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超卫星两舱解锁状态下姿态快速机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4473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1481651.9

    申请日:2020-12-15

    IPC分类号: B64G1/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超卫星两舱解锁状态下姿态快速机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双超卫星两舱(平台舱和载荷舱)质量特性和执行机构控制力矩及其角动量,规划姿态机动路径,并生成前馈控制力矩;根据姿态机动规划结果,结合两舱质量和两舱质心位置,生成两舱质心平动前馈控制力;设计前馈加反馈联合控制律,保证两舱解锁状态下姿态机动控制路径与规划路径一致,同时通过相对质心位置控制保证两舱不发生碰撞。本发明实现了双超卫星两舱解锁状态下姿态快速机动控制的两大目标:一是快速调整载荷舱的空间指向;二是两舱不发生碰撞。本发明还可以为双超卫星两舱解锁状态下姿态快速机动控制的具体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气体静压轴承工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0484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810621489.2

    申请日:2018-06-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气体静压轴承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设备的工作特性和功能需求,确定所需的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加工成本和运行成本需求;S2、根据设备工况及应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气体静压轴承设计原则;S3、气体静压轴承的性能估算;S4、气体静压轴承的精确计算;S5、气体静压轴承的稳定性校验;S6、气体静压轴承的设计、加工与装配;S7、气体静压轴承性能测试。本发明可实现气体静压轴承的系统性定制设计理念,获得气体静压轴承设计与工程应用的准确衔接,进而可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整体性能。

    适用于磁强计与测姿仪安装矩阵标定的旋转轴监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9870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61753.2

    申请日:2019-11-01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磁强计与测姿仪安装矩阵标定的旋转轴监测设备,包括支撑立柱(1)、激光自准直仪(2)、光路转换反射镜(3)、龙门架(4)、接收反射镜(5)、连接杆(6)、测姿仪(7)、无磁夹具(8)、无磁转台(9)、安装平台(10)、测姿仪电子学箱(11)、磁强计电子学箱(12)以及磁强计(13)。本发明通过激光自准直仪实现了无磁转台的回转精度主动监测,并通过后续误差补偿实现磁强计与测姿仪安装矩阵高精度标定。本发明测姿仪电子学箱、磁强计电子学箱、激光自准直仪远离无磁转台布置,进而有效避免了测姿仪电子学箱、磁强计电子学箱、激光自准直仪以及背景磁场等剩磁的干扰,从而保证了高精度的测试环境。

    气膜密封的气浮物理仿真平台的非接触供气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711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202223.4

    申请日:2018-03-12

    IPC分类号: B64G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膜密封的气浮物理仿真平台的非接触供气装置及方法,通过在气浮物理仿真平台的平动平台垂向下方中心位置设置由导气块和导气孔组成的导气单元,导气孔位于导气块的中心,在导气单元下方对应设置固定于基础平台的供气单元,在供气单元的中心设置供气孔,并在供气孔周围设置大面积浅腔,使得在气浮物理仿真平台平面运动时,供气孔始终位于浅腔范围内,且导气单元与供气单元的精加工面对应设置,并保持数微米量级的距离。本发明既实现了气浮物理仿真平台供气与外部地面环境的非接触气膜密封,又可获得持续不断的气体供应,具有理论无限长实验时间以及模拟环境干扰力矩小等优点。

    卫星动静隔离式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1616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83681.8

    申请日:2016-11-30

    IPC分类号: B64G1/28 B64G1/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动静隔离式结构,包括载荷舱、平台舱以及连接在所述载荷舱和所述平台舱之间的非接触磁浮机构。本发明有以下创新设计:1)以空间上动静隔离,采用完全位姿解耦控制思想,利用高精度、高带宽卫星动静隔离式结构,实现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优于5×10-4度、姿态稳定度优于5×10-6度/秒的超高精度,彻底解决“双超”技术瓶颈,实现了载荷姿态的完全可测可控。2)通过磁浮机构非接触连接,实现动静隔离,直接隔断平台舱活动和挠性部件向载荷舱的微振动传递,有效保障载荷的超精超稳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全频带隔振的效果,极大降低了对控制系统产品的带宽需求。3)两舱空间隔离,有效避免了平台热变形对载荷指向的影响。

