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111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28476.0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表面损伤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缆表面损伤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架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输入弧形板,支撑架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输出弧形板。本发明当牵引装置带动电缆进入检测筒内部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输出转轴旋转,输出转轴旋转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齿环上的旋转套旋转,旋转套旋转带动清洁机构内部的连接块一旋转,连接块一旋转带动固定弯杆旋转,固定弯杆旋转带动清洁杆上的清洁滚筒沿着电缆的外壁旋转,通过设置清洁滚筒,清洁滚筒有利于将粘黏在电缆的外壁的杂质清除,从而避免电缆外壁上的杂质影响该装置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70086.2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悬浮直线电机的磁悬浮永磁调速器及其调速方法,包括筒式磁悬浮直线电机、轴向单自由度混合磁轴承以及双筒式永磁调节器;轴向单自由度混合磁轴承的控制线圈始终通电,让动子处于悬浮状态,筒式磁悬浮直线电机的三相绕组线圈根据外部负载变化,通电产生使动子做轴向运动的推力,从而带动轴向磁轴承定子做轴向运动,检测轴向磁轴承的轴向气隙变化,控制轴向磁轴承产生使磁轴承转子轴向运动的磁吸力,带动传动轴上的轴套做直线运动,改变永磁调速器间的接触面,调节输出转矩与转速。本发明提出的磁悬浮永磁调速器实现更为精准的调速控制,保证了高效能的传动;同时减少了振动和噪音,优化了永磁调速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9531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010980946.4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阻电机领域,公开一种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包括定子、内转子以及外转子。定子包括电机定子铁心、永磁环和隔磁铝环;电机定子铁心被隔磁铝环分为外、内侧电机定子铁心,在外、内侧电机定子铁心表面分别均匀分布六个外侧悬浮齿和转矩齿、六个内侧悬浮齿和转矩齿,内、外侧转矩齿通过隔磁块与电机定子铁心相连;悬浮齿、转矩齿上均绕制绕组;永磁环连接左右侧电机定子铁心;外侧转子铁心的内侧、内侧转子铁心外侧分别均匀分布转子齿,其分别与外、内侧电机定子铁心间形成外侧气隙、内侧气隙;本发明提出的磁阻电机仅需两个三相逆变器就能够实现内外双转子稳定悬浮,悬浮控制和转矩控制无耦合,具有结构紧凑、造价低、控制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63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58350.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九相逆变器的无轴承电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九相逆变器、悬浮绕组磁链观测器、转矩绕组磁链观测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力‑磁转换模块、无轴承电机以及调节器。将传感器检测无轴承电机的信号与原始给定信号在PID控制器中进行对比,再将差值信号与观测器观测出的信号共同输送至转换模块,然后通过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接着将信号进行处理,通过九相逆变器的集成控制模块的设计,对一套控制系统的分级调制,最终达到对无轴承电机转矩与悬浮的分别控制。本发明在保障了无轴承电机的转矩与悬浮控制的同时,还降低了无轴承电机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控制系统的灵活性与容错能力,增加了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94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553094.9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H02K1/2791 , H02K1/22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表贴式外转子永磁电机的不等厚磁极结构优化方法,首先确定磁极极弧系数、磁极之间的极宽、最小气隙长度以及磁极的偏心距为所需优化的永磁体结构参数;将所需优化参数按照关联度分3个阶段进行采样分析,确定四个优化参数的取值范围;选取电机气隙磁密、齿槽转矩以及气隙磁密的谐波畸变率最小化作为电机的优化目标;采用CCD构建电机的响应面模型;设计改进的多目标浣熊优化算法,对四个优化参数进行多目标寻优;确定最终的不等厚磁极结构。本发明对电机优化参数的全局搜索能力更优,能够精准地找寻到优化目标的最优值。同时通过对优化参数与优化目标的选取以及对目标函数的设计,使得优化后的外转子永磁电机具有更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73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71422.5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三相开绕组永磁电机的控制系统,采用一个九相逆变器与两个三相逆变器来实现对双三相开绕组永磁电机的控制。将两个开绕组电机的内三相引出,由九相逆变器控制,外三相由两台三相逆变器分别控制。其中,九相逆变器由两个三相两电平电压源逆变器和五个浮动电容连接的H桥组成,并采用SVPWM控制,使H桥电容器电压有效地维持在所需的不对称电平,并设计公共H桥的开关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H桥在发生任何故障时,九相逆变器都能够在五电平或三电平模式下工作,提升了双开绕组永磁电机系统的可靠性;并且由于逆变器相数的增加,可以为驱动系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调制模式,同时改善了电机运行的平稳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50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29747.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G05D1/495 , G05D1/46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杂风场下基于L1自适应控制的四旋翼姿态调整方法,包括:参考对数模型与半波长离散阵风模型分别将阵风、多向风风场模型表示出来,再结合非线性降维法将其降维成数个不同权重的线性风场模型;建立四旋翼在线性风场模型下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结合L1自适应控制,将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作为被控对象,设计状态观测器和自适应律,对四旋翼的姿态进行调整。本发明在复杂风场下具有更好的抗风干扰性、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5995.5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F16C3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三极交流同极型混合磁轴承。包括定子和转子两部分,定子是由两个线圈铁芯、共同定子铁芯,永磁体、左、右支架与线圈组成的整体;转子由转轴及套接在转轴上的径向铁芯和共同转子铁芯组成;线圈铁芯内侧均布3个磁极,每个极上绕制线圈,每个线圈铁芯连接有共同定子铁芯,共同定子铁芯沿轴向向内延伸,通过永磁块相连接。转子轴依次套接共同转子铁芯与径向铁芯。共同定子铁芯沿轴向延伸长度与绕组轴向宽度相同,3个共同定子铁芯中串有支架,支架设有螺纹孔,并在支架上的45°和180°度位置处装设位移传感器。本发明提出的新型三极交流同极型混合磁轴承具有偏置磁路短、磁阻与漏磁小、用铁量少,造价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1625774.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线路信号的检测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异常检测的阈值,使得检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评估模块及阈值调节模块;本发明通过对电力线路使用外部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电力线路的使用状况,并确定电力线路的阈值调节等级,按照阈值调节等级对电力线路的信号异常判定的阈值进行自适应调节,以达到针对不同电力线路的情况形成不同的信号异常判定阈值,无需人工干预进行参数调整,利用自适应校对规则,减少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03328.1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刷直流电机转矩优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转矩优化方法,包括建立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进行性能求解;构建电机模型结构参数与输出响应下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框架;获取针对不同响应目标的关键结构尺寸参数变量;建立可替代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最优预测元模型;对元模型进行多转矩目标优化,获取帕累托最优前沿;使用CRITIC‑TOPSIS评价模型对帕累托解集的相对优劣进行评估和排序,获取最优结构尺寸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电机多转矩性能的快速优化,摒弃有限元模型迭代计算缓慢的缺点,选用的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各项转矩性能指标间的差异性与关联性,其评价结果客观全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