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振动轮心力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104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0902.4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频振动轮心力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对目标车轮的多个方向上输入的静态激励力信号,采集与静态激励力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响应信号;根据静态激励力信号和第一振动响应信号,构建与目标车轮轮心对应的源点动刚度矩阵;响应于车辆行驶状态下与路面激励对应的第二振动响应信号,基于第二振动响应信号和源点动刚度矩阵进行轮心力计算,确定目标车轮的低频振动轮心力。本申请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可以有效提升低频振动轮心力测量的准确度,为车辆的设计、维护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车身扭转刚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41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105077.X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车身扭转刚度的方法,在开启件上或与开启件接触的车身区域安装电磁铁,在汽车上安装用于监测开启件与车身的挤压状态和汽车颠簸状态的传感器,根据开启件与车身的挤压状态和汽车颠簸状态判断汽车行驶时的路况,当开启件与车身的挤压和汽车颠簸超过阈值时,即为恶劣路况,否则为普通路况,根据路况实时动态调整电磁铁的工作状态;恶劣路况下,电磁铁通电,开启件吸附固定在车身上提升二者的连接刚度,开启件作为车身的刚度补强部件,从而提升车身扭转刚度,之后恶劣程度增大则增大电磁铁工作电流;停车和普通路况下,电磁铁断电。本方法能根据需要动态提升车身整体扭转刚度,不需要针对车身梁系及接头进行过多的刚度提升。

    针对声腔缝隙对声传递函数影响再现的分析及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898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331361.9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声腔缝隙对声传递函数影响再现的分析及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与车身尺寸成比例的声腔简化模型,该声腔简化模型以小声腔模拟仪表板声腔,大声腔模拟座舱,小声腔和大声腔之间设有一条缝隙,且该声腔简化模型是经过验证的赫姆霍兹共振系统;计算从仪表板声腔激励点和座舱前部激励点到座舱后部响应点的声传递函数ATF;仿真分析缝隙宽度、长度、深度、谐振腔体变化对ATF的影响。本发明分析验证了赫姆霍兹共振系统中缝隙宽度、缝隙深度、缝隙长度以及谐振腔体积的对声传递函数的影响,提高了建模时系统的模态频率精度和噪声传递函数的精度。

    方向盘模态管控方法及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689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0329.5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盘模态管控方法及装置,涉及方向盘模态技术领域,其中,方向盘模态管控方法借助第一工装对方向盘进行固定约束,然后测第一方向上的方向盘模态,从而排除整车实验中在第一方向上由方向盘模态引出的方向盘振动;借助于第二工装对管柱进行固定约束,得第一方向上的管柱的模态,从而排除整车实验中在第一方向上由管柱模态引出的方向盘振动;最后将方向盘安装在管柱上,测得第一方向上的方向盘与管柱共同约束模态,从而排除整车实验中在第一方向上由方向盘与管柱共同约束后的模态引起的方向盘振动,能够逐步排除引起方向盘振动的位置,本发明提供整体上改善了难以快速找出引起方向盘抖动的部件的位置的问题。

    边界等效建模的汽车托架动态传递特性仿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76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41213.1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界等效建模的汽车托架动态传递特性仿真系统,它包括刚性等效建模模块和刚度参数定义模块,所述刚性等效建模模块用于利用汽车零部件刚性等效原则对车身边界和悬架边界进行刚性等效建模,生成车身边界和悬架边界的刚性等效模型;刚度参数定义模块用于利用汽车零部件刚度值定义原则对车身边界和悬架边界的刚性等效模型分别进行对应的刚度参数定义。本发明能在没有车身模型的条件下或者需要快速验证的情况下进行汽车托架边界等效建模分析。

    汽车内饰件异响仿真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958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110826476.0

    申请日:2021-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异响仿真分析系统,包括建模模块、加载模块、仿真分析模块;建模模块用于,建立内饰车身有限元模型,对异响分析对象赋予刚度值;加载模块用于,采用重力场法分别加载静态极限扭转工况和动态路谱工况;仿真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时仿真分析分别得到两种工况下异响分析对象的极限相对位移值和时域相对位移曲线,当两种工况下任意时刻的相对位移均小于设定位移时,判定为不存在异响风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异响仿真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静态极限扭转工况和动态路谱工况,进行时域瞬态响应分析分别得到时域相对位移曲线,根据相对位移判定是否异响风险。本发明提高了异响预测的准确度。

    一种车载安全折叠桌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31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200613.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车载安全折叠桌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模块、电磁性组件、安装在车体上的升降装置、第一驱动机构和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折叠桌;通过控制模块解除或恢复第一驱动机构对升降装置的控制,并控制电磁性组件的相互吸引、排斥或不作用,实现车辆在正常行驶状态下,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节折叠桌的桌面高度,在车辆受到前后方向冲击时,解除第一驱动机构对升降装置的控制,使折叠桌能够在电磁性组件的相互吸引下快速下降,避免乘客胸部与折叠桌发生撞击;在车辆受到上下方向震动时,解除第一驱动机构对升降装置的控制,使折叠桌能够在电磁性组件的相互排斥下,至少部分吸收所述折叠桌的上下震动。

    一种车载安全折叠桌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318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00613.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车载安全折叠桌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模块、电磁性组件、安装在车体上的升降装置、第一驱动机构和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折叠桌;通过控制模块解除或恢复第一驱动机构对升降装置的控制,并控制电磁性组件的相互吸引、排斥或不作用,实现车辆在正常行驶状态下,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节折叠桌的桌面高度,在车辆受到前后方向冲击时,解除第一驱动机构对升降装置的控制,使折叠桌能够在电磁性组件的相互吸引下快速下降,避免乘客胸部与折叠桌发生撞击;在车辆受到上下方向震动时,解除第一驱动机构对升降装置的控制,使折叠桌能够在电磁性组件的相互排斥下,至少部分吸收所述折叠桌的上下震动。

    提升车身扭转刚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41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105077.X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车身扭转刚度的方法,在开启件上或与开启件接触的车身区域安装电磁铁,在汽车上安装用于监测开启件与车身的挤压状态和汽车颠簸状态的传感器,根据开启件与车身的挤压状态和汽车颠簸状态判断汽车行驶时的路况,当开启件与车身的挤压和汽车颠簸超过阈值时,即为恶劣路况,否则为普通路况,根据路况实时动态调整电磁铁的工作状态;恶劣路况下,电磁铁通电,开启件吸附固定在车身上提升二者的连接刚度,开启件作为车身的刚度补强部件,从而提升车身扭转刚度,之后恶劣程度增大则增大电磁铁工作电流;停车和普通路况下,电磁铁断电。本方法能根据需要动态提升车身整体扭转刚度,不需要针对车身梁系及接头进行过多的刚度提升。

    针对声腔缝隙对声传递函数影响再现的分析及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898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331361.9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声腔缝隙对声传递函数影响再现的分析及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与车身尺寸成比例的声腔简化模型,该声腔简化模型以小声腔模拟仪表板声腔,大声腔模拟座舱,小声腔和大声腔之间设有一条缝隙,且该声腔简化模型是经过验证的赫姆霍兹共振系统;计算从仪表板声腔激励点和座舱前部激励点到座舱后部响应点的声传递函数ATF;仿真分析缝隙宽度、长度、深度、谐振腔体变化对ATF的影响。本发明分析验证了赫姆霍兹共振系统中缝隙宽度、缝隙深度、缝隙长度以及谐振腔体积的对声传递函数的影响,提高了建模时系统的模态频率精度和噪声传递函数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