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074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711449620.3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移动平台的地震勘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外挂式电子舱、电路集成装置、水下移动平台、挂载机构、多电极发射列阵和多通道水听器线列阵;外挂式电子舱通过挂载机构外挂固定在水下移动平台上,电路集成装置设置在外挂式电子舱内,电路集成装置与多电极发射列阵连接,多电极发射列阵与多通道水听器线列阵连接;电路集成装置包括多通道水声数据采集装置、声源主机、光电接驳盒和电池组,多通道水声数据采集装置与声源主机连接,光电接驳盒分别与多通道水声数据采集装置、声源主机、电池组以及多电极发射列阵连接。本发明能够避免大深度海水对声波的大幅度衰减,提高地震探测分辨率,增加地层穿透深度,进而提高勘探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710477805.9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在线充电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与水下待充电装置连接,包括:位置采集装置、水上控制器、水下充电装置及设置在水下待充电装置上的受电插头;水下充电装置包括水下控制器、外围传感器及送电接头;位置采集装置采集水下充电装置和水下待充电装置的位置信息;外围传感器采集水下充电装置的水下深度和离地高度信息;水上控制器分别与位置采集装置、水下充电装置连接,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和外围传感器采集信息调整水下充电装置位置,直至与水下待充电装置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将水下充电信号发送至水下控制器,以控制送电接头与受电插头连接形成充电电路。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或方法能够实现水下在线充电,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78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14346.2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杭州锐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H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水听器灵敏度相对校准方法,属于海洋船舶水下声学装备的测量,所述方法利用消声水池结合深海高压环境模拟装置,整个测量过程中只有待测水听器承受的静水压发生改变,有效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由于发射换能器位于深海高压环境模拟装置外部,不受静水压的影响,因此,可模拟全海深压力环境就可以实现全海深压力环境下水听器灵敏度的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01361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26604.1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深海磁耦合隔离油液补偿推进器。本发明包括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和后端盖压力补偿系统,后端盖压力补偿系统通过电机磁耦合系统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连接;电机磁耦合系统包括隔离套、转子螺旋桨总成和定子总成,隔离套包括转筒和连接在转筒外部的转轴;转子螺旋桨总成套接在转轴的外部,转子螺旋桨总成的一侧与后端盖压力补偿系统连接,转子螺旋桨总成的另一侧与转筒连接,转筒的另一侧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连接;定子总成设置于转筒的内部,定子总成与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转子螺旋桨总成和定子总成沿轴向设置,采用隔离套实现了定子总成和转子螺旋桨总成的隔离;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满足了深海航行器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0957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018568.9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中国海洋大学 ,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 山东拓普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微地形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及三维地形重建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坐底平台、移动平台、摄像机、激光器、电机舱、驱动舱、控制舱和上位机交互系统;上位机交互系统通过传输机构与电机舱、驱动舱和控制舱连接,用于输送电能、发送控制指令、获取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绘制海底三维地形图。本发明通过在海底设置用于拍摄海底激光条纹图像的摄像机以及带动和承载摄像机、激光器运动的坐底平台、移动平台等,实现了对海底一定范围内的激光图像扫描,同时根据拍摄的图像能够还原出海底三维地形,实现对海底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06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20419.8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深海潜器搭载可调节式多管沉积物取样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取样单元,与取样单元对应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杆,以及转动座,对应于第一连接杆设置,设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多个转动件,对应的设于容纳腔内,并可在容纳腔内转动;安装座,与多个转动座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与转动件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该深海潜器搭载可调节式多管沉积物取样器,使得取样单元可以在以转动件为顶点的圆锥形空间内以转动件为圆心转动,从而在海底取样时,取样单元可以根据海底地貌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角度调整,并且多个取样单元之间的调整相互不影响,有效地实现了深海的一次多管取样。
-
公开(公告)号:CN108398690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176932.X
申请日:2018-03-04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S15/88
Abstract: 一种海底反向散射强度测量方法,属于水声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多组水听器接收信号计算水听器输出电压均方值的统计平均,用以衡量海底平均散射声强的大小;通过对声源和水听器进行校准,获得声源级和灵敏度;根据发射脉冲长度,计算有效照射区域面积;最后,根据水听器输出电压均方值的统计平均、声源级、灵敏度、有效照射区域面积和传播损失,通过声呐方程计算海底反向散射强度的最佳估计值和测量不确定度。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于实施,能够同时获得较宽掠射角范围内的海底反向散射强度,是一种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海底声散射特性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0203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27767.5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属于船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船体外板水火成型装置。其包括作业小车、污染物处理循环系统、激光检测装置、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五部分,其中作业小车上部连接旋转机构的扭转杆,污染物处理循环系统安装在门式主动安装架中,激光检测装置安装在Y向移动滑台上,控制系统安装在门式主动安装架上,位于整套设备的外侧。本发明利用作业小车实现了强光遮蔽、余热回收利用和废水、废气的回收处理,污染物处理循环系统实现废水废气的回收处理,并利用余热发电,激光检测仪实现钢板变形的实时监测。本发明具有氧乙炔和冷却水利用率高,污染少,控制精确,生产效率高,加工效果好,热能利用率高、可半自动化生产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1665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11501.4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属于深海地质勘探领域,具体涉及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深海沉积物取样器。其包括弹性收缩封口管、下部热流值传感器、闭合压板、取样外筒、取样内筒、上部热流值传感器、通水阀门等。本发明利用弹性管实现采样后封口,配以机械锁定,利用锁定和解锁机构实现二次采样。本发明利用封闭样品存储空间,减少样品的损失和扰动,二次采样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取得有效样品的效率,完整的保存特定位置的原位海水样品以及未扰动的原位沉积物样品,实时采集表层沉积物原位的热流值,为后期生物、化学、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原位海水和沉积物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0929845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63028.4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卫星传输海底地震探测装置。该探测装置中,海底设备与海面设备通过锚系连接;海面设备包括海面卫星收发装置和海面数传装置;锚系包括铠装缆、水中浮体、海面连接件和海底连接件;海底设备包括海底地震仪、海底数传装置、底锚重块和声学释放器;海底地震仪实时采集海底振动信号,并将海底振动信号依次通过海底数传装置、铠装缆、海面数传装置和海面卫星收发装置发送到岸基实验室实现海底振动信号的实时探测。本发明的卫星传输海底地震探测装置,能够用于地震信号的实时检测和传输,从而实现地震灾害和海啸等灾害的预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