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速长航时的无人机新翼型

    公开(公告)号:CN11750869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87705.9

    申请日:2023-10-25

    IPC分类号: B64U30/10 B64C3/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速长航时的无人机新翼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以通过翼型左端点的水平线为X轴,以通过翼型左端点的垂直线为Y轴,建立翼型上边缘曲线和翼型下边缘曲线表达式;本发明的用于低速长航时的无人机新翼型,对翼型头部前缘半径、最大相对厚度、最大相对厚度位置、最大相对弯度和最大相对弯度位置进行了设计,使翼型具有较大厚度以及较小的弯度,同时具备较好的气动性能,能够满足低空低速无人机的使用要求。

    一种短距起降飞行器的后缘分布式涵道吹气襟翼增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844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59358.1

    申请日:2023-09-27

    发明人: 谢东含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距起降飞行器的后缘分布式涵道吹气襟翼增升系统,包括:主翼盒,其设置有长条状机翼结构,所述主翼盒一端设置有涵道增升襟翼,且涵道增升襟翼由上升力面、下升力面和垂直隔板组成,所述上升力面与下升力面对称设置,且上升力面与下升力面表面构成涵道增升襟翼侧壁面结构;垂直隔板,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上升力面与下升力面之间。该短距起降飞行器的后缘分布式涵道吹气襟翼增升系统,装置内部的主翼盒与下升力面构成光滑的流通路线,气体进入上升力面与下升力面构成的涵道增升襟翼内部,在垂直隔板分布下对涵道内部空间分化,使得转子风扇引流浸润的升力面积占全翼盒的面积比例大大增加。

    混合结构折叠式机翼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88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131538.7

    申请日:2022-09-16

    申请人: 及兰平

    发明人: 及兰平 及佳 王旭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结构折叠式机翼,属于航空领域。本发明的混合结构折叠式机翼包括折叠式机翼支撑骨架,和对折叠式机翼支撑骨架围合成的内部空间进行填充的气囊充气式蒙皮。这两种结构构成“混合结构折叠式机翼”;能够实现机翼在水平方向折叠/展开,同时减少若干机翼支撑骨架部件数量,降低复杂程度,从而减小机翼重量,为飞行器提供升力之目的;本发明适用于:有机翼折叠需求的各类小型和轻型有人/无人飞行器,例如:单人飞行器,采用混合结构折叠式机翼的垂直起降飞机、旋翼机、空投型无人运输飞行器等等。

    一种考虑背负式动力影响的高升阻比飞翼布局翼型

    公开(公告)号:CN11675018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348574.7

    申请日:2023-04-03

    IPC分类号: B64C3/14 B64C39/10 G06F30/15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背负式动力影响的高升阻比飞翼布局翼型,翼型前缘钝度增强,使其压力分布顺压梯度延长,有利于提高翼型的升力特性,翼型上表面外形趋于平坦,且曲率变化和缓,使压力恢复趋于和缓。这使得发明翼型不但具备良好的大攻角特性,翼型进气道入口前平坦的外形使其具备和缓的逆压梯度,使得进气道的内流场不会因为过于剧烈导致溢流或分离等现象。计算表明,在设计雷诺数(2.0×107)下,翼型在巡航Ma0.66时,具备良好的大攻角特性,当攻角增加时,进气道内流场分离现象消失。

    宽速域变体双翼结构、宽速域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610147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090747.1

    申请日:2022-09-07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速域变体双翼结构、宽速域飞行器。宽速域变体双翼结构具有低阻双翼构型、展开构型及折叠构型;所述宽速域变体双翼结构包括:下翼、上翼以及连接组件,所述下翼的第一端用于与机身连接,所述下翼的第二端与所述上翼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调节式地连接,以使所述宽速域变体双翼结构能在所述低阻双翼构型、所述展开构型及所述折叠构型之间切换;所述下翼的第一端的弦长大于所述上翼的第一端的弦长,所述下翼的第二端的弦长大于所述上翼的第二端的弦长。采用上述的宽速域变体双翼结构的宽速域飞行器在典型的飞行任务剖面内的综合气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种高亚音速低雷诺数流动的高升阻比翼型

