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653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848482.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7C5/08 , G01M17/007 , G01M7/08 , G06V2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事故分析与重建技术领域,尤其是针对远端乘员保护的汽车侧面碰撞测试边界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侧面碰撞的事故视频资料;根据所述事故视频资料,识别出各事故车辆的型号,并获取相应车辆的具体参数;通过分析所述事故视频资料,计算各事故车辆的碰撞位置、碰撞速度和碰撞角度;利用事故分析软件,重建事故场景;从所述重建的事故场景中提取边界条件参数;通过所提取的边界条件参数,分析确定适用于汽车侧面碰撞测试的测试边界。本发明可以提高对远端乘员的保护效果以及提升车辆的整体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34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43425.X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015 , G06V20/59 , G06V40/10 , G06V10/82 , G06T7/6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8B21/02 , G08B7/06 , H04N5/76 , B60Q5/00 , B60Q1/50 , B60Q1/52 , B60H1/00 , G01S13/88 ,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遗留儿童检测方法及系统。一种车内遗留儿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根据提取的活物目标运动相关的信息,生成热效应图,判断车内是否存在乘员遗留;S6:依据人体骨骼像素坐标点信息得到人体肢体尺寸,通过人体肢体尺寸拟合出乘员的体积,从而完成乘员类别的判断;S7:根据步骤S3和步骤S6的判断结果,CPD系统能发出报警信息。本发明根据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共同判断结果,使得CPD系统发出报警信息,相比现有技术中,单独使用毫米波雷达或者摄像头作为CPD系统的直接检测设备,极大的减少了误报、漏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2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2199.2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8 ,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胸部冲击模块配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系统运用了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00,调整冲击模块的质心;S200,将人体模型置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并分为人体上部、胸部体段以及人体下部;设置转轴用于计算转动惯量,转轴通过胸部体段的质心且与人体的冠状轴平行;S300,在冲击模块上方设置上配重块用于模拟人体上部的重量,计算上配重块的质量;S400,在冲击模块下方设置下配重块用于模拟人体下部的重量,计算下配重块质量;S500,进行配重块安装;S600,验证配重块的质量是否准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人体冲击模块更好地模拟真实情况下躯体的重量分布,更加真实地模拟车辆碰撞时对人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773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130145.1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0134 , B60W30/09 , B60W50/14 , B60W50/00 , B60Q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侧面碰撞事故的车辆动态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车辆车身多维信息数据信息、车辆环境信息数据信息和车辆乘员信息数据信息,并经过数据融合搭建实时更新的数据模型;根据车辆碰撞仿真软件生成的虚拟碰撞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得到碰撞风险预测模型;S2:将模型中的数据输入碰撞风险预测模型获得乘员受伤害程度和发生碰撞预测位置点信息,将车辆与潜在碰撞物之间的状态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生成风险地图;S3:车辆调整系统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分别对进行车辆悬架系统高度、速度和座椅姿态和车辆安全带进行调整,并对车辆乘员进行风险提示,以降低风险等级,并实时更新风险地图。本发明能够在侧碰事故中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3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312481.X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侧向碰撞的副驾驶位安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副驾驶位安全测试滑台,调整滑台上主驾驶座椅的位置和副驾驶座椅的位置,使所述主驾驶座椅位置与汽车操作台的距离小于所述副驾驶座椅位置与汽车操作台的距离;调整所述滑台的侧向碰撞角度和侧向碰撞加速度,模拟侧向碰撞车内环境进行副驾驶位安全测试,以获取副驾驶座椅上假人的碰撞测试信息;对副驾驶座椅上假人的碰撞测试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对副驾驶位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本发明调整滑台上主驾驶座椅位置和副驾驶座椅位置,使搭建场景更加贴近真实场景;同时根据真实历史侧向碰撞事故数据调整滑台的碰撞角度和加速度,测试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757453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481563.2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1M17/00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EB技术的性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无AEB作用下的碰撞速度概率分布曲线、行人MAIS3+损伤风险函数;获取不同AEB测试场景下的初始速度和降速量;不同场景的发生权重系数;S2、计算降速比曲线;S3、获取有AEB作用下的碰撞速度概率分布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AEB在真实事故中避免碰撞的能力;S4、获取无AEB作用下的行人伤害概率曲线和有AEB作用下行人伤害概率曲线;S5、计算两曲线的积分面积之差,即AEB在真实世界中降低行人伤害的能力;S6、基于两个能力构建符合真实世界的AEB性能评估模型。本发明结合真实事故多维度的评估AEB性能,反映AEB在真实事故中的表现情况,提高了AEB性能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36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35222.2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辆领域,公开了智能车辆典型非标准坐姿乘员正面碰撞损伤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假人模型,假人模型放入待训练的约束系统模型中;根据碰撞测试评价标准,将约束系统模型的输出值和已有的试验结果对标,输出值为假人模型损伤数据;将多种典型非标准坐姿作为数值仿真的边界条件;步骤二、基于约束系统模型,在预碰撞阶段加载AEB减速度曲线,在碰撞阶段加载碰撞加速度曲线;步骤三、对多种典型非标准坐姿进行全因子分析,在AEB的制动状态下,进行数据碰撞仿真;以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对智能汽车乘员损伤防护及智能约束系统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8747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67166.4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能量法的电池包侧柱碰安全性快速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电池包侧柱碰模型,复现电池包壳体结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组及其相关部件在试验中侵入变形过程;建立快速预测模型,包括确认门槛梁范围内电池包结构的碰撞吸能特性,碰撞吸能特性由侵入位置、侵入量与碰撞角度决定;建立碰撞速度和质量补偿下的电池包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基于电池包结构的能量吸收随侵入量关系,建立不同碰撞位置和碰撞角度组合下的电池包侧壁侵入量与碰撞速度和质量补偿的响应面;验证快速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该技术方案能够针对大量碰撞工况进行全面、准确、快速的评估,建立不同碰撞工况与电池单体失效风险的经验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56946.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汽车碰撞试验的原始减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准备。预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归一化和特征平均处理,生成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旨在简化原始减速度数据并保留关键特性。接下来,对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进行逆归一化处理,以恢复其原始尺度,方便后续直观的数据理解。最后,根据逆归一化处理后的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计算出乘员舱的偏转角度,这有助于评估碰撞对乘员舱的影响和乘员可能遭受的损伤。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从碰撞试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改进SOB碰撞工况下零重力座椅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74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81563.2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1M17/00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EB技术的性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无AEB作用下的碰撞速度概率分布曲线、行人MAIS3+损伤风险函数;获取不同AEB测试场景下的初始速度和降速量;不同场景的发生权重系数;S2、计算降速比曲线;S3、获取有AEB作用下的碰撞速度概率分布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AEB在真实事故中避免碰撞的能力;S4、获取无AEB作用下的行人伤害概率曲线和有AEB作用下行人伤害概率曲线;S5、计算两曲线的积分面积之差,即AEB在真实世界中降低行人伤害的能力;S6、基于两个能力构建符合真实世界的AEB性能评估模型。本发明结合真实事故多维度的评估AEB性能,反映AEB在真实事故中的表现情况,提高了AEB性能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
-
-
-
-
-
-
-