    主从式非接触双超卫星地面原理验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64699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10846.0

    申请日:2016-09-08

    IPC分类号: B64G1/10

    CPC分类号: B64G1/10 B64G2700/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从式非接触双超卫星地面原理验证系统包括主动气浮的平台舱,还包括被动气浮或主动气浮的载荷舱;平台舱与载荷舱通过非接触磁浮机构实现动静隔离;平台舱通过主动气浮装置气浮在光滑的大理石平台上;载荷舱通过单轴气浮台被动气浮或者通过主动气浮装置主动气浮。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验证主从式非接触双超卫星所采用“动静隔离非接触、主从解耦高精度”的全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姿态控制性能评估。

    阻尼吸振的气体静压轴承

    公开(公告)号:CN11064527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87428.5

    申请日:2019-09-19

    IPC分类号: F16C32/06 F16F15/02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吸振的气体静压轴承,包括:覆板(1)、轴承主体(2)、第一节流塞(501)、第二节流塞(502)、第一空气通道(701)、第二空气通道(702)以及减震体(8);所述第一空气通道(701)、第二空气通道(702)设置在轴承主体(2)上;所述第一节流塞(501)、第二节流塞(502)分别设置在第一空气通道(701)、第二空气通道(702)的内部;所述轴承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容纳空间(9);所述覆板(1)能够盖合容纳空间(9);所述减震体(8)设置在容纳空间(9)的内部;所述减震体(8)能够耗散轴承主体(2)振动产生的能量。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具有高稳定性。

    适用于挠性卫星参数辨识的地面试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6175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481976.8

    申请日:2019-06-04

    IPC分类号: G01S19/02 G01S19/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挠性卫星参数辨识的技术领域内的适用于挠性卫星参数辨识的地面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挠性卫星的动力学模型;步骤二,搭建以dSpace实时控制系统、控制器、电压放大器、悬臂梁、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堆和π形作动器组成的试验系统;步骤三,试验系统加电进行模型参数辨识试验;步骤四,参数辨识试验结果分析。本发明经过地面试验研究和动力学仿真评估,可有效辨识大型挠性结构及压电材料相关动力学参数,充分解决了大型挠性结构高精度控制问题。

    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气体静压轴承工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0484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21489.2

    申请日:2018-06-15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气体静压轴承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设备的工作特性和功能需求,确定所需的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加工成本和运行成本需求;S2、根据设备工况及应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气体静压轴承设计原则;S3、气体静压轴承的性能估算;S4、气体静压轴承的精确计算;S5、气体静压轴承的稳定性校验;S6、气体静压轴承的设计、加工与装配;S7、气体静压轴承性能测试。本发明可实现气体静压轴承的系统性定制设计理念,获得气体静压轴承设计与工程应用的准确衔接,进而可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整体性能。

    内含式卫星构型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4206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6255.X

    申请日:2016-11-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含式卫星构型,包括:平台舱,所述平台舱为一个中空的环状结构;载荷舱,所述载荷舱设置在所述平台舱内;对接锁紧解锁机构及非接触磁悬浮直接力控制机构,所述对接锁紧解锁机构及所述非接触磁悬浮直接力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平台舱与所述载荷舱之间;太阳电池阵,所述太阳电池阵设置在所述平台舱的侧部。本发明解决了卫星超高精度超高稳定度控制要求、提升卫星质量特性和敏捷机动性能、改善载荷空间环境、降低平台扰动和热交变对卫星载荷影响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分体设计、集中控制的设计概念,具有结构构型紧凑、控制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研制风险低、周期短、集成总装简单易行的技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