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901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4646.0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自动防洪装置,当正常天气或者雨量较小时,从进水口进入安装水槽内的水直接从排水口排出;当雨量较大以致洪水出现时,大量烘水从进水口涌入安装水槽内,安装水槽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安装水槽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闸门启动组件与防水闸门分离,并触发水位激发开关,使防水闸门与限位柱抵接,密封封堵隧道口;本方案通过安装水槽、防水闸门、闸门启动组件、推拉件和水位激发开关相互协同配合,实现洪水来临时,自动密封封堵隧道口,而防止洪水的涌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洪水退去时,防水闸门自动关闭,且在正常天气下,防止水位激发开关的误触发而避免防水闸门封堵隧道口,确保隧道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20599870U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21753905.7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管片上浮量监测装置,其通过设置密封的防护盒保护力学传感器,可以防止同步注浆浆液进入内部,并在防护盒上设置可压缩件,使可压缩件的底端伸入防护盒内并与力学传感器连接,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当管片脱离盾尾后,若管片在同步注浆过程中出现上浮时,所述可压缩件会随管片同步上浮并被上方的土层挤压而产生压缩变形,从而施加下压力在力学传感器上,所述力学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可压缩件的下压力即可换算得到可压缩件的压缩变形量,从而检测得到管片的上浮量,从而实现对盾构管片的上浮量进行实时监测,可以为同步注浆压力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便于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管控管片上浮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18376494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1897822.0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斜地层中的隧道衬砌加固结构,其通过在隧道内布置沿轴向和竖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根斜向支撑件,每根斜向支撑件的倾斜角度与倾斜地层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两端抵靠在隧道二次衬砌上,可以在倾斜地层中的隧道结构受到左右不对称的地层压力时为隧道提供强支护,提高隧道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并且还能限制隧道结构的左右非对称变形,保证隧道内轮廓符合设计要求,整个加固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且可实现重复使用。另外,通过在隧道围岩中斜向插入加强锚杆并与隧道初期支护连接,通过加强锚杆连接相邻地层,将相邻地层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地层的整体稳定性,减小了隧道周围地层发生顺层破坏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了隧道结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26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224417.7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63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包括舱体,设置于舱体内的光源供应系统、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储备电源、避险人员聚集区和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水下隧道顶壁上的振动传感器,设置于隧道外的救生信息监控装置,设置于舱体内的水位传感器、定位装置和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设置于仓体内舱门入口位置处的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设置于舱体外的声光警报装置。本发明在灾难发生后可为遇险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避险空间和保证避险人员基本的生存条件,且智能化程度高,可自动检测到水下隧道险情的发生,从而作出合理的应急响应,能提高险情发生后人员安全脱险的可能性和降低发生二次安全意外事故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9057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55618.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2D29/063 , E02D29/16 , E02D19/00 , E02D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隧道连接位置的防排水系统。包括防水装置和排水装置,防水装置设置在隧道的初期支护层和二次模筑衬砌层之间,防水装置包括土工布,土工布设置在初期支护层的内壁上,土工布朝向隧道内部的一侧设有防水板,防水板沿隧道内壁纵向铺挂,且防水板于隧道连接点的拐角处弯折铺设,隧道连接点拐角的施工接缝处还设有中埋式自粘止水带,中埋式自粘止水带能够避免水从施工接缝处渗入,排水装置设置在初期支护层和二次模筑衬砌层之间以及隧道的地面下。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水下隧道连接段的防排水结构与防排水技术措施,并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良好的整体防排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1702717.6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IPC: E21D13/00 , E21F11/00 , E21D11/00 , E21D11/10 , E21D11/15 , E21D20/02 , E21D11/06 , E21D11/04 , E21F16/00 , E04H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废弃矿坑处治兼作临时避难所的方法,包括:S1:根据勘探资料,在可能出现废弃矿坑采矿残留空洞的位置区域进行超前地质勘探,确定空洞范围,设计避难平台的高度和大小;S2:对废弃矿坑的采矿残留空洞处置时,做好监控量测,并在施工过程中一边掘进,一边在掌子面和空洞周围施加临时支撑,保证隧洞内的安全;S3:待矿坑周边采矿残留空洞全部出漏后,对采矿残留空洞周围的临时支撑也施加完成,对矿坑空洞内部表面进行加固处理;S4:将采矿残留空洞改造为临时避难所。本发明利用既有废弃矿坑空间改造成临时避难所,相比于新建避难所更能大量节省工程造价,并能同时实现对废弃矿坑的合理处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24417.7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63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包括舱体,设置于舱体内的光源供应系统、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储备电源、避险人员聚集区和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水下隧道顶壁上的振动传感器,设置于隧道外的救生信息监控装置,设置于舱体内的水位传感器、定位装置和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设置于仓体内舱门入口位置处的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设置于舱体外的声光警报装置。本发明在灾难发生后可为遇险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避险空间和保证避险人员基本的生存条件,且智能化程度高,可自动检测到水下隧道险情的发生,从而作出合理的应急响应,能提高险情发生后人员安全脱险的可能性和降低发生二次安全意外事故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66073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43575.0
申请日:2009-06-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施工缝双源供热排水防冻方法,采用热气和电能两种能源形式对施工缝处的排水通道进行小范围供热排水,热气和电能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该方法在可排水止水带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双源供热管,采用热空气和电能两种能源对隧道施工缝进行小范围、分区段、分时段供热解冻,防止施工缝处排水通道冻结堵塞,实现有效排水,从而避免寒区隧道施工缝出现冻害。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36046.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包括:S1、开挖断面设计;S2、超前钻探;S3、堵水注浆;S4、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S5、中隔围岩间隔开挖;S6、下台阶开挖;S7、浇筑二次衬砌;S8、按步骤S3‑S7进行循环施工,控制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进尺领先于中隔围岩开挖5~8m,控制中隔围岩开挖进尺领先于下台阶开挖8~12m,控制二次衬砌进尺距下台阶掌子面距离为8~10m。本发明针对软弱围岩中水下隧道工程特点,利用上左导坑和上右导坑之间的岩土原位预留形成中隔围岩,对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施工,并结合中隔围岩间隔开挖,不仅对围岩的扰动小,且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满足了工程的安全要求和经济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09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285851.1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降尘车,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头部的动力装置,设置于车体尾部的喷雾水泵、储水箱和喷雾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喷雾水泵输出动力,从而将储水箱中的水泵向喷雾装置而喷洒出水雾进行降尘,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降尘车还包括:集水槽;翼板;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与集水槽的出水端接应,用于收集喷洒的水雾进行循环利用;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出水端通过水管分别与循环水箱、储水箱连接。本发明降尘车可对喷洒的水雾进行收集再利用,不仅可降低用水量,还可解决喷洒的水雾造成隧道路面和拱璧湿滑,而导致作业人员施工不便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