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70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34995.7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1D6/00 , C21D8/02 , C21D9/00 , C22C33/04 , B21B1/46 , B21B3/00 , B21B15/00 , B21B37/56 , B21B37/74 , B21B45/00 , B21B45/02 , B60B3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20MPa级别桥壳盖用钢板,属于带钢生产技术领域,所述钢板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05~0.10%;Si:0.05~0.20%;Mn:1.0~1.5%;Al:0.02~0.05;P≤0.015%;S≤0.004%;Ti+Nb≤0.2%;Re:0.002~0.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钢板强度在520Mpa以上,因而钢板厚度可降低至6.0‑8.0mm,满足主机厂对桥壳钢用钢的轻量化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520MPa级别桥壳盖用钢板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458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157358.7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38 , C21D6/00 , C21D8/02 , C21D9/00 , B21B3/02 , B21B37/74 , B60B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00MPa级热轧相变强化钢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重载车辆车轮用钢技术领域,所述热轧相变强化钢由如下质量分数的化学成分构成,C 0.06~0.10%,Si≤0.20%,Mn:1.20~1.60%,P≤0.015%,S≤0.005%,Al:0.015~0.05%,Cr:0.2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热轧相变强化钢的金相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贝氏体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热轧相变强化钢,其屈服强度为398‑433MPa,抗拉强度为532‑580MPa,延伸率为34‑37%,成形性好,180°冷弯均合格,疲劳强度极限为293‑319MPa,疲劳性能优良,可延长服役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67295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20544.6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惠亚军 , 吴科敏 , 李飞 , 田志红 , 刘锟 , 陈斌 , 潘辉 , 周娜 , 李秋寒 , 许克好 , 曹杰 , 牛涛 , 肖宝亮 , 杜倩 , 崔阳 , 徐伟 , 张大伟 , 李晓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热冲压桥壳钢成品强度的热冲压工艺,属于钢铁冶炼与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高热冲压桥壳钢成品强度的热冲压工艺,可达到控制桥壳钢成品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下降量小于等于50MPa的目的,并且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的效果;同时,由于降低了加热温度,可以节约用电量,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23546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88536.9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2C33/04 , C21D6/00 , C21D8/02 , C21D9/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4 , B21B1/46 , B21B37/56 , B21B37/74 , B21B45/00 , B21B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感应加热的桥壳钢及其生产方法,采用C-Mn-Ti微合金化设计路线,利用C、Mn元素固溶强化和降低奥氏体相变温度,进一步细化贝氏体晶粒尺寸,提高桥壳钢的强度和塑、韧性。通过抑制Ti元素在冷却阶段和卷取过程中析出,为后续桥壳钢在感应加热过程中TiC析出强化提供保障。奥氏体完全再结晶区采用大压缩比,细化奥氏体晶粒,未再结晶区增加压缩比,有利于提高组织中的位错密度。热轧态桥壳钢的屈服强度≥650MPa,抗拉强度≥750MPa,延伸率≥18%,-20℃冲击功≥150J;感应加热后桥壳钢的屈服强度≥520MPa,抗拉强度≥650MPa,延伸率≥25%,-20℃冲击功≥100J。
-
公开(公告)号:CN10850495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463868.3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690MPa级热轧厚规格低屈强比汽车轮辐用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分别为:C 0.06~0.10%,Si≤0.20%,Mn 1.50~1.70%,P≤0.015%,S≤0.005%,Al 0.02~0.05%,Cr 0.15~0.25%,Nb 0.02~0.04%,Ti 0.01~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690MPa级热轧厚规格低屈强比汽车轮辐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铁水KR脱硫—LF精炼—RH精炼—Ca处理—连铸—热轧工艺。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性能、规格、成分及热轧工艺设计,生产高强度、低屈强比、高疲劳寿命、高表面质量且性能稳定的,满足生产及用户要求的690MPa级热轧厚规格低屈强比汽车轮辐用钢。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7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703432.3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M400级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磨钢技术领域,所述NM400级钢的化学成分为:C:0.15~0.30%;Si:0.60~1.5%;Mn:2.5~4.0%;Nb:0.01~0.20%;Al:0.02~0.35%;P:≤0.010;S:≤0.005;Cr:0.10~0.50%;Ti:0.05~0.10%;N:≤0.004%;B:≤0.004%;其余为Fe及来自制备所述NM400级钢的杂质。该耐磨钢板NM400的屈服强度≥800MPa,抗拉强度≥1300MPa,延伸率≥12%,‑20℃冲击功≥80J,HBW:370‑430;可以满足用户的加工需求,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7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703218.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M450级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磨钢技术领域,所述NM450级钢的化学成分为:C、Si、Mn、Nb、Al、P、S、Mo、Ti、N、B和Fe及来自制备所述NM450级钢的杂质;其中C、Si、Al、和Mo质量百分数关系满足:1.2≤(C+Si+Al+Mo)≤2.45。该NM450级钢的性能参数包括: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400MPa,延伸率≥10%,‑20℃全尺寸冲击功≥50J,HBW为420~480。
-
公开(公告)号:CN1148550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396946.9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惠亚军 , 吴科敏 , 刘锟 , 韩赟 , 陈斌 , 田志红 , 周娜 , 牛涛 , 王伦 , 吴耐 , 龚坚 , 黄天华 , 武巧玲 , 郭子峰 , 李旭东 , 肖宝亮 , 徐伟 , 李晓林 , 张大伟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强高扭转疲劳轴管用热轧带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材制备技术领域,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C:0.10%‑0.15%;Si:0%‑0.05%;Mn:0.50%‑1.00%;P:≤0.010%;S:≤0.005%;Alt:0.02%‑0.04%;Nb:0.050%‑0.100%;V:0.050%‑0.10%;Mo:0.10%‑0.50%;Cr:0.20%‑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申请通过添加Nb、V和Mo等元素,并控制其含量,来保证铁素体和析出相的粒径在较小的尺寸范围,进而保证热轧带钢获得高强度的同时保持更高的塑韧性,从而解决目前钢的塑韧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399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9484.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规格热轧板带的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热轧板带的厚度规格在6cm‑25.4mm,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粗轧机组对中间坯进行粗轧;所述粗轧机组的各个轧辊的出入口分别设置有喷嘴集管;在对所述中间坯进行粗轧的最后一道轧制后,控制所述粗轧机组在最后道次对应轧辊的出口设置的若干喷嘴集管中的一组或者多组喷出冷却液对所述中间坯进行冷却降温,用以替代摆钢操作;对冷却后的所述中间坯进行精轧。
-
公开(公告)号:CN1153919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83235.1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车轮的载荷谱,其中,载荷谱包括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将采集到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车轮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将有限元仿真结果带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该方法能更准确地模拟真实道路的车轮服役情况,提高试验真实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