    公开(公告)号:CN115320827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59003.8

    申请日:2022-10-14

    IPC分类号: B64C3/14 B64G1/22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亚音速低雷诺数流动的高升阻比翼型,属于空气动力学技术领域。一种高亚音速低雷诺数流动的高升阻比翼型具有前缘尖薄、后缘粗钝的特殊外形特征,以翼型上下表面在前缘的连接点为坐标原点,翼型弦长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方向由翼型前缘指向翼型后缘,Y轴垂直于X轴,用c表示弦长:所述翼型最大相对厚度为5.37%c,最大相对厚度位置在79.01%c,最大相对弯度为4.13%c,最大相对弯度位置在44.11%c。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一种在高亚音速低雷诺数条件下具有优异气动性能的新翼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与传统翼型相反的类似前后缘倒置的外形,尖前缘有利于前缘吸力峰值显著上升,提供更多的升力。

    一种亚声速扁平融合体布局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71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567963.0

    申请日:2022-12-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亚声速扁平融合体布局飞行器,涉及航空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内翼体的尾部轮廓边缘和两个外翼体轮廓边缘采用边缘平行法则设计布局,具有隐身特性;内翼体的头部边缘形成内翼体后略角,外翼体的前部边缘形成外翼段后掠角,采用双后掠布局适应较高速度飞行和低速飞行;内翼体采用后缘对称翼型或轻微后卸载翼型,外翼体采用前缘加载和后缘略大后卸载相组合的翼型,实现巡航设计点的力矩自配平;内翼体设置背负式进排气系统,保证隐身特性;进排气系统的进气道和尾喷管均采用S弯内流型面设计;尾喷管出口进行保形设计,可实现多种进排气系统的融合。采用多种特征相互组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兼顾隐身特性与气动特性,具有更好的综合特性。

    一种基于voronoi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机翼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700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52056.X

    申请日:2022-09-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oronoi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机翼及其设计方法,所述机翼主要由外轮廓及轮廓内部的框架结构组成,所述框架结构由区域内的一组初始站点通过构造voronoi结构并对其进行质心化处理和等比例映射的方式得到若干个映射后的泰森多边形组成,所述外轮廓外部被蒙皮包裹,框架结构则和蒙皮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框架结构填充在整个机翼内部,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对框架结构的纤维打印路径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实现复合材料机翼的一体化成型制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形式简单,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良好且可以通过纤维增强打印技术一体化成型的复合材料机翼结构,从而降低复合材料机翼的制造时间和生产成本。

    一种自适应台阶高度的环量控制翼型

    公开(公告)号:CN1153526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127830.1

    申请日:2022-09-16

    IPC分类号: B64C3/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台阶高度的环量控制机翼,所述环量控制机翼的机翼主体截面翼型为超临界翼型,在机翼主体后缘设置环量控制装置。通过将柯恩达型面与机翼主体滑动连接,并使用一套驱动控制系统控制其相对位置,使柯恩达型面可以在射流工作过程中实现在第一、第二喷口之间的精准移动,最终实现了根据射流气腔的工作压比对喷口后台阶高度的自适应调整,显著扩大了环量控制装置的有效工作范围,并在其有效工作压比范围内射流均处于最佳附着状态,提高了环量控制效率。此外,台阶高度的变化不会引起其他环量控制装置外形如柯恩达弧面等的变化,提高了环量控制装置的稳定性,降低了设计难度。

    直升机、直升机套件及相关联的重新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809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80021957.2

    申请日:2021-03-19

    摘要: 描述了一种直升机(1),其包括沿着第一轴线(X)伸长并且在机头(6)与尾梁(7)之间延伸的机身(2);具有沿着第二轴线(Y)伸长的一对第一空气动力学表面(11)的水平尾翼(9);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X、Y)限定第一平面(Q);直升机(1)包括横向于第一空气动力学表面(11)的一对元件(20);以及一对第二空气动力学表面(21),其产生相应的第二空气动力,与第一元件(20)连接并且面向相应的第一空气动力学表面(11)并且与相应的第一空气动力学表面间隔开;每个第二空气动力学表面(21)包括与相应的所述元件(20)连接的一个第一根端部(80)、与所述尾梁(7)间隔开的第二自由端部(81)、第一前缘(55)、与所述第一前缘(55)相对的第一后缘(56)、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X)的在所述第一根端部(80)处的第一翼弦(C1)和在所述第二自由端部(81)处的第二翼弦(C2);第一翼弦和第二翼弦(C1、C2)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Q)倾斜的第二平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