块的投切和逆变全桥半桥切换,实现系统整体的效率匹配,有效地提升了大功率多模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轻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46432.9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耦合机构散热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耦合机构的结构和材质建立热网络模型;S2:根据热网络模型确定目标点位与各个发热源之间的散热通道总热阻;S3:根据耦合机构的结构和应用场景确定各个发热源的热通量;S4:根据各个发热源的热通量以及目标点位与各个发热源之间的散热通道总热阻,确定在各个发热源的影响下目标点位到外部环境之间的温度差;S5: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和步骤S4所得温度差确定目标点位的温度是否满足系统需求。其效果是:通过上述评价后,能够使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不会因温度的不断上升而导致出现效率下降、传输特性改变和器件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646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54100.5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属于磁耦合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发射线圈和磁芯,发射线圈主体平面贴合于磁芯上表面,发射线圈由一根利兹线按照Q型线圈与DD线圈相结合的形式一体绕制而成,在磁芯上开设有过孔,通过设置的过孔,使发射线圈主体贴合磁芯,同时不增加发射线圈整体厚度,在磁芯的每一个过孔上沿着孔壁开设有阻磁缝隙,阻磁缝隙贯穿于磁芯的上下表面,通过设置的阻磁缝隙,使阻磁缝隙能够阻断位于磁芯中由过孔中线圈产生的循环磁通,从而避免形成涡流产生发热情形,可以明显改善耦合机构磁芯局部问题,且不会影响系统耦合系数和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25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841334.6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MC‑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向MC‑WPT系统及其恒流输出移相控制方法,通过在地面端设置地面端控制器、地面端通信模块和地面端电流检测器,以及在车载端设置车载端控制器、车载端通信模块和车载端电流检测器,从而在所述地面端作为能量发射端向所述车载端进行能量正向传输时,通过车载端电流检测器获取流过所述车载端电池的电流I2,并传送到地面端控制器,从而地面端控制器根据PI算法计算出ΔI对应的移相角θ作用于地面端全桥变换模块进行移相控制,实现对车载端的恒流输出。反之,车载端对地面端进行能量反向传输时,与这个过程相似。从而实现了双向MC‑WPT系统的双向恒流输出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3658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32974.4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C‑DC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及其参数设计方法,该参数设计方法结合控制电路,通过COT控制模块恒定导通时间控制使双Boost单级AC‑DC变换器工作在BCM模式下,为电磁式微型发电机提供仅与电感和导通时间相关的输入阻抗,当电磁式微型发电机的输出阻抗发生变化时,通过P&O控制模块控制导通时间使双Boost单级AC‑DC变换器的等效输入阻抗自动跟踪电磁式微型发电机的输出阻抗从而实现MPPT。本发明方法具有结构简单、采用模拟器件实现、设计完整有效、易于启动等特点,且能够广泛应用在振动能量收集的场合,可大幅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17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3256.9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能量收集系统的模块化切换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和逻辑处理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与逻辑处理电路串联,所述逻辑处理电路包括差分部分和处理部分,所述差分部分与处理部分串联,所述采样电路用于接收能量收集装置输出电压的电场感应信号。本发明通过利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能量收集系统的模块化电路迅速、准确的切换,减小了系统体积的同时,也减小了切换过程中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3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851659.2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50/10 , H02J50/40 , H02J50/70 , H02J50/90 , H01F38/14 ,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感解耦的三线圈耦合机构多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两大环节,即磁场仿真环节和数值计算及择优环节。磁场仿真环节需要分别搭建磁场仿真模型,依次扫描线圈尺寸参数,得到不同线圈尺寸下的相关参数,该环节不考虑线圈匝数的影响,线圈匝数均为1。数值计算及择优环节根据磁场仿真环节得到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不同尺寸、不同匝数时三线圈耦合机构最重要的三个参数,然后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择优,最终得到全局最优的三线圈耦合机构。本发明优化参数全面,优化结果全局最优;对各方向偏移均不敏感,抗偏移性能突出,线圈传输效率高;优化效率高,优化时间短。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7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36597.1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光伏用户参与的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治理方法,将电网和用户作组成联盟的年综合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无功补偿设备配置优化模型,确定无功补偿设备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将配电网系统的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结合无功补偿设备和光伏逆变器的出力约束,建立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模型;根据无功补偿设备配置优化模型和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模型建立电网和光伏用户合作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对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约束条件的改变来控制电网和用户是否合作,分析比较电网和用户合作前后系统的电压质量改善情况、网损情况和投资成本,从而得到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治理方案,使配电网系统的各方面状况都得到了更好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8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24277.5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89 , G01R31/388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组串式充电隐患的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用于采集电池保护板组串充电电流的充电电流采集模块;基于样本熵和标准差建立电池充电电气隐患检测判据的隐患参数计算模块,并得到电气安全隐患测度值M;通过两级阈值状况来对电池充电电气隐患故障类型进行判断的阈值判断模块。本发明有效地对充电电气安全隐患进行检测,避免了断路器不动作或者误判带来的不利后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网供电可靠性,对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电气火灾预警、促进我国电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2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840895.4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方向无线电能接收线圈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中,全方向无线电能接收线圈包括“口”字形磁芯,在“口”字形磁芯四个边的磁芯结构上分别绕制有螺旋线圈,其中:上下相对的两个螺旋线圈绕向相反且相互串联作为第一绕组,左右相对的两个螺旋线圈绕向相反且相互串联作为第二绕组,沿着所述“口”字形磁芯的外围还密集绕制有平面线圈作为第三绕组。其效果是:结构趋于扁平化,体积大幅减小,同时耦合机构不仅具备全方向功率输出,而且比之现有的同类型耦合机构在性能上有所提升,耦合机构的互感更高,抗偏转性能和抗偏移性能